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蹇数
汉来意领布
泰圣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闭卷)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7年
公元25年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注意事项: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本试卷分第丨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本试卷无效。
A.分封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回答第川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无效。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10.归纳概括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下图是
第I卷
学习与秦始皇有关的知识中,常见的图示归纳。那么下面三个图示集中反映了哪一个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中心主题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
中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懂得用火御寒照明
C.河姆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居民大面积种植水稻
2.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
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11.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3。《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A.秦末暴政一一大泽乡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一一文景之治
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C.楚汉之争一一
西汉建立
D.光武中兴一一黄巾起义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都县制
D.科举制
12.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4.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讲到“周代封建”时说:“在封建制度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
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度”在我们内地历史教材的叫法是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度C.分封制
D.封建社会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
13.两汉时期,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
①张骞②董仲舒
③主父偃
④班超
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4.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6.根据史料分析,战国末期人口可达2500万以上。人口大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对外战争获得大量奴隶
B.国家鼓励生有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
C.铁器牛耕提高农业生产力
D.民族融合
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
7.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
A.诸侯势力的兴起
B.少数民族的内迁
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
15.“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
派的主张最接近?
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