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某期《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上写有“剪刀是可以装进集装箱运输的,但理发师不行”的文字说明。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发展陷入了停滞阶段 B.产业转型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趋缓
C.人才流动的困难制约经济全球化发展 D.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失
2.如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
C.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
3.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它的作用就是把印第安人与白人社区隔离开来,负担“文明开化”的功能,迫使保留地印第安人采取白人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宗教团体和传教士开赴印第安人的居住区进行大规模地传教活动。伴随西进运动,从19世纪前期开始,广泛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实行。该制度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美洲的族群结构
C.导致美国长期的种族矛盾 D.南北矛盾激化且不可调和
4.如图为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对这张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华工在美国取得了丰厚的报酬 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
C.华工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 D.该照片体现了黑奴贸易的罪恶
5.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6.2020年,国际移民组织发布了《世界移民报告2020》。该报告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跨国移民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约为1.41亿人。跨国移民主要流向欧洲和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 B.欧洲和北美洲社会制度先进
C.欧洲和北美洲文化政策宽松 D.欧洲和北美洲社会福利发达
7.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南下侵入印度河上游流域,并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印欧人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定居,并将小麦带入中国。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
A.深刻影响了所到地区文明发展进程 B.对当地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消极影响
C.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D.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
8.据国际移民组织(TOM)的最新数据,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0万人从乌克兰逃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邻国,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的波兰面临“无力承受”的局面,欧洲正在经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难民潮,这表明( )
A.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冲突必然导致全球性难民问题
C.反经济全球化十分盛行 D.难民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9.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 )
A.植根于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 B.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
C.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 D.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
10.下图为地理学中的人口迁移推拉理论。据此推断
A.多元因素推动人口流动 B.战争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C.政府政策决定人口迁移 D.落后地区始终处于人口流出状态
11.官方资料显示,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岛上种植椰子、香蕉的华工一度达数千人。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21世纪初,萨摩亚独立国的混血华裔超过3万人,在外来血统居民中居于首位。材料可用于说明
A.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B.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
C.大洋洲华裔居民的生产生活 D.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
12.下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公元前6世纪,印欧人迁徙后形成的某一族群在图中①处崛起。该族群是
A.希腊人 B.埃及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13.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14.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18世纪末,美利奴羊引入澳大利亚后数量迅速 增长,羊毛源源不断运往英国 物种的引进引发澳大利亚生态危机
B 独立后的埃及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埃及阿拉伯共和国” 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阿拉伯文
C 20世纪末,新加坡公布了“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等内容的家庭价值观 新加坡是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移民社会
D “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代表队”作为一支不分国界的队伍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 难民问题已得国际社会的关注
A.A B.B C.C D.D
15.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列有关美洲国家的印第安人人口分布现状的说法有误的是
A.秘鲁——印第安人数量相对较少
B.海地——印第安人几乎难觅踪迹
C.美国——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
D.墨西哥——印第安人与其他族裔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16.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 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 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
17.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一位美国作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现在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然而,印第安人并未发生白人社会所期望的变化。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
材料二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对此,《纽约时报》报道:“印第安人得到这样的公民权之后,脸上的笑容一定是苦涩嘲讽的”,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
——摘编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档案》《纽约时报》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但仍存在一定限制。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以来美国境内印第安人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论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演变及原因。
19.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20.阅读古代历史上两次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入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
——陈唯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印欧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世界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匈奴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现代史2019年。据本题材料可以推断“剪刀”代指物品,“集装箱运输”指全球流通,“理发师”代指人才,据此可知,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多阻碍人才流动的问题,C项正确。人才流动困难不会导致经济全球化陷入停滞状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产业转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失,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建国以来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族的人。图中提到美国重要的三次移民浪潮,移民来源较广,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中只能看出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随时间的推移在发生变化,不能得出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排除B项;美国主流文化指基督教文化、自由市场文化、快餐文化等,移民结构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的同时也加剧了其内在的矛盾,排除C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与移民紧密相关且种族歧视问题今天依然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伴随西进运动,从19世纪前期开始,广泛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实行。”及所学可知,保留地制度是伴随着西进运动而出现的历史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时间来看,19世纪前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A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北美洲族群结构改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保留地制度与美国种族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南北矛盾激化且不可调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为了修筑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募了大量华工。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两万多名华工承担了最为艰难的西段工程(长达1110千米),他们穿越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建设了50座桥梁和十多条隧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C项正确;华工在美国获取的工资依然比白人工人低30%左右,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华工的出现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黑奴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可知,体现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B项正确;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表述有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据材料“该报告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跨国移民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约为1.41亿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跨国移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决定跨国移民流向的因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A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制度不是决定移民走向的因素,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决定移民走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而文化政策是受制于经济发展,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社会福利是否发达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因此D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雅利安人南下侵入印度……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吐火罗人……将小麦带入中国”可知,材料反映印欧人的迁移对中国和印度产生了重要影响,A项正确;“消极影响”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最为深远”表述绝对,排除C项;吐火罗人属于自然迁移不属于征服,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地区局部冲突引发了难民潮,使得冲突地区的周边国家受到冲击,这说明难民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全球性的难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反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可得出这场运动可以增强新加坡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新加坡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D项正确;“根植”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国际都市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新加坡,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教育、医疗、工作等多种因素,A项正确;图片体现不出战争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政府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图片没有提到落后地区始终处于人口流出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等等,可以看出大洋洲华裔居民在当地的生产状况以及生活状况,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①是伊朗高原,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C项正确;希腊人主要在巴尔干地区,排除A项;埃及人聚居在埃及尼罗河流域,排除B项;雅利安人迁移到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可知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贩卖到南美洲,D项正确;使非洲长期落后,排除A项;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是英西战争,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代表队”作为一支不分国界的队伍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说明难民问题已不容忽视,已得国际社会的关注,D项正确;美利奴羊引入澳大利亚后数量迅速增长,为英国的毛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但没有体现物种引进对澳大利亚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A项;独立后的埃及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埃及阿拉伯共和国”,但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排除B项;20世纪末,新加坡公布了“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等内容的家庭价值观,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无法得出“新加坡是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移民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秘鲁等国家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A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6.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独立后依托马六甲黄金水道发展外向型经济,跻身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行列,但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因此兴起“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思想无关,排除AB两项;新加坡人的国家归属感较弱,是其移民社会的历史导致的,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7.(1)最初的态度:排斥罗马帝国的一切。
(2)发生转变的原因:阿图尔夫认为罗马的法律对哥特帝国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根据材料“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可知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的态度是排斥罗马的一切,后来发生转变的原因,根据“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可知阿图尔夫认为罗马的法律对哥特帝国由重要的意义。
18.(1)困境:美国政府的种族压迫政策;传统文化遭遇冲击;聚居地的不断减少;美国社会的排斥。
(2)演变:19世纪,实行保留地制度,对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压迫;20世纪20年代,给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为废除保留地制度做准备;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废除保留地制度;20世纪70年代,恢复保留地制度并且给予印第安人自治权。
原因:印第安人的不断反抗;美国代议制度的完善;社会思想的解放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美国。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可知,美国政府的种族压迫政策;根据材料一“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可知,传统文化遭遇冲击;根据材料二“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可知,聚居地的不断减少;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可知,美国社会的排斥。
(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可知,19世纪,实行保留地制度,对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压迫;根据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可知,20世纪20年代,给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为废除保留地制度做准备;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与“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废除保留地制度;20世纪70年代,恢复保留地制度并且给予印第安人自治权。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可知,印第安人的不断反抗;根据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可知,美国代议制度的完善;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可知,社会思想的解放与发展。
19.(1)论证: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
影响: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成就: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影响: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形成以欧洲文化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详解】(1)本题第一小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并结合所学,可知,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等方面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
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3—6世纪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各民族文化形成的史实可知,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等等。
(2)本题第一小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材料“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形成以欧洲文化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0.(1)印欧人迁徙使先进的社会制度(奴隶制)在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使欧亚大陆间文明交流、交融,形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文化;传播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匈奴人西迁使日耳曼人南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促使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匈奴南下,促使中国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混乱,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可知,印欧人迁徙使先进的社会制度(奴隶制)在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根据材料“马和马车的使用,......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印欧人迁徙使欧亚大陆间文明交流、交融,形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文化;根据材料“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可知,人口迁徙传播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根据材料“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可知,匈奴人西迁,使日耳曼人南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促使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可知,匈奴南下,促使中国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混乱,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