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怎样通知最快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会优化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②知识与技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③思维与表达: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④交流与反思: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重点:探讨最优方案。教学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3.教学准备:课件,教案。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生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教师活动:你们猜一猜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2、学生回答:电话
活动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学生小议。师:为了庆祝“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组,星期五放学后老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老师决定打电话通知他们。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收到通知呢?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习题。师:要解决问题,就要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你认为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哪些信息比较关键?学生自由表达,说说各自判断的依据。随着学生的回答,梳理信息,课件呈现。1.初步探索。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办法?可能学生较快想到的是一个一个地通知和分组通知。师:如果逐个通知,需要几分钟?如果分组通知,分几组合适?得用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分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需几分钟通知到所有学生。2.小组讨论“分组通知”的方案。3.汇报交流。小组1:一个一个地通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通知,一共用时15分钟。小组2:用画图示意的方法。把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教师先通知各个组长,再由组长通知组员,最后通知完的是第3组。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通知,一共用时7分钟。小组3:用列举推理的方法。把15人分成3组,第一组6人,第二组5人,第三组4人。 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通知,一共用时6分钟。预设4:分4组(1、2、3组:1个组长3个组员;4组:1个组长2个组员)。通知4个组长需4分钟,最后一组组长通知2个组员2分钟,一共用时6分钟。小组5:分5组(通知5个组长用5分钟,最后一组通知到2个同学用2分钟),一共用时7分钟。
活动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各样解决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
环节三:比较分析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生1:因为想办法使更多人同时打电话。生2:以上的方法组员在接到电话后是闲着的,其实他们也可以帮忙打电话呀。生3:对,我们小组原来就是这样设计的。(见图4)第1分钟由老师打给1个同学,有1个同学收到通知;第2分钟由老师和这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2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3分钟由老师和这3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4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4分钟由老师和这7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8个同学新收到通知,这时收到通知的一共15个同学,所以4分钟就通知完15个同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3,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形成合作意识。
活动意图:练习设计力求有层次,使全体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发表见解,评选方案。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教师活动:1、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2、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生1:当然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打电话最省时间了。生2:安排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用去的时间也不少,当你安排好了,可能用分组的方法已经打完电话,还是分组打电话比较快。生3:我认为选择哪种方法还要看需3要通知的人数,人数多就应该分组,人数少就用最后一种方案。生4:可以这样,分组有老师安排,小组内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由我们安排。(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我发现每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收到通知的人数有多少?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基础作业: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巩固作业: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五第4题。提升作业: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5.板书设计 怎么通知最快 第1分钟:1(人) 第2分钟:1+2=3(人) 第3分钟:1+2+4=7(人) 第4分钟:1+2+4+8=15(人) 8×2-1=15(人) 第5分钟:15+16=31(人) 16×2-1=31(人) 第6分钟:31+32=63(人)
6.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