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山东济南期末]法属南部领地是南印度洋上较大的几个群岛和岛屿,是世界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这里人烟稀少,自然环境保存完好,岛屿树木植株矮小,并向一侧倾斜,多为旗形树冠。下图为法属南部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法属南部领地是世界鸟类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①岛屿面积较大,有丰富的食物 ②人类保护力度大 ③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 ④缺少天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推测旗形树的倾斜方向为( )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
[2023·辽宁沈阳检测]2022年长江流域降水稀少,7月至8月中旬的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比往年同期偏少四到五成,长江流域又出现反常高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5 ℃,受高温影响,洞庭湖甚至“瘦成了闪电”,导致原本应该是湖区的地方成为“草原”,洞庭湖水位的改变,也对动植物的生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洞庭湖区环境的变化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洞庭湖区第二年容易产生鼠患 ②“草原”涵养水源,使得洞庭湖区当年的地下水水位上升 ③“草原”的形成有利于洞庭湖地区第二年发展畜牧业 ④洞庭湖区瘦身可能会影响候鸟的迁徙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的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 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 ③围湖造田,涵养水源 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围湖造田
6.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区域性
C.综合性 D.差异性
7.[2023·河南部分学校联考]读下面的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指出图中地形及植被的演变过程体现的自然环境的特征。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江苏扬州调研]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
B.地下水流从冲积扇顶部流向冲积扇边缘,出露而形成泉
C.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D.大气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全部渗入地下,流向冲积扇边缘,出露而形成泉
9.下列关于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绿洲的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
②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旱涝灾害减少 ③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④加重了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荒漠化危害 ⑤生物长势变好,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减少 ⑥水源增加,扩大了人工灌溉绿洲面积
A.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湖位于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碟形洼地上,东侧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通过排水沟与大水漫灌区相通。年降水量仅20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 653.2毫米。沙湖水沙共存,浑然一体,鸟类众多,盛产鱼类。近年来沙湖旅游业快速发展,燃油快艇迅速增加,2001—2004年水质一度较差,后来慢慢改善,2007年被评为5A级景区。下图为沙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沙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2)分析沙湖水质降低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影响沙湖水质的人为原因。
(4)根据整体性规律,简述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C 2.C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法属南部领地是南印度洋上较大的几个群岛和岛屿”可知,该领地岛屿面积大,能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①正确;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人烟稀少,故受到的人类保护力度小,②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周边陆地少,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③正确;从材料中未能得知该地鸟类天敌的相关信息,排除④。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旗形树一般是在当地单一盛行风长期吹拂的影响下形成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属南部领地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故旗形树受到西北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倾斜。
3.A 4.D 解析 第3题,洞庭湖水位下降,湖床裸露,植物生长茂盛,容易产生鼠患,①正确;湖水水位下降,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降低,②错误;2022年降水异常,发展畜牧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③错误;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变小,南下的候鸟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影响候鸟的迁徙,④正确。故选A。第4题,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不会减少水汽蒸发,①错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③错误;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可缓解湖水干涸,②正确;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可减少对湖水的引用量,有利于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④正确。故选D。
5.A 6.A 解析 第5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量的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另外,森林破坏使植被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增强,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森林破坏,A正确。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并读图可知,森林破坏导致了气候、水文、土壤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7.答案 (1)甲代表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理由: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阔叶林逐渐向针叶林演变。
(2)①:地形起伏小,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②:植被出现垂直分异,地形起伏变大,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大,导致植被分布不同。③:地形起伏更大,相对高度差异导致垂直方向水热变化大,使得垂直方向上植被分布更丰富。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垂直分异规律和自然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例甲代表的植被分布在阔叶林之上,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原有阔叶林不适合生长,逐渐演变为耐寒能力更强的针叶林。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图①时期,地形起伏小,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图②时期,随着地形隆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山地阻挡了盛行西风伸入内陆,导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使得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植被出现了分异,背风坡的阔叶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图③时期,随着地形起伏越来越大,不仅是迎风坡和背风坡出现了差异,而且在山地的垂直方向由于海拔变化,不同高度热量和降水也不同,在垂直方向上植被分异更明显。第(3)题,由于地形的变化引起了水热条件的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分布规律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8.D 9.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由此判断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地下水从冲积扇顶部流向冲积扇边缘,出露而形成泉,并且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B、C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会大量渗入地下,但是不会全部渗入地下,A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第9题,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与加重了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荒漠化危害不是有利影响,③④错误。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能够使绿洲的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并且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旱涝灾害减少,使生物长势变好,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减少,水源增加,利于扩大人工灌溉绿洲面积,①②⑤⑥正确。故选C。
10.答案 (1)黄河水、地下水和排水沟农田退(排)水。
(2)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雨水补给不足;位于碟形洼地上,自身水体排泄不畅,造成污染物质容易积累;补给水源中黄河河水含沙量较高;鸟类排泄物众多。
(3)大水漫灌农业区产生大量农田退(排)水;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产生油污;旅游垃圾的随意丢弃和不合理处置;湖面养殖抛洒大量的人工饲料。
(4)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裸露,风化加快。
解析 第(1)题,沙湖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洼地,贺兰山的地形雨沿着山前倾斜平原下渗,转为地下水,对湖泊进行补给;东侧黄河水与灌区的农田排水对湖泊进行补给。所以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地下水、黄河水、农田排水。第(2)题,水质降低多与该湖的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质较多有关。该湖区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湖水量较小,且位于洼地上,水体运动速度较慢,与外界水体交换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质容易积累;同时黄河水中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鸟类较多,排泄物众多,水质变差。第(3)题,农业排水中含有大量化肥、农药等;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的使用和维修时都会产生油污;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和随意丢弃,污染物增多;湖中鱼类的养殖也会导致水质下降。第(4)题,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可知,地区植被破坏之后,对土壤的影响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水圈的影响是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对生物圈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岩石圈的影响是岩石裸露,风化加快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