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1.2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1.2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8 17: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二节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沈阳(约42°N)某高中学生利用地理课时间在校园内开展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校园内的日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极星),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处安放的日晷,其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
A.42° B.45° C.48° D.58°
2.该高中生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1时 B.12时
C.13时 D.6时
[2023·山西运城期末]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5° B.45° C.66.5° D.90°
4.该地的纬度是(  )
A.23.5°N B.21.5°S
C.25.5°N D.68.5°S
5.下图中①线表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6.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北京一名学生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如下图),通过调节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α来取得更好的集热效果。下列日子中,正午时α最大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是“手搭凉棚,向远处观望”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12时与9时相比,搭凉棚的手(  )
A.向上移动或远离额角
B.向上移动或贴近额角
C.向下移动或远离额角
D.向下移动或贴近额角
8.6月22日正午,青岛的人们与北京的人们相比,搭凉棚的手(  )
A.向上移动或远离额角
B.向上移动或贴近额角
C.向下移动或远离额角
D.向下移动或贴近额角
9.[2023·福建永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2)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等于    ,该日,其日出方位是    ,日落方位是    。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其住宅门窗应朝向  。
(3)①处自西流向东的河流,其  (填“南”或“北”)岸易被冲刷侵蚀。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广东东莞开学考]我国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据此完成10~11题。
10.“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成都
广东茂名市区(约21.5°N)的陈先生准备在某楼盘买房,该楼东西延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米,每层楼高3米,楼间距30米(如图1所示),楼房北面有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2)。据此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如果想在整个冬季正午室内都能晒到太阳,陈先生至少要买到二栋的几楼 (  )
A.6楼 B.8楼 C.10楼 D.12楼
13.已知停车场长度与楼房长度一致,陈先生还想在停车场买个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如果想减少夏天车被晒的时间,最好选择(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116°E,40°N)某高中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一组同学用标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图);另一组同学探究传统文化中的地球运动知识。
实践活动一
(1)实践活动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根据公式计算,当日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论数值应为    。
(2)该同学实践测量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的地方 请帮助其修改完善。
实践活动二
古诗中有一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晷指日晷,漏指漏壶,都是古代计时仪器。其中,日晷是利用日影计时,某同学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如下图)。
(3)用地理术语解释翻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句诗,并推断此诗句描写的节气。
(4)描述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并说出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原因。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C 2.A 解析 第1题,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针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晷面与晷针垂直,可推断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和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互余,该地为沈阳,沈阳的地理纬度为42°N,可知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8°。故选C。第2题,根据图中晷针在晷面上的投影可以判断此时应为11时。故选A。
3.B 4.D 解析 第3题,太阳高度为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冬至日该地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则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故选B。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的某地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由上题可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将二者代入公式计算可求得当地纬度为68.5°S或21.5°N。故选D。
5.B 解析 据图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为南回归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B正确。
6.D 解析 读图可知,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为90°,所以正午时α最大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H最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是冬至日,故选D。
7.B 8.B 解析 第7题,从9时到12时,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一天中最大,9时比12时的太阳高度小,因此搭凉棚的手应该向上移动或者贴近额角,B正确。第8题,青岛的纬度低于北京,6月22日正午时青岛的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因此搭凉棚的手应向上移动或贴近额角,B正确。
9.答案 (1)20°N ②③①④
(2)40° 正北 正北 南
(3)北
解析 第(1)题,读图,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此日④地6时日出、18时日落,应位于赤道。③地有极昼现象,纬度较高。①地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应低于70°S,结合太阳高度,①位于南温带。所以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第(2)题,③地0时日出,24时日落,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说明刚好出现极昼。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是70°N,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0°。这一天,③地刚好出现极昼,0时日出,24时日落,日出方位是正北、日落方位是正北。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其住宅门窗应朝向南,利于光线射入。第(3)题,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①处昼长小于12小时,应该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应该向左偏。①处自西流向东的河流,其北岸易被冲刷侵蚀。
10.D 11.B 解析 第10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影子最长。我国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最容易遮挡阳光。故选D。第11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运动,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则楼间距越大。四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远,楼间距应最大。故选B。
12.B 13.D 解析 第12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前楼正午影子最长的时间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冬至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小,约为45°,由于南楼的阻挡,冬至日北楼太阳照不到的高度约21米,每层楼高3米,约7层,所以冬至日正午可以被太阳照到的楼层最低是8楼。要想在整个冬季正午室内都能晒到太阳,陈先生至少要买到二栋的8楼,如下图所示。故选B。
第13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停车场最东侧和最西侧,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甲、丙两车位在停车场最西侧,被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乙、丁两车位在停车场中部,丁车位在南侧,受楼房的遮挡,阳光照射时间更短。故选D。
14.答案 (1)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50°
(2)测量时间应为12:16;地点应选择平地。
(3)白昼已经达到最长,此日之后夜渐长。夏至。
(4)变化规律:由长变短。
自然原因:昼夜交替,天气变化。
解析 第(1)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得出当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理论数值是50°。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标杆测量法需选择水平地面,地方时为正午12时,当地经度为116°E,北京时间应为12:16。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描写的是夏至日白昼已经达到最长,此日之后夜渐长。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晷针投影长度逐渐变短,日晷计时效果会受到天气情况和昼夜状况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