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四章第二节 洋流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洋流( )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③受中纬西风带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西岸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丰沛降水
[2023·江苏南京阶段练习]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2中洋流与图1中洋流方向性质一致的是( )
A.①—甲 B.②—乙
C.①—乙 D.②—甲
4.关于图2中洋流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沿岸荒漠景观向高纬度延伸
B.②带来南极冰川,威胁航海安全
C.①使向北航行的游轮节省燃料
D.②洋流流经海区有世界著名渔场
[2023·山东济宁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甲洋流流向的主导因素是( )
A.盛行风 B.海陆轮廓
C.地转偏向力 D.海水密度
6.乙洋流对海洋航行的显著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北上航行速度,节省燃料
B.延长海水结冰期,缩短通航时间
C.产生海雾,影响航运的安全性
D.减小海水浮力,减少船舶载重量
7.下图为南半球主要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次写出①②③④的洋流名称。
(2)西风漂流是世界上最大的寒流,试分析其成因。
(3)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影响。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美洲大陆被认为是古代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下图是哥伦布分别于1492年和1493年从欧洲航行至美洲的线路图,两次航行用时有明显差异。读图,完成8~9题。
8.哥伦布沿L1、L2线路航行,时间差异较大的最可能原因是( )
A.L1航行是逆北太平洋暖流而行,速度慢
B.L1航行途中轮船损坏,维修时间长
C.L2航行时用到了更为先进的柴油发电机,用时短
D.L2航行时先顺寒流,再顺暖流,速度快
9.2022年7月,刘先生一家乘坐某大型国际邮轮由地中海沿岸的巴塞罗那到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途经直布罗陀海峡时( )
A.顺风顺水 B.逆风顺水
C.无风逆水 D.逆风逆水
[2023·河南濮阳阶段考]图示M群岛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读图,完成10~11题。
10.M群岛是耐寒和喜暖动物的共同家园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变化比较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有寒流流经
D.地形高低起伏差异显著
11.某年一艘油轮在该岛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挪威西海岸 B.澳大利亚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美国东海岸
太平洋表层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其在北冰洋表层海洋环流和物质、能量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12~13题。
12.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最多的时段为( )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3.太平洋表层海水过多流入对楚科奇海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加速海冰消融
B.浮游生物减少
C.区域降水减少
D.海陆轮廓变化
14.[2023·云南曲靖期末]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及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若图1所示为大西洋海域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则a、b、c的洋流名称是什么
(2)若图1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形成的渔场名称是什么 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若图1中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哪些
(4)图2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其形成原因,并列举与该岛东侧自然带成因相似的地区。
第二节 洋流
1.A 2.C 解析 第1题,图中洋流①西风漂流是寒流,洋流④北太平洋暖流是暖流,洋流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A正确;洋流②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是寒流,B错误;洋流③受陆地阻挡向南流,C错误;洋流③是寒流,洋流⑤是暖流,但洋流③纬度低,水温比洋流⑤高,D错误。第2题,洋流①向东流,故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东岸,A错误;洋流②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沿岸荒漠景观南北延伸,受高山阻挡,荒漠不能延伸到大陆东岸,B错误;洋流③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C正确;④⑤两支洋流没有交汇,D错误。
3.B 4.C 解析 第3题,据图可以判读出,甲为北半球寒流,乙为南半球暖流,①为南半球寒流,②为南半球暖流。图2中②洋流与图1中乙洋流相对应。故选B。第4题,①洋流为南半球寒流,可以使沿岸荒漠景观向低纬度延伸,A错误;②为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不会挟带冰川,B错误;向北航行与①洋流流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C正确;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会形成比较大的渔场,在②附近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不会形成大的渔场,D错误。
5.A 6.C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甲是北太平洋暖流,处在西风带上,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因此影响甲洋流流向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第6题,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北上的船只逆洋流航行,降低了航速,增加了燃料消耗;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北上船只通航时间会延长,南下船只通航时间会缩短;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流经温暖的海面,易产生海雾,影响航行安全;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使盐度降低,可能减小流经海区海水的浮力,使船舶吃水变深,但不会减少船舶载重量。
7.答案 (1)①本格拉寒流;②巴西暖流;③南赤道暖流;④东澳大利亚暖流。
(2)西风漂流为风海流,位于南半球风力强劲的西风带内,几乎无大陆阻挡,有利于西风漂流的充分发展;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流动,受终年酷寒的南极大陆影响大;从南极大陆进入海洋的冰舌融化时,使海水温度降低;极地东风使高纬度的海水向北流,加剧海水降温,使寒流发展。
(3)顺洋流航行,船速快,逆洋流航行,船速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从极地来的洋流会挟带冰山,增加航行危险。
解析 第(1)题,图中①位于南半球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东侧,为本格拉寒流;②位于南半球大西洋中纬度海区的西侧,为巴西暖流;③位于太平洋赤道以南,流向为自东向西,为南赤道暖流;④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第(2)题,西风漂流是受西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南半球西风风力强劲,且几乎没有大陆阻挡,有利于西风漂流的充分发展,形成环绕地球一周的强大洋流;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流动,南极大陆气候酷寒,西风漂流受其影响,水温低;南极大陆多冰山冰舌,冰山冰舌深入海洋,融化吸热,使海水温度降低;南极地区吹极地东风,寒冷的东南风从高纬度的南极大陆吹向纬度较低的海区,加剧了海水的降温,使寒流发展。第(3)题,海洋航运过程中,遇到洋流时,若顺洋流航行,会加快船速,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船速;寒暖流相遇的海区,水汽容易遇冷凝结,形成海雾,影响海洋航行的能见度,对海上航行不利;从极地来的洋流会挟带冰山流向较低纬度,增加航行危险。
8.D 9.C 解析 第8题,由航海线路图可知,L2航行时先顺加那利寒流航行,再顺北赤道暖流航行,速度快,用时短,D正确。L1航行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速度慢,用时长,A错误。两次航行时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顺水或逆水使航行速度不同而造成的,与航行途中轮船维修时长关系较小,B错误。1493年并没有柴油发电机,C错误。第9题,直布罗陀海峡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由图可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故该邮轮逆水航行。故选C。
10.C 11.B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M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是喜暖的鬣蜥的家园;M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因而也是耐寒的企鹅的家园,C正确。M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变化较小,A错误。材料并未提供相应证据证明M群岛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且企鹅和鬣蜥都不是迁徙类动物,B错误。地形高低起伏差异并不是M群岛是耐寒和喜暖动物的共同家园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11题,图示区域受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影响,原油泄漏后可能顺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波及澳大利亚东部海域,B正确。
12.C 13.A 解析 第12题,图示海域夏季以偏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最多,故选C。第13题,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度地区注入高纬度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海冰消融。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度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浮游生物增多。暖流(暖海水)流经楚科奇海,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对海陆轮廓影响小。故选A。
14.答案 (1)a北大西洋暖流;b加那利寒流;c北赤道暖流。
(2)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北海道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汇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利:降低了原来污染海域的污染程度。弊:扩大了污染范围。
(4)原因: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海地岛东北部等。
解析 第(1)题,图中该大洋环流以30°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应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因题干中明确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故a为北大西洋暖流,b为加那利寒流,c为北赤道暖流。第(2)题,图中该大洋环流以30°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应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则图中①处附近海域的渔场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形成原因:寒流密度大,暖流密度小,寒暖流交汇,密度差会导致海水搅动,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上层,使得海域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第(3)题,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一方面,洋流会使泄漏的石油扩散到其他海区,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洋流也会加快净化速度,降低污染海域的污染程度。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读图可知,山脉纵贯该岛南北,南回归线从该岛南部穿过,该岛受东南信风影响;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脉阻挡,在山脉东侧沿山坡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该岛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远离赤道,却因地形和洋流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海地岛东北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