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1 从闪电谈起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1 从闪电谈起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12 09:52:46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1 从闪电谈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越秀期末)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将甲与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现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可能带正电
B.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一定不带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可能带负电
D.甲球可能不带电,乙球一定带正电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先发生中和现象,则甲球与验电器原来带异种电荷,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球带正电,故甲带负电;
由图知,甲、乙相互吸引,故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故选A.
【分析】(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2)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且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轻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轻小球可能存在三种情况:1、不带电,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2、带正电,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3、带负电,只能被带负电的物体排斥.
故选C
【分析】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球本身能够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若轻小球带正电,也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
3.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若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或者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则一定会出现带同种电荷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所以不可能是三个小球都带电,A、B不符合题意;
C、若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另一个小球不带电,则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同时两个带电小球都会吸引不带电的小球,C符合题意;
D、若两个小球不带电,另一个小球带电,则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不会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4.下列关于电荷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的电荷有多种 B.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C.两种电荷一定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种电荷可能是同种也可能是异种,故C的说法错误;
B选项是正确的,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有a、b、c、d四个带电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排斥c,b吸引c,b排斥d,由此判断(  )
A.a、d间相互排斥 B.a、d间相互吸引
C.a一定带正电 D.d一定带负电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①a排斥c,说明a、c带同种电荷;②b吸引c,说明b、c带异种电荷;③b排斥d,说明b、d带同种电荷;
由以上可知,a、b带异种电荷,a、d带异种电荷;
a、d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不能判断a、d分别带哪种类型的电荷,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分析.
6.(2016九上·薛城期中)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甲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乙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
故选C.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然后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7.(2018九上·孟津期中)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对照选项可知,只有D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带电情况.
8.(2016九上·瑶海期中)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甲球排斥乙球,则甲、乙带同种电荷,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乙球吸引丙球,丙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带电情况: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两个物体相互排斥,则都带同种电荷.
9.(2016九上·泉港月考)两个轻质小球悬挂在丝线下,已知a球带负电,它们靠近时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b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带正电或不带电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图可知,b球和带负电的a球相互吸引,则b球带正电或不带电。
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D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即甲带正电;
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D.
【分析】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可利用电荷间作用规律以及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确定物体的带电情况.
二、填空题
11.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    (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   (排斥/吸引)。
【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二者都带负电,因此会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正;排斥。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   ,而是   在物体之间转移.
【答案】电荷;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解: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过程实质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故答案为:电荷;电子.
【分析】明确摩擦起电的原因与实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2018·芜湖模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   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   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答案】负;得到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小球是因为得到了电子而带负电。
故答案为:负,得到.
【分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
14.如图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答案】同种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的仪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仪器,叫验电器;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同种.
【分析】同种电荷相排斥,可以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
三、简答题
15.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就此举出两个例子(无论有利或有害都可以).
【答案】(1)化纤衣服上的静电会吸引灰尘;(2)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静电也就是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塑料梳子和头发之间就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空气干燥时,用手接触电视屏幕就会听到噼啪声,这也是摩擦起电现象.有的有利,有的有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即可解题.
【分析】物体带的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利用静电除尘.
四、实验题
16.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如图所示,将静电感应起电机的集电杆和验电羽用导线连接,摇动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手柄,观察到验电羽张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验电羽张开的原因是   。
(2)快速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验电羽张开的角度变大。据此现象,请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1)验电羽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将静电感应起电机的一个集电杆与验电羽用导线连接好,摇动起电机,可以看到验电羽的金属箔片张开了,这是因为电荷通过导线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验电羽,两片验电羽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2)快速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验电羽张开的角度变大,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故答案为:(1). 验电羽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 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进行分析,电量越大,排斥力越大.
五、综合题
17.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象形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 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准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追,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答案】(1)电荷;摩擦起电
(2)绝缘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故答案为:(1). 电荷 (2). 摩擦起电 (3). 绝缘体
【分析】当物体内部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同时,物体不显电性,电子的转移使物体的电性显现出来,木头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18.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当小军在“探索与发现A厅”看到自己的同学在静电台上“怒发冲冠”时,感到非常惊奇,他特别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参观回来后他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小军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距离不同的P1、P2、P3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他在科技馆所看到的现象.请你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答案】(1)解: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力造成的.
(2)解: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力造成的;(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解释现象.
1 / 1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1 从闪电谈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越秀期末)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将甲与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现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可能带正电
B.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一定不带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可能带负电
D.甲球可能不带电,乙球一定带正电
2.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轻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3.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4.下列关于电荷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的电荷有多种 B.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C.两种电荷一定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有a、b、c、d四个带电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排斥c,b吸引c,b排斥d,由此判断(  )
A.a、d间相互排斥 B.a、d间相互吸引
C.a一定带正电 D.d一定带负电
6.(2016九上·薛城期中)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7.(2018九上·孟津期中)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8.(2016九上·瑶海期中)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9.(2016九上·泉港月考)两个轻质小球悬挂在丝线下,已知a球带负电,它们靠近时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b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带正电或不带电
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二、填空题
11.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    (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   (排斥/吸引)。
12.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   ,而是   在物体之间转移.
13.(2018·芜湖模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   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   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14.如图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三、简答题
15.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就此举出两个例子(无论有利或有害都可以).
四、实验题
16.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如图所示,将静电感应起电机的集电杆和验电羽用导线连接,摇动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手柄,观察到验电羽张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验电羽张开的原因是   。
(2)快速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验电羽张开的角度变大。据此现象,请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五、综合题
17.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象形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 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准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追,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18.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当小军在“探索与发现A厅”看到自己的同学在静电台上“怒发冲冠”时,感到非常惊奇,他特别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参观回来后他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小军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距离不同的P1、P2、P3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他在科技馆所看到的现象.请你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先发生中和现象,则甲球与验电器原来带异种电荷,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球带正电,故甲带负电;
由图知,甲、乙相互吸引,故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故选A.
【分析】(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2)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且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轻小球可能存在三种情况:1、不带电,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2、带正电,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3、带负电,只能被带负电的物体排斥.
故选C
【分析】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球本身能够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若轻小球带正电,也能被带负电的物体吸引.
3.【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若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或者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则一定会出现带同种电荷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所以不可能是三个小球都带电,A、B不符合题意;
C、若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另一个小球不带电,则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同时两个带电小球都会吸引不带电的小球,C符合题意;
D、若两个小球不带电,另一个小球带电,则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不会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种电荷可能是同种也可能是异种,故C的说法错误;
B选项是正确的,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①a排斥c,说明a、c带同种电荷;②b吸引c,说明b、c带异种电荷;③b排斥d,说明b、d带同种电荷;
由以上可知,a、b带异种电荷,a、d带异种电荷;
a、d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不能判断a、d分别带哪种类型的电荷,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甲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乙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
故选C.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然后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7.【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对照选项可知,只有D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带电情况.
8.【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甲球排斥乙球,则甲、乙带同种电荷,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乙球吸引丙球,丙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带电情况: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两个物体相互排斥,则都带同种电荷.
9.【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图可知,b球和带负电的a球相互吸引,则b球带正电或不带电。
10.【答案】D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即甲带正电;
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D.
【分析】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可利用电荷间作用规律以及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确定物体的带电情况.
11.【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二者都带负电,因此会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正;排斥。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答案】电荷;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解: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过程实质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故答案为:电荷;电子.
【分析】明确摩擦起电的原因与实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答案】负;得到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小球是因为得到了电子而带负电。
故答案为:负,得到.
【分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
14.【答案】同种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的仪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仪器,叫验电器;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同种.
【分析】同种电荷相排斥,可以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
15.【答案】(1)化纤衣服上的静电会吸引灰尘;(2)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静电也就是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塑料梳子和头发之间就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空气干燥时,用手接触电视屏幕就会听到噼啪声,这也是摩擦起电现象.有的有利,有的有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即可解题.
【分析】物体带的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利用静电除尘.
16.【答案】(1)验电羽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将静电感应起电机的一个集电杆与验电羽用导线连接好,摇动起电机,可以看到验电羽的金属箔片张开了,这是因为电荷通过导线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验电羽,两片验电羽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2)快速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验电羽张开的角度变大,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故答案为:(1). 验电羽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 验电羽张开角度的大小与摇动起电机的速度有关吗?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进行分析,电量越大,排斥力越大.
17.【答案】(1)电荷;摩擦起电
(2)绝缘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故答案为:(1). 电荷 (2). 摩擦起电 (3). 绝缘体
【分析】当物体内部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同时,物体不显电性,电子的转移使物体的电性显现出来,木头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18.【答案】(1)解: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力造成的.
(2)解: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力造成的;(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解释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