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件】苏教版语文必修1;14前方(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课异构课件】苏教版语文必修1;14前方(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5 07:01:19

文档简介

文本16 前方作者:曹文轩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 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的草》获第三届宋庆龄文学奖 《草房子》获冰心文学奖并改编成电影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成为呆板的文字解说,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摄影散文摄影:视觉的直观性,对瞬间的画面逼真再现。散文:可以自由的用语言表达对象,而且可以自由的展开联想。不应该只是摄影画面的简单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有机结合 互相补充文章结构前方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引起下文(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2-9)人生是一场苦旅(10-11)引导进一步思考(12)离家前方苦旅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三个 观点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 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 探究文本1节: 路上. (起笔,引出下文) 2节:人有离家的欲望。(文眼) 3节:无家时:人有离家远行的习性。 4节:有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5节:离家原因:外面世界的诱惑,获得生命的满足和快感。 6节:离家原因:出自无奈。 7节:离家原因:前方的呼唤。 8节:回到摄影作品上来。由“前方”到“路”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思考1曹文轩作为一个作家跟一般的作家有何不同?这对他的写作有何影响? 曹文轩同时兼具学者的身份,这可能使他的作品更富思考性、更具思辩色彩。 一个作家的经历对其创作有影响,一个作家的学养对他的创作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影响他的思考方式、写作方式。思考2那么,文章中有那些重要的核心观点呢? 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欲望. 2.人生实质是一场苦旅. 3.人的悲剧性实质.思考3文章接下去的内容跟上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8节:讨论人的具体生活状况. 下文转入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关注.思考4作者从哪几节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即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关注)? 9-11节 9节: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由日常说话场景转入对人生的思考。 10 节: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11节:论述人类精神状况的悲剧性实质.思考5人类精神状况的三重悲剧。 一.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的家、家园和家乡; 二.人无法还家. 三.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思考6文中出现的一些双关词语有哪些? “家” “路” “流浪” “旅途” 如何理解题目“前方”?旅途:人生的旅途。流浪:人生之路上的奔波、漂泊.“家”是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息之所。 “前方”是理想,是精神的目的地;以“前方”为标题,意即理想的召唤、精神的呼唤。 “路”是人生的征途,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车——拥挤不堪路——坑洼不平感觉——惶惑、茫然、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旅途境遇之苦人生之路精神之苦人生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2)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3)无法还家 (4)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理想难以实现为情所困无法找到一生的归宿精神无处寄托人生的确是一种悲剧文章内容、思路大总结摄影作品在路上离家对前方的幻想出自无奈外面世界的诱惑人的天性理想的召唤汽车欲望小结 因为人要不断离家,向前,于是,便有了“路”。从这一部分开始,作者更多的是在关注人的精神状况,思辨的色彩越来越浓。“家”“路”“流浪”“旅途”等等,都是一些双关的语词,有时是纯粹的哲学层面上的使用他们。作者试图揭示并描述人的种种悲剧命运,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怎么,都是“苦旅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所以表面上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出人类精神状况中的三重悲剧。文章写作手法一、反弹琵琶。 二、联想思考。 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