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11:30:4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整个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在英国工人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水兵暴动;在法国1930年一年之中就爆发了1700次罢工;在德国1930至1932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工人分别举行几百次罢工,这些现象说明(  )
A.经济危机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经济危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经济危机导致各国之间矛盾加剧
D.建立工人政权才能避免经济危机
2.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3.如图为1929~1936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以下对该示意图反映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1929年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
B.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工业生产在1933年陷入低潮
C.罗斯福新政的成果在1936年才显现
D.1936年美国经济发展到历史最高点
4.回顾历史,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0年,美国大百货公司希尔斯的购物目录上曾经这样写道:“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这表明(  )
A.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B.新的生产方式在美国普遍推广
C.经济大萧条促使消费理性化 D.罗斯福新政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6.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从整顿金融入手。再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表明(  )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B.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金融问题
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
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干预
7.下列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
②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8.20世纪30年代,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点的某一改革的中心措施是(  )
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展“新经济”
9.(2017九下·灌云月考)下图是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实行“蓝鹰行动”的标志。它体现了美国政府( )
A.加强对经济实行干预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
10.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A.经济大危机前少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11.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B.成功地解决了危机
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2.(2016·自贡)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13.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持续提高关税,不由得使人们想起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国际间的关税大战,可见经济危机的影响是(  )
A.加剧了社会危机 B.恶化了国际局势
C.增加了失业人口 D.损害了人民利益
14.“罗斯福无意为美国创造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他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5.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让农民缩减大量耕地,宰杀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 B.制止农业生产的盲目竞争
C.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 D.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缴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农民可以自由处理。在エ业方面,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企业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市场,实行商品生产,允许自由买卖。到1929年苏联又一次做出抉择,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向工业化和集体化迈进,建立了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法律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立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二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エ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对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材料三中“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主要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主要指的是什么?
(4)20世纪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新政”实施的第一刻起,政局主要成员,特别是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就一直呼吁为老人和失业者建立一个联邦社会保障系统。1935年,罗斯福公开对“社会保障法”表示支持,国会于同年通过该法。“社会保障法”推出了若干项非同寻常的社会保障计划。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罗斯福1933年在美国国会上发表讲话:“为了维护自由经济,不得不改变自由经济,为了维护民主制度,不得不调整民主制度。”当时美国的大垄断财团批评罗斯福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材料三:长期以来,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政治家,都在颂扬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新政。但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罗斯福实施新政八年以后,大萧条仍在持续。在罗斯福头两个任期里,平均失业率都高于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股市还没有从1929年10月的那个黑色星期四完全恢复过来。新政并未实现其初衷:结束大萧条。它失败了。
——摘编自[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社会保障计划”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计划实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跟据题干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提高工资’等口号,在英国,工人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水兵暴动;在法国,1930年一年之中就爆发了1700多次罢工;在德国,1930-1932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分别举行几百次罢工。”可知,这些现象说明经济危机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
经济危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之间矛盾加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建立工人政权才能避免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危机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而A中两大军事集团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C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D发生的时间是1938年。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
3.【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表格“ 1929~1936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B项正确;
1929年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的成果在1936年才显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936年美国经济发展到历史最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④资本特别集中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项的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跟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体现出1930年经济危机促使人民警醒,不再一味挥霍,倡导节俭,从而使消费更加理性化,C项正确;
材料中的时间和世界大战无关,排除A项;
1930年美国没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
凯恩斯主义是在二战后出现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和材料知识可知,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这样加强了政府对金融的掌控,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复兴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新措施,排除A项;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金融问题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和苏联工业总产值份额变化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②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和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①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不符合题意,排除①项,排除含有①的AC项;
③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③项,排除含有③的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工业进行调整,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消除经济危机,故答案选A。
10.【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罗斯福新政时期,B项正确;
经济大危机前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经济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11.【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胡佛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全面直接干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A项正确;
成功地解决了危机题干不能体现,排除B项;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题干不能体现,排除C项;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题干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勃鲁姆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3.【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可知,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即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恶化了国际局势。B项正确;
加剧了社会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增加了失业人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损害了人民利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结合所学,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可知,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A项正确;
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说法错误,排除B项;
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15.【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A项正确;
制止农业生产的盲目竞争说法错误,排除B项;
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
16.【答案】(1)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特征: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2)相同之处:经过改革,两者经济都得到了恢复。不同之处:特点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生产相对过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的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材料一中“阳关灿烂”,指的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以粮食和饲料。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且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生产。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中讲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材料二讲的是罗斯福新政。 相同之处:经过改革,两者经济都得到了恢复。不同之处:特点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中旧民主制度的“新运用”,主要是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美苏两国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中得出的启示有: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17.【答案】(1)特点:颁布法律文件;政府大力支持;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渡过经济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改变了自由经济;调整民主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观点: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延缓美国经济复苏。认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分析,“罗斯福公开对社会保障法表示支持,国会于同年通过该法”、“社会保障法推出了若干项非同寻常的社会保障计划”,可知,社会保障计划的特点是:政府支持;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保障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渡过危机。
(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背景是经济大危机,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自由经济,调整民主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 观点: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延缓美国经济复苏。认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整个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在英国工人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水兵暴动;在法国1930年一年之中就爆发了1700次罢工;在德国1930至1932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工人分别举行几百次罢工,这些现象说明(  )
A.经济危机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经济危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经济危机导致各国之间矛盾加剧
D.建立工人政权才能避免经济危机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跟据题干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提高工资’等口号,在英国,工人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水兵暴动;在法国,1930年一年之中就爆发了1700多次罢工;在德国,1930-1932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分别举行几百次罢工。”可知,这些现象说明经济危机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
经济危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之间矛盾加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建立工人政权才能避免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危机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2.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而A中两大军事集团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C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D发生的时间是1938年。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
3.如图为1929~1936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以下对该示意图反映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1929年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
B.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工业生产在1933年陷入低潮
C.罗斯福新政的成果在1936年才显现
D.1936年美国经济发展到历史最高点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表格“ 1929~1936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B项正确;
1929年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的成果在1936年才显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936年美国经济发展到历史最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4.回顾历史,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④资本特别集中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项的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5.1930年,美国大百货公司希尔斯的购物目录上曾经这样写道:“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这表明(  )
A.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B.新的生产方式在美国普遍推广
C.经济大萧条促使消费理性化 D.罗斯福新政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跟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体现出1930年经济危机促使人民警醒,不再一味挥霍,倡导节俭,从而使消费更加理性化,C项正确;
材料中的时间和世界大战无关,排除A项;
1930年美国没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
凯恩斯主义是在二战后出现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从整顿金融入手。再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表明(  )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B.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金融问题
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
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干预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和材料知识可知,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这样加强了政府对金融的掌控,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复兴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新措施,排除A项;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金融问题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下列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
②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和苏联工业总产值份额变化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②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和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①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不符合题意,排除①项,排除含有①的AC项;
③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③项,排除含有③的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8.20世纪30年代,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点的某一改革的中心措施是(  )
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展“新经济”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工业进行调整,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选B。
9.(2017九下·灌云月考)下图是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实行“蓝鹰行动”的标志。它体现了美国政府( )
A.加强对经济实行干预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消除经济危机,故答案选A。
10.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A.经济大危机前少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罗斯福新政时期,B项正确;
经济大危机前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经济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11.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B.成功地解决了危机
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胡佛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全面直接干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A项正确;
成功地解决了危机题干不能体现,排除B项;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题干不能体现,排除C项;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题干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勃鲁姆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16·自贡)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3.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持续提高关税,不由得使人们想起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国际间的关税大战,可见经济危机的影响是(  )
A.加剧了社会危机 B.恶化了国际局势
C.增加了失业人口 D.损害了人民利益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可知,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即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恶化了国际局势。B项正确;
加剧了社会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增加了失业人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损害了人民利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罗斯福无意为美国创造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他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结合所学,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可知,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A项正确;
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说法错误,排除B项;
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15.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让农民缩减大量耕地,宰杀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 B.制止农业生产的盲目竞争
C.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 D.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A项正确;
制止农业生产的盲目竞争说法错误,排除B项;
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缴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农民可以自由处理。在エ业方面,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企业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市场,实行商品生产,允许自由买卖。到1929年苏联又一次做出抉择,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向工业化和集体化迈进,建立了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法律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立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二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エ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对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材料三中“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主要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主要指的是什么?
(4)20世纪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特征: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2)相同之处:经过改革,两者经济都得到了恢复。不同之处:特点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生产相对过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的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材料一中“阳关灿烂”,指的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以粮食和饲料。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且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生产。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中讲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材料二讲的是罗斯福新政。 相同之处:经过改革,两者经济都得到了恢复。不同之处:特点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中旧民主制度的“新运用”,主要是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美苏两国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中得出的启示有: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新政”实施的第一刻起,政局主要成员,特别是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就一直呼吁为老人和失业者建立一个联邦社会保障系统。1935年,罗斯福公开对“社会保障法”表示支持,国会于同年通过该法。“社会保障法”推出了若干项非同寻常的社会保障计划。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罗斯福1933年在美国国会上发表讲话:“为了维护自由经济,不得不改变自由经济,为了维护民主制度,不得不调整民主制度。”当时美国的大垄断财团批评罗斯福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材料三:长期以来,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政治家,都在颂扬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新政。但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罗斯福实施新政八年以后,大萧条仍在持续。在罗斯福头两个任期里,平均失业率都高于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股市还没有从1929年10月的那个黑色星期四完全恢复过来。新政并未实现其初衷:结束大萧条。它失败了。
——摘编自[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社会保障计划”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计划实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答案】(1)特点:颁布法律文件;政府大力支持;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渡过经济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改变了自由经济;调整民主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观点: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延缓美国经济复苏。认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分析,“罗斯福公开对社会保障法表示支持,国会于同年通过该法”、“社会保障法推出了若干项非同寻常的社会保障计划”,可知,社会保障计划的特点是:政府支持;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保障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渡过危机。
(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背景是经济大危机,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自由经济,调整民主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 观点: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延缓美国经济复苏。认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