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A A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B A D D A D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1.(1)【×】“打制石器”改为“磨制石器”。
(2)【√】。
(3)【×】“秦穆公”改为“齐桓公”。
(4)【×】“西汉”改为“秦朝”。
(5)【×】“大泽乡起义”改为“黄巾起义”。
(6)【√】。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共30分)
22.(16分)
(1)甲骨文;(2分)商朝。(2分)
(2)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2分)
原因:文物的历史价值——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文物的艺术价值——司母戊鼎体现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文物的精神价值——司母戊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物的运输保障及安全保障。
(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亦酌情给分,4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第 1 页(共2页)
{#{QQABDQAEogioABIAAQhCUwXqCAIQkAGAACoOBAAIMAAACAFABAA=}#}
(3)政治:以德治国;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材,温故知新等(每个主张任答1点即可得4分)。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
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等。(任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
有理即可得2分)
23.(14分)
(1)郡县制。(2分)加强中央集权(或者巩固统一)。(2分)
(2)目的:提高儒学的地位,尊崇儒学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教化;招贤纳士;培养新型
政治人才;维护统治等。(任答1点即可得2分)
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加强民族大团结等 .。(任
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四、活动与探究(本题18分)
24.(1)B:张骞;(2分)D:贾思勰。(2分)
(2)A:他是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
灌溉和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
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
慧。(内容丰富、史实准确、意思相近即可得4分)
C:他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宦官,善于思考,积极创新,通过使用低成本原料如树皮、麻头、
破布、渔网等,成功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价格便宜且适合书写。这一改进使纸的使用
逐渐推广,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内容丰
富、史实准确、意思相近即可得4分)
(3)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等。(任答1点可得4分,其他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满
分4分。)
(4)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第 2 页(共2页)
{#{QQABDQAEogioABIAAQhCUwXqCAIQkAGAACoOBAAIMAAACAF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供选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
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完全具备现代人的特征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历史课上,小轩同学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半地六式圆
形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
黄帝。其原因是他们(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带领着人们根治了水患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4.《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下图)。据此可
知,当时青铜器()
背铜胄(防护器具)
铜簋(盛放粮食器具)
铜卣(盛酒器)
铜刀(切割工具)
A.象征皇权
B.种类丰富
C.工艺简单
D.用途单一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E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
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制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6.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觐齐、晋、楚三国竞达33次之多。对此最合理的解
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工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衔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7.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
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适用功能单一
D.得到广泛使用
8.如右图所示的书中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爱多
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千里之堤,毁于蚁
六。"这些观点属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韓米居
9.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最能直接佐证这一
史实的是(
A学校排演的历史剧
B.影视作品《大秦赋》
C.出土的秦朝竹木简
D.许慎的《说文解字》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11.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建议。该建议最直接目的是
为了()】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便利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C.促进文化的繁荣与传播
D.确立儒家学说正统地位
12.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
有效管辖。由此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思想控制
C.维护了边疆稳定
D.加强了海防建设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