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7 17:10:37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   ,以一年为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
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   。
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一年中最高月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   。
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
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二、选择题
6.(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  )
A.7月 B.1月 C.2月 D.8月
7.(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气温2℃出现在一天中(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8.(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温度计A B.温度计B C.温度计C D.温度计D
9.(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
10.(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1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B.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出现在20°N—30°N的沙漠地区
C.北半球1月份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
D.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极地区
1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
1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下图为某陆地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
A. B.
C. D.
14.(2016七上·临沂期末)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16.(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17.(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18.(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A.10℃ B.9℃ C.8℃ D.7℃
三、综合题
19.(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3 21.6 14.3 5.6 -6.7 -16.8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20.1 B.23.3 C.16.8 D.43.4
20.(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A、B、C三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
(1)这三个地点都位于   半球(南或北),理由是   。
(2)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   地,处在寒带的是   地,处在热带的是   地。
(3)B地最冷月为   月,气温约为   ℃ ,最热月为   月,气温约为   ℃ 。
(4)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其年较差约为   ℃ ;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
2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0.5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算出该地的全年的平均气温。
(2)归纳该地年气温变化的特点。
2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2)在北纬30°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比同纬度低10°C以上的地区是哪里,分析其低温的主要原因。
(3)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阐述主要原因。
2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我国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日变化;年变化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2.【答案】午后2日;日出;气温日较差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日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3.【答案】7;1;8;2;气温年较差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最高月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4.【答案】相等;大;小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 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5.【答案】递减;降低;0.6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大陆在南半球,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推迟一个月。南北半球相反。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主要要注意南北半球气温规律相反,同半球,海洋气温最高和最低后推一月。
7.【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题中气温为2~8℃,2℃为该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8℃为该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了解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难度一般。需要学生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象观测站分别在8时、14时、20时、2时测量气温。14时气温应是一天中最高气温时。从图中可以看出答案。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观察时间及气温的日变化。只有知道了14时是一天气温最高时,可以知晓答案。较简单。
9.【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从题中”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知道,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要求学生掌握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再结合题干得出选项,较简单。
10.【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从题中诗句,我们可以知道该地早上穿厚厚棉袄,中午却穿薄纱,说明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早上,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是日较差,说明日较差大。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明确日较差的概念和算法。
11.【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项说法错误,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而不是“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B选项正确。北纬20度到30 度的沙漠地区即为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为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C选项北半球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D选项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地区。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该题主要是要求对气温年变化概念的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掌握,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12.【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C选项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温差越小;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差越大。其他选项均正确。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判读是主要等温线的递变方向,疏密程度,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13.【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A选项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属于北半球,向高纬弯曲,说明是该地气温高,加之题干中是陆地,北半球陆地气温高出现7月;B选项为南半球1月;C为北半球1月;D为南半球7月。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在做题时,注意题干说的是“陆地”,在根据南北半球气温变化规律,陆地气温的规律来答题。
14.【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A处气温高于B处,由于A处为陆地,B处为海洋,所以此时为夏季。故选:B。
【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了解海陆性质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是由北向南递减的,可以推断该地为南半球;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夏季。南半球夏季是1月份。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气温递变规律,判断半球位置;再根据海陆气温高低,判断月份。
16.【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不靠近海洋,跟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成为夏季避暑胜地。
【点评】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以计算的形式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17.【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A选择正确;B选项不论哪个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都有差异;C选项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选项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世界平均气温图,总结其规律。
18.【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两地高度相差近4000米,气温相差约24℃,因此青藏高原的气温大致为32℃—24℃=8℃。
【点评】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是常考题,知识点记忆一定要做到准确、牢固,计算的时候要做到认真、仔细。
19.【答案】(1)C
(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陆地温带地区,故选C。第(2)题,气温年较差等于最高月平均气温减最低月平均气温即23.3-(-20.1),可以得出,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识记规律,运用规律来判断南北半球和陆地海洋及计算气温年较差。
20.【答案】(1)北;都是7月左右气温最高
(2)B;C;A
(3)1;-5;7;25
(4)C;33;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气温最高月都是在7月,可以判断这三个地点都位于北半球。第(2)题,A图,气温曲线平直,数值大,应为热带地区;B图四季变化最显著,应为温带地区,C图常年气温都较低,应为寒带地区。第(3)题,从B图中,直接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是。第(4)题,看曲线的弯曲图,弯曲度越大,温差越大,同一图用最高点和最低点做减法即可得到气温年较差。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难度一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
21.【答案】(1)全年的平均气温就是该年不同月份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即(10.5+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12=23.7 ℃
(2)四季分明,最低温度在10.5 ℃,属于亚热带。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第(1)题,全年的平均气温就是该年不同月份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即(10.5+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12=23.7 ℃第(2)题,四季分明,最低温度在10.5 ℃,属于亚热带。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主要方法就是根据气温递变规律,判定南北半球;根据海洋陆地气温的高低对比,判定季节。综合性强,属于知识原理的综合运用。
22.【答案】(1)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青藏高原;海拔高.
(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右图可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在北纬30°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低10℃以上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是因为海拔高。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读图的能力。该题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归纳出分布规律。并在特殊值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成因。有一定难度。
23.【答案】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高,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物种繁多。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题中诗句描述的是横断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气温有所不同。是由于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而且该山脉纬度较低,变化的空间大因此,归纳得出: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高,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物种繁多。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1 / 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   ,以一年为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
【答案】日变化;年变化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   。
【答案】午后2日;日出;气温日较差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日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一年中最高月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   。
【答案】7;1;8;2;气温年较差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最高月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
【答案】相等;大;小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 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答案】递减;降低;0.6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二、选择题
6.(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  )
A.7月 B.1月 C.2月 D.8月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大陆在南半球,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推迟一个月。南北半球相反。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主要要注意南北半球气温规律相反,同半球,海洋气温最高和最低后推一月。
7.(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气温2℃出现在一天中(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题中气温为2~8℃,2℃为该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8℃为该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了解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难度一般。需要学生识记。
8.(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温度计A B.温度计B C.温度计C D.温度计D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象观测站分别在8时、14时、20时、2时测量气温。14时气温应是一天中最高气温时。从图中可以看出答案。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观察时间及气温的日变化。只有知道了14时是一天气温最高时,可以知晓答案。较简单。
9.(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从题中”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知道,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要求学生掌握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再结合题干得出选项,较简单。
10.(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从题中诗句,我们可以知道该地早上穿厚厚棉袄,中午却穿薄纱,说明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早上,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是日较差,说明日较差大。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明确日较差的概念和算法。
1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B.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出现在20°N—30°N的沙漠地区
C.北半球1月份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
D.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极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项说法错误,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而不是“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B选项正确。北纬20度到30 度的沙漠地区即为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为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C选项北半球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D选项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地区。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该题主要是要求对气温年变化概念的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掌握,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1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C选项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温差越小;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差越大。其他选项均正确。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判读是主要等温线的递变方向,疏密程度,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1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下图为某陆地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A选项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属于北半球,向高纬弯曲,说明是该地气温高,加之题干中是陆地,北半球陆地气温高出现7月;B选项为南半球1月;C为北半球1月;D为南半球7月。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在做题时,注意题干说的是“陆地”,在根据南北半球气温变化规律,陆地气温的规律来答题。
14.(2016七上·临沂期末)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A处气温高于B处,由于A处为陆地,B处为海洋,所以此时为夏季。故选:B。
【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了解海陆性质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是由北向南递减的,可以推断该地为南半球;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夏季。南半球夏季是1月份。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气温递变规律,判断半球位置;再根据海陆气温高低,判断月份。
16.(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不靠近海洋,跟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成为夏季避暑胜地。
【点评】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以计算的形式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17.(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A选择正确;B选项不论哪个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都有差异;C选项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选项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世界平均气温图,总结其规律。
18.(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A.10℃ B.9℃ C.8℃ D.7℃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两地高度相差近4000米,气温相差约24℃,因此青藏高原的气温大致为32℃—24℃=8℃。
【点评】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是常考题,知识点记忆一定要做到准确、牢固,计算的时候要做到认真、仔细。
三、综合题
19.(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3 21.6 14.3 5.6 -6.7 -16.8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20.1 B.23.3 C.16.8 D.43.4
【答案】(1)C
(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陆地温带地区,故选C。第(2)题,气温年较差等于最高月平均气温减最低月平均气温即23.3-(-20.1),可以得出,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识记规律,运用规律来判断南北半球和陆地海洋及计算气温年较差。
20.(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A、B、C三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
(1)这三个地点都位于   半球(南或北),理由是   。
(2)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   地,处在寒带的是   地,处在热带的是   地。
(3)B地最冷月为   月,气温约为   ℃ ,最热月为   月,气温约为   ℃ 。
(4)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其年较差约为   ℃ ;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
【答案】(1)北;都是7月左右气温最高
(2)B;C;A
(3)1;-5;7;25
(4)C;33;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气温最高月都是在7月,可以判断这三个地点都位于北半球。第(2)题,A图,气温曲线平直,数值大,应为热带地区;B图四季变化最显著,应为温带地区,C图常年气温都较低,应为寒带地区。第(3)题,从B图中,直接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是。第(4)题,看曲线的弯曲图,弯曲度越大,温差越大,同一图用最高点和最低点做减法即可得到气温年较差。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年变化及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难度一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
2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0.5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算出该地的全年的平均气温。
(2)归纳该地年气温变化的特点。
【答案】(1)全年的平均气温就是该年不同月份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即(10.5+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12=23.7 ℃
(2)四季分明,最低温度在10.5 ℃,属于亚热带。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第(1)题,全年的平均气温就是该年不同月份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即(10.5+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12=23.7 ℃第(2)题,四季分明,最低温度在10.5 ℃,属于亚热带。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主要方法就是根据气温递变规律,判定南北半球;根据海洋陆地气温的高低对比,判定季节。综合性强,属于知识原理的综合运用。
2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2)在北纬30°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比同纬度低10°C以上的地区是哪里,分析其低温的主要原因。
(3)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阐述主要原因。
【答案】(1)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青藏高原;海拔高.
(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右图可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在北纬30°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低10℃以上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是因为海拔高。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读图的能力。该题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归纳出分布规律。并在特殊值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成因。有一定难度。
2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训练) 我国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高,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物种繁多。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题中诗句描述的是横断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气温有所不同。是由于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而且该山脉纬度较低,变化的空间大因此,归纳得出: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高,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物种繁多。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