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14 09:06:19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七上·邢台期中)如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下列各项中,符合纬线特征的是(  )
A.是圆,长度相等 B.半圆,长度不等
C.指示南北方向 D.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的形状呈圆形,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纬线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3.地球表面,纬度为30°,经度为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利用经纬度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经过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有:(30°S,110°E),(30°S,110°W),(30°N,110°E),(30°N,110°W),公4个。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一点的位置,了解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和180°除外),纬度分北纬和南纬(赤道除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9月1日,北京市某中学举行开学仪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月1日,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位置是(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2)这一天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寒冷干燥
C.恰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答案】(1)B
(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四地是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9月1日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因此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B—C之间。故B正确。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9月1日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
此时北京昼长夜短,故A正确;
属于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故B错误;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是夏至日,故C错误;
闷热潮湿的梅雨期是在6月中旬,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属于重点考点,学生需具备一定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季节的变化,综合性较强,属于常考考点,学生需具备一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16九上·云阳月考)世界上海陆比例约是(  )
A.各占 B. 陆地
C. 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海陆分布概况,牢记即可。
6.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的是(  )
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
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 D.土耳其海峡,台湾海峡
【答案】A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故A正确;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不是大洲分界线,故B错误;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不是大洲分界线,故C错误;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台湾海峡位于中国,不是大洲分界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属于重点考点,但学生很容易混淆,学生需读图对比牢记。
7.(2016七上·东台期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南极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从地理的意义来说,大陆有别于“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陆的分布,学生应注意不要混淆“大陆”与“洲”的概念.
8.(2016七上·竞秀期中)赤道横穿的大洲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赤道横穿的大洲是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故选:D。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赤道横穿的大洲是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9.下列海洋面积最大的是: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答案】C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可以有口诀记忆,即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解答】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运用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口诀记忆,筛选出正确选项.
10.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  )
A.海洋 B.高原、高山 C.丘陵、低山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11.(2016七上·竞秀期中)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选项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2.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答案】B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由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组合而成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其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出坡度的大小,但不能直观表示起伏状况。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最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掌握各种地图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乙地的海拔是1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判读,属于常考考点,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答案】C
【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亚洲平均海拔居第二位,非洲平均海拔居第三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属于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解答即可,难度不太。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以判定它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以判定它为山脊;山顶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
C.日本神户的人工岛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选项ABC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对比分析各个选项。
17.(2015七上·淮安期中)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明确板块的名称及位置是答题的基础。
18.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B.受台风,寒潮的袭击
C.受风力,流水长期的侵蚀,搬运作用
D.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的原因,属于常考考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9.“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意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意义,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20.   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全球共分为   大洲,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答案】大陆;岛屿;七;南极洲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大陆;岛屿;七;南极洲。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答案】格陵兰岛;台湾岛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故答案为:格陵兰岛;台湾岛。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和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22.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又约成“S”形的大洋是   .
【答案】大西洋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世界上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第二大,又约成“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
故答案为:大西洋。
【点评】本题考查大西洋的面积和形状,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
23.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全球岩石圈共分成   大板块;几乎全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相挤压隆起抬升而成的。
【答案】六;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全球岩石圈共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挤压隆起抬升而成的。
故答案为:六;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属于常考考点,难度不大,学生读图解答即可。
三、综合题
24.读下面的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大部分陆地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
(2)图中③、④两大洲的大陆分界线是:   。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   ;B:   ;我国位于   半球(东、西)
【答案】(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亚洲;非洲
(2)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160°E;20°W;东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大洲分界线;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位置及我国的半球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别是: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⑤是非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太平洋;⑧是印度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大部分陆地位于热带的大洲是非洲。
(2)读图可知,③是欧洲,④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分析可以看出,A点的经度是160°E,B两点的经度是20°W。我国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非洲;亚洲(2)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3)160°E;20°W;东。
【点评】(1)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位置,属于基础知识,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学生很容易混淆,要读图牢记。
(3)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及我国的半球位置,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
2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4)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
(5)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洋周围。
(6)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7)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
(3)亚欧;太平洋
(4)印度洋
(5)太平
(6)美洲;亚欧;印度洋;南极洲
(7)非洲;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D是美洲板块,E是南极洲板块。
(2)读图可知,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D太平洋板块板块。
(3)读图可知,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4)读图可知,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5)读图可知,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洋周围,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6)读图可知,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7)读图可知,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3)亚欧;太平洋;(4)印度洋;(5)太平;(6)美洲;亚欧;印度洋;南极洲;(7)非洲;印度洋。
【点评】(1)(2)(4)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属于基础知识,学生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读图了解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6)本题考查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大洋、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7)本题考查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所处的板块位置,熟练掌握六大板块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是A   ;B   ;C   ;D   ;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理由是   。
(3)甲在乙的   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
【答案】(1)山脊;山顶;鞍部;山谷
(2)D;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
(3)西北;100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应为山脊;B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应为山顶;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D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
(2)读图可知,图中D点位于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最适宜修建水库。
(3)读图可知,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甲在乙的西北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
故答案为:(1)山脊;山顶;鞍部;山谷;(2)D;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3)西北;100.
【点评】(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也是难点,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最适宜修建水库的地点的选择,属于常考考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水库对地形的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方向及等高距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难点不大,学生易于解答。
1 / 1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七上·邢台期中)如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下列各项中,符合纬线特征的是(  )
A.是圆,长度相等 B.半圆,长度不等
C.指示南北方向 D.指示东西方向
3.地球表面,纬度为30°,经度为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4.9月1日,北京市某中学举行开学仪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月1日,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位置是(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2)这一天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寒冷干燥
C.恰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5.(2016九上·云阳月考)世界上海陆比例约是(  )
A.各占 B. 陆地
C. 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6.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的是(  )
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
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 D.土耳其海峡,台湾海峡
7.(2016七上·东台期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南极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8.(2016七上·竞秀期中)赤道横穿的大洲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9.下列海洋面积最大的是: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0.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  )
A.海洋 B.高原、高山 C.丘陵、低山 D.平原
11.(2016七上·竞秀期中)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2.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1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1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以判定它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16.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
C.日本神户的人工岛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7.(2015七上·淮安期中)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18.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B.受台风,寒潮的袭击
C.受风力,流水长期的侵蚀,搬运作用
D.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19.“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意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二、填空题
20.   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全球共分为   大洲,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2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22.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又约成“S”形的大洋是   .
23.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全球岩石圈共分成   大板块;几乎全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相挤压隆起抬升而成的。
三、综合题
24.读下面的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大部分陆地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
(2)图中③、④两大洲的大陆分界线是:   。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   ;B:   ;我国位于   半球(东、西)
2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4)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
(5)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洋周围。
(6)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7)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2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是A   ;B   ;C   ;D   ;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理由是   。
(3)甲在乙的   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的形状呈圆形,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纬线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3.【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利用经纬度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经过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有:(30°S,110°E),(30°S,110°W),(30°N,110°E),(30°N,110°W),公4个。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一点的位置,了解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和180°除外),纬度分北纬和南纬(赤道除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1)B
(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四地是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9月1日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因此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B—C之间。故B正确。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9月1日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
此时北京昼长夜短,故A正确;
属于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故B错误;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是夏至日,故C错误;
闷热潮湿的梅雨期是在6月中旬,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属于重点考点,学生需具备一定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季节的变化,综合性较强,属于常考考点,学生需具备一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海陆分布概况,牢记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故A正确;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不是大洲分界线,故B错误;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不是大洲分界线,故C错误;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台湾海峡位于中国,不是大洲分界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属于重点考点,但学生很容易混淆,学生需读图对比牢记。
7.【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从地理的意义来说,大陆有别于“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陆的分布,学生应注意不要混淆“大陆”与“洲”的概念.
8.【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赤道横穿的大洲是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故选:D。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赤道横穿的大洲是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9.【答案】C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可以有口诀记忆,即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解答】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运用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口诀记忆,筛选出正确选项.
10.【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选项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2.【答案】B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由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组合而成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其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出坡度的大小,但不能直观表示起伏状况。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最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掌握各种地图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乙地的海拔是1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判读,属于常考考点,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亚洲平均海拔居第二位,非洲平均海拔居第三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属于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解答即可,难度不太。
15.【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以判定它为山脊;山顶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选项ABC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对比分析各个选项。
17.【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明确板块的名称及位置是答题的基础。
18.【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的原因,属于常考考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意义,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大陆;岛屿;七;南极洲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大陆;岛屿;七;南极洲。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1.【答案】格陵兰岛;台湾岛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故答案为:格陵兰岛;台湾岛。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上和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22.【答案】大西洋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世界上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第二大,又约成“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
故答案为:大西洋。
【点评】本题考查大西洋的面积和形状,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
23.【答案】六;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全球岩石圈共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挤压隆起抬升而成的。
故答案为:六;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属于常考考点,难度不大,学生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亚洲;非洲
(2)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160°E;20°W;东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大洲分界线;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位置及我国的半球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别是: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⑤是非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太平洋;⑧是印度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大部分陆地位于热带的大洲是非洲。
(2)读图可知,③是欧洲,④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分析可以看出,A点的经度是160°E,B两点的经度是20°W。我国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非洲;亚洲(2)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3)160°E;20°W;东。
【点评】(1)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位置,属于基础知识,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学生很容易混淆,要读图牢记。
(3)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及我国的半球位置,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
25.【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
(3)亚欧;太平洋
(4)印度洋
(5)太平
(6)美洲;亚欧;印度洋;南极洲
(7)非洲;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D是美洲板块,E是南极洲板块。
(2)读图可知,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D太平洋板块板块。
(3)读图可知,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4)读图可知,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5)读图可知,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洋周围,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6)读图可知,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7)读图可知,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3)亚欧;太平洋;(4)印度洋;(5)太平;(6)美洲;亚欧;印度洋;南极洲;(7)非洲;印度洋。
【点评】(1)(2)(4)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属于基础知识,学生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读图了解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6)本题考查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大洋、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7)本题考查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所处的板块位置,熟练掌握六大板块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1)山脊;山顶;鞍部;山谷
(2)D;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
(3)西北;100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应为山脊;B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应为山顶;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D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
(2)读图可知,图中D点位于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最适宜修建水库。
(3)读图可知,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甲在乙的西北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
故答案为:(1)山脊;山顶;鞍部;山谷;(2)D;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处,便于施工;(3)西北;100.
【点评】(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也是难点,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最适宜修建水库的地点的选择,属于常考考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水库对地形的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方向及等高距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难点不大,学生易于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