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1.4 运动和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解答】解:四个选项中,动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答案为:D
2.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正常向前行驶的卡车右侧跳下。对于跳车的方法,以下四种方案中最安全的是( )
A.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B.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C.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D.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2)人从车上沿车前进的方向跳下,且沿车前进的方向跑动一段距离,慢慢停下来,是安全的;如果人从车上跳下后立即站住或跳下的方向与人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由于惯性,人从车上跳下后极易摔倒,发生危险。本题考查了惯性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应用惯性解释现象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要学会解释的方法。
【解答】A、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脸朝前方跳下,如果着地后立即站定,人体下半部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体上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人容易摔倒,此种跳法不安全;
B、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人脸朝前方从车上跳下,人着地后由于惯性向前跑几步,可以避免由于惯性的影响而摔倒,这种跳法比较安全;
C、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沿车前进的方向运动,如果人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由于惯性的影响,人将向后摔倒,不安全;
D、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沿车前进的方向运动,如果人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人跑动的方向与由于惯性运动的方向相反,人极易向后摔倒,发生危险,不安全。
故答案为:B
3.(2018八上·鄞州期末)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解答】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A错误;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改变,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惯性是性质,没有惯性力这种力,C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4.小明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到了足球场上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为非平衡力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C、一对平衡力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缺一不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本题集中考查了球场上所常见的力学现象,包括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现象、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都属于力学的基础知识。
【解答】解: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球具备惯性,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5.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且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解答】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在起跳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腾空时间更长,运动的越远.故A错误;
B、射出去的箭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箭离弦后继续向前运动,因此是利用惯性,故B错误;
C、投掷铁饼时,铁饼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即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利用的是平衡力的知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从实验直接得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研究物理定律的各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概括出来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总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力。
故答案为:D
7.漫画“谁先到终点”大船用船上的鼓风机吹帆做为动力,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做为动力,关于两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的是( )
A.大船上的风帆凸起,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大船上的帆与鼓风机连成一个整体,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能前进
C.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使船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
D.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会慢慢停下来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2、力能改变物体形状,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该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及牛顿第一定律,要结合题意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答】A、大船上的风帆在力的作用下凸起,说明力改变了风帆的形状,故正确;
B、对于大船来说,船上的帆与鼓风机是船上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整体内部的力,对船来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大船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只能处于静止,无法前进,故正确;
C、对于小船来说,当人划桨时,桨对水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小船可以前进,并且能到达终点,故正确;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保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错误;
故选:D
8.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力肯定就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
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力的作用效果是一定能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D.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以知道: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的作用的时候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但是在一对或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故ACD错,B对。
故选:B
9.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速度将越来越慢
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解此题需要明确两点:(1)小车匀速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题主要考查的是: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②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各是什么,这道题很容易被复杂化,所以做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好,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解答】解: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只受摩擦阻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桌面足够长时,小车会静止。
故答案为:B
10.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基本性质;(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高空的物体由于重力的原因会向下运动.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要多观察、多分析,在分析时抓住物体状态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若高速骑车,当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很难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符合题意;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或运动,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或后仰,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本来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向上跳起后车向前行驶,而晓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匀速运动,所以仍然落回原处,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
【答案】伽利略;牛顿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过程,科学家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积累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
【解答】解: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故答案为:伽利略;牛顿.
1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的改变或运动 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答案】运动方向;速度大小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本题目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理解及力好运动的关系,要掌握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
【解答】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故答案为:运动方向;速度大小.
13.如图所示,足球跟随着运动员前进,运动员通过 控制足球的运动状态.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继续运动,脚对足球 (选填“仍然有”或“不再有”)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答案】给足球力的作用;不再有;受到重力作用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有意义!
【解答】解:运动员控球前进,运动员通过给足球力的作用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继续运动,脚对足球不再有力的作用,但受到重力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给足球力的作用;不再有;受到重力作用.
14.2011年7月,D3115次动车与D301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脱轨坠落事故。危急之际,工作人员虽然紧急刹车制动,但列车由于 继续向前滑动,追尾事件瞬间发生。动车脱轨后向桥下坠落是因为动车受到 的作用。同学们下楼时常被告知:不能拥挤走得太快。这是因为前面同学不小心摔倒时,后面的同学由于 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答案】惯性;重力;惯性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据此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无处不在,有时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悲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根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利用和防止.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会用力的作用和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解:由于列车高速行驶,即使危急之际,工作人员虽然紧急刹车制动,但列车由于惯性仍然会继续向前滑行,从而造成瞬间追尾事件.动车脱轨后向桥下坠落是因为动车受到重力的作用.下楼时,人如果走的太快,当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时,后面的同学由于惯性会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惯性.
15.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 有关。
(2)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 来减小飞机的 ,使自身的 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请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地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两车受到的 相同和两车的 相同。
【答案】(1)质量
(2)质量;惯性;运动状态
(3)牵引力;速度的改变量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质量决定了惯性的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填空;(3)认真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两辆车的相同量和改变量.通过对此事例的探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3)因为资料中提到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及空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速度,而装满货物的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因此控制两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速度的改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质量;(2)质量;惯性;运动状态;(3)牵引力;速度的改变量.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 。
【答案】(1)速度
(2)匀速直线
(3)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由于小车经过的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就会出现运动距离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后,可得出结论;(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本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考查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推理;仔细观察,找出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的异同、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故答案为:速度.(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当小车不受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无限远,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匀速直线.(3)由这个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物理规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故答案为:牛顿第一定律.
1 / 1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1.4 运动和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
A. B.
C. D.
2.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正常向前行驶的卡车右侧跳下。对于跳车的方法,以下四种方案中最安全的是( )
A.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B.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C.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D.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3.(2018八上·鄞州期末)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4.小明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到了足球场上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为非平衡力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6.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7.漫画“谁先到终点”大船用船上的鼓风机吹帆做为动力,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做为动力,关于两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的是( )
A.大船上的风帆凸起,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大船上的帆与鼓风机连成一个整体,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能前进
C.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使船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
D.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会慢慢停下来
8.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力肯定就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
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力的作用效果是一定能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D.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9.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速度将越来越慢
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10.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二、填空题
11.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
1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的改变或运动 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13.如图所示,足球跟随着运动员前进,运动员通过 控制足球的运动状态.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继续运动,脚对足球 (选填“仍然有”或“不再有”)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14.2011年7月,D3115次动车与D301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脱轨坠落事故。危急之际,工作人员虽然紧急刹车制动,但列车由于 继续向前滑动,追尾事件瞬间发生。动车脱轨后向桥下坠落是因为动车受到 的作用。同学们下楼时常被告知:不能拥挤走得太快。这是因为前面同学不小心摔倒时,后面的同学由于 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15.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 有关。
(2)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 来减小飞机的 ,使自身的 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请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地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两车受到的 相同和两车的 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解答】解:四个选项中,动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2)人从车上沿车前进的方向跳下,且沿车前进的方向跑动一段距离,慢慢停下来,是安全的;如果人从车上跳下后立即站住或跳下的方向与人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由于惯性,人从车上跳下后极易摔倒,发生危险。本题考查了惯性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应用惯性解释现象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要学会解释的方法。
【解答】A、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脸朝前方跳下,如果着地后立即站定,人体下半部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体上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人容易摔倒,此种跳法不安全;
B、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人脸朝前方从车上跳下,人着地后由于惯性向前跑几步,可以避免由于惯性的影响而摔倒,这种跳法比较安全;
C、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沿车前进的方向运动,如果人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由于惯性的影响,人将向后摔倒,不安全;
D、人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沿车前进的方向运动,如果人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人跑动的方向与由于惯性运动的方向相反,人极易向后摔倒,发生危险,不安全。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解答】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A错误;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改变,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惯性是性质,没有惯性力这种力,C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C、一对平衡力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缺一不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本题集中考查了球场上所常见的力学现象,包括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现象、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都属于力学的基础知识。
【解答】解: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球具备惯性,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且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解答】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在起跳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腾空时间更长,运动的越远.故A错误;
B、射出去的箭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箭离弦后继续向前运动,因此是利用惯性,故B错误;
C、投掷铁饼时,铁饼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即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利用的是平衡力的知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从实验直接得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研究物理定律的各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概括出来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总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力。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2、力能改变物体形状,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该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及牛顿第一定律,要结合题意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答】A、大船上的风帆在力的作用下凸起,说明力改变了风帆的形状,故正确;
B、对于大船来说,船上的帆与鼓风机是船上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整体内部的力,对船来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大船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只能处于静止,无法前进,故正确;
C、对于小船来说,当人划桨时,桨对水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小船可以前进,并且能到达终点,故正确;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保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错误;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以知道: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的作用的时候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但是在一对或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故ACD错,B对。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解此题需要明确两点:(1)小车匀速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题主要考查的是: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②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各是什么,这道题很容易被复杂化,所以做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好,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解答】解: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只受摩擦阻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桌面足够长时,小车会静止。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基本性质;(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高空的物体由于重力的原因会向下运动.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要多观察、多分析,在分析时抓住物体状态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若高速骑车,当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很难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符合题意;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或运动,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或后仰,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本来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向上跳起后车向前行驶,而晓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匀速运动,所以仍然落回原处,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伽利略;牛顿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过程,科学家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积累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
【解答】解: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故答案为:伽利略;牛顿.
12.【答案】运动方向;速度大小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本题目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理解及力好运动的关系,要掌握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
【解答】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故答案为:运动方向;速度大小.
13.【答案】给足球力的作用;不再有;受到重力作用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有意义!
【解答】解:运动员控球前进,运动员通过给足球力的作用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继续运动,脚对足球不再有力的作用,但受到重力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给足球力的作用;不再有;受到重力作用.
14.【答案】惯性;重力;惯性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据此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无处不在,有时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悲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根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利用和防止.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会用力的作用和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解:由于列车高速行驶,即使危急之际,工作人员虽然紧急刹车制动,但列车由于惯性仍然会继续向前滑行,从而造成瞬间追尾事件.动车脱轨后向桥下坠落是因为动车受到重力的作用.下楼时,人如果走的太快,当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时,后面的同学由于惯性会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惯性.
15.【答案】(1)质量
(2)质量;惯性;运动状态
(3)牵引力;速度的改变量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质量决定了惯性的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填空;(3)认真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两辆车的相同量和改变量.通过对此事例的探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3)因为资料中提到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及空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速度,而装满货物的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因此控制两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速度的改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质量;(2)质量;惯性;运动状态;(3)牵引力;速度的改变量.
16.【答案】(1)速度
(2)匀速直线
(3)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由于小车经过的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就会出现运动距离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后,可得出结论;(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本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考查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推理;仔细观察,找出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的异同、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故答案为:速度.(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当小车不受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无限远,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匀速直线.(3)由这个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物理规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故答案为:牛顿第一定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