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6 10:00:29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 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4.(2017七下·芜湖期中)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6.(2017·莒县模拟)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8.(2020七下·河南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9.(2019七下·龙岩月考)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
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刘禹锡 D.李白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
A.故宫 B.乾清宫
C.大明宫含元殿 D.太极殿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说的中国人具体是指(  )
A.唐朝人 B.汉朝人 C.秦朝人 D.隋朝人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材料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
(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何特色?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2)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3)材料三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 “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4)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等。选项中的水排是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等。故A说法正确。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故B说法错误;
C· 唐朝时期,都城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故C说法错误。
D: 唐朝时期的丝织工艺十分发达,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识记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中心思想是各民族一律平等。 这句话表明唐太宗实现开明,开放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的治国思想,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4.【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三彩是唐朝生产的一种彩陶制品。这类彩陶以黄、绿、蓝、赭等为基本颜色。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故本题应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6.【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7.【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都城长安的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史实才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出现,特别是“商店“、“出售”、几个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故此题答案选B。
9.【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开明,对外交往开放,当时唐朝与连续各民族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交往频繁,相互影响,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武则天任用张柬之、狄仁杰等为相;柳公权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故选项ABD说法错误; 隋唐时期建筑水平高超,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李春与赵州桥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尊重,使得当时的民族关系融洽。所以当时不需要修长城。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民族。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4.【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试题考查的较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大唐文化兼容并蓄,对外交流频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繁荣与开放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解题时紧扣“开放”“兼容并蓄”等关键词,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6.【答案】(1)李白;杜甫。“诗仙”;“诗圣”。
(2)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史实。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李白的诗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故答案为:(1) 李白;杜甫。“诗仙”;“诗圣”。
(2) 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光耀千古的唐诗、安史之乱等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7.【答案】(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经济的繁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在知识可知, 秦统一六国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的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宋代科举制度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展、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政局面。
(3)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文学和隋朝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赵州桥是隋朝时期李春设计建造的。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 科举制度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 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点评】本题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为主线,考查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考试制度的创新、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创新以及科技方面的创新成果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8.【答案】(1)唐太宗
(2)松赞干布
(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因此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2)本题考查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本题考查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合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后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 门前,即是历史上有名 唐蕃会盟碑。
(4)本题考查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故答案为:(1) 唐太宗
(2) 松赞干布
(3)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 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专题,侧重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问题的设置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19.【答案】(1)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的有关知识。由材料“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可知,唐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由材料“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 ”可知唐诗的数量众多。由材料“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 ”可知唐诗题材丰富,涉及内容广泛。由材料“ 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可知唐诗的作者广泛,不仅涉及各行各业的人士,还有外国人。唐朝是一个开明、开放的王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相互通婚;思想文化内容涵盖了各种文化元素。因此说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容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本题考查唐诗与唐朝精神风貌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此外,唐朝还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促使唐朝出现了兼容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故答案为:(1) 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唐诗的特点、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1 /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 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等。选项中的水排是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等。故A说法正确。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故B说法错误;
C· 唐朝时期,都城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故C说法错误。
D: 唐朝时期的丝织工艺十分发达,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识记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中心思想是各民族一律平等。 这句话表明唐太宗实现开明,开放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的治国思想,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4.(2017七下·芜湖期中)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三彩是唐朝生产的一种彩陶制品。这类彩陶以黄、绿、蓝、赭等为基本颜色。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故本题应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6.(2017·莒县模拟)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都城长安的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史实才是解题的关键。
8.(2020七下·河南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出现,特别是“商店“、“出售”、几个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故此题答案选B。
9.(2019七下·龙岩月考)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开明,对外交往开放,当时唐朝与连续各民族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交往频繁,相互影响,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武则天任用张柬之、狄仁杰等为相;柳公权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故选项ABD说法错误; 隋唐时期建筑水平高超,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李春与赵州桥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
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尊重,使得当时的民族关系融洽。所以当时不需要修长城。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刘禹锡 D.李白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民族。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
A.故宫 B.乾清宫
C.大明宫含元殿 D.太极殿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试题考查的较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说的中国人具体是指(  )
A.唐朝人 B.汉朝人 C.秦朝人 D.隋朝人
【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大唐文化兼容并蓄,对外交流频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繁荣与开放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解题时紧扣“开放”“兼容并蓄”等关键词,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材料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
(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何特色?
【答案】(1)李白;杜甫。“诗仙”;“诗圣”。
(2)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史实。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李白的诗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故答案为:(1) 李白;杜甫。“诗仙”;“诗圣”。
(2) 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光耀千古的唐诗、安史之乱等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经济的繁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在知识可知, 秦统一六国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的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宋代科举制度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展、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政局面。
(3)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文学和隋朝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赵州桥是隋朝时期李春设计建造的。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 科举制度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 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点评】本题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为主线,考查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考试制度的创新、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创新以及科技方面的创新成果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2)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3)材料三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 “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4)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唐太宗
(2)松赞干布
(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因此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2)本题考查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本题考查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合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后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 门前,即是历史上有名 唐蕃会盟碑。
(4)本题考查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故答案为:(1) 唐太宗
(2) 松赞干布
(3)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 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专题,侧重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问题的设置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的有关知识。由材料“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可知,唐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由材料“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 ”可知唐诗的数量众多。由材料“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 ”可知唐诗题材丰富,涉及内容广泛。由材料“ 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可知唐诗的作者广泛,不仅涉及各行各业的人士,还有外国人。唐朝是一个开明、开放的王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相互通婚;思想文化内容涵盖了各种文化元素。因此说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容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本题考查唐诗与唐朝精神风貌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此外,唐朝还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促使唐朝出现了兼容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故答案为:(1) 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唐诗的特点、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