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哪个皇帝“富有年青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维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
3.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康有为、张謇的相同主张( )
1895年5月 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绝批准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几项主张
1895年夏 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观点
A.公车上书 B.维新变法 C.强国富民 D.实业救国
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改科举,废八股,大力兴办教育,创办的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保国会成立 D.百日维新
8.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①——b ②——a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9.材料中第三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政府制度的腐朽,由此而引发的一场近代化探索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12.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13.(2015八上·仙游期末)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戊戌六君子被害
15.《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
A.康有为 B.杨深秀 C.谭嗣同 D.梁启超
17.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
A.京师同文馆 B.太学 C.强学会 D.京师大学堂
18.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A.百日维新 B.康、梁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19.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进程安排观看的顺序( )
①《甲午风云》 ②《火烧圆明园》 ③《鸦片战争》 ④《百日维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0.有人曾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综合题
21.右图是在戊戌变法中,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的招牌,它叫什么?在它也是今天一所著名大学的前身,这所著名大学的名称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2)请分别写出每个派别的一位代表。
23.讲一讲维新派人士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节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节选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图,概括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
2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什么作用?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进行阐发,成为领导哪一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由此陈独秀等人在当时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26.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中,C选项光绪帝曾经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进行戊戌变法。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以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并创办了大生纱厂。可见他们都主张强国富民,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康有为和张謇的相同主张。
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所以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
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题中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提示我们是戊戌变法。因为洋务运动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是最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戊戌变法期间, 创办的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因为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是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京师大学堂相关的知识点。
7.【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此①——c ②——b ③——a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D所述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慈禧”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汽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学校,根据所学知识,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故本题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的康有为、梁启超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8年,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因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最后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谭嗣同在被害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
17.【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
1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相关知识点。
19.【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甲午风云》1894年7月25日;《火烧圆明园》1860年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百日维新》1898年。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
20.【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因此ABC都没能实现;戊戌变法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
21.【答案】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上全面进行。其中在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也是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2)洋务派: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上述材料中材料一是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二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相关的知识。
23.【答案】维新派利用学会和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救国救民的思想。如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他以世界历史为例,说明日本通过变法而强大,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殖民地。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这是一道开放式试题,需要学生掌握较广博的历史知识,当然也可以从教材中搜集素材,组织答案。故事一定要围绕维新变法这个主题,不能跑题,也就是说故事的中心人物应该是维新变法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等,还得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和维新变法无关的他们的个人故事不能作为本题的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闭关锁国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3)史实一:康有为等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史实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实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2)“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3)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的史实有:史实一:康有为等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史实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实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1)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思想启蒙 。
(2)辛亥革命
(3)民主、科学或德先生、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戊戌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 材料二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它进行阐发,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 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是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1)此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6.【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共同原因: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2)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自救之路”指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哪个皇帝“富有年青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维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中,C选项光绪帝曾经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进行戊戌变法。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2.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3.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康有为、张謇的相同主张( )
1895年5月 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绝批准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几项主张
1895年夏 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观点
A.公车上书 B.维新变法 C.强国富民 D.实业救国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以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并创办了大生纱厂。可见他们都主张强国富民,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康有为和张謇的相同主张。
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所以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
5.“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题中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提示我们是戊戌变法。因为洋务运动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是最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6.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改科举,废八股,大力兴办教育,创办的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戊戌变法期间, 创办的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因为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是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京师大学堂相关的知识点。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保国会成立 D.百日维新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①——b ②——a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此①——c ②——b ③——a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
9.材料中第三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政府制度的腐朽,由此而引发的一场近代化探索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D所述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
1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慈禧”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汽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知识。
12.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学校,根据所学知识,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13.(2015八上·仙游期末)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戊戌六君子被害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故本题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15.《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的康有为、梁启超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
A.康有为 B.杨深秀 C.谭嗣同 D.梁启超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8年,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因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最后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谭嗣同在被害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
17.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
A.京师同文馆 B.太学 C.强学会 D.京师大学堂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
18.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A.百日维新 B.康、梁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相关知识点。
19.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进程安排观看的顺序( )
①《甲午风云》 ②《火烧圆明园》 ③《鸦片战争》 ④《百日维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甲午风云》1894年7月25日;《火烧圆明园》1860年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百日维新》1898年。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
20.有人曾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因此ABC都没能实现;戊戌变法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
二、综合题
21.右图是在戊戌变法中,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的招牌,它叫什么?在它也是今天一所著名大学的前身,这所著名大学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上全面进行。其中在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也是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2)请分别写出每个派别的一位代表。
【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2)洋务派: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上述材料中材料一是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二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相关的知识。
23.讲一讲维新派人士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
【答案】维新派利用学会和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救国救民的思想。如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他以世界历史为例,说明日本通过变法而强大,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殖民地。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这是一道开放式试题,需要学生掌握较广博的历史知识,当然也可以从教材中搜集素材,组织答案。故事一定要围绕维新变法这个主题,不能跑题,也就是说故事的中心人物应该是维新变法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等,还得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和维新变法无关的他们的个人故事不能作为本题的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节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节选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图,概括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
【答案】(1)闭关锁国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3)史实一:康有为等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史实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实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2)“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3)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的史实有:史实一:康有为等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史实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实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什么作用?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进行阐发,成为领导哪一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由此陈独秀等人在当时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1)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思想启蒙 。
(2)辛亥革命
(3)民主、科学或德先生、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戊戌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 材料二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它进行阐发,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 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是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1)此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6.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共同原因: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2)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自救之路”指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