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4:31:32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
一、夯实基础
1.“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
A.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6.如图所示,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它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是不可能形成透镜的
C.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为球面,但上表面是平的,所以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可构成透镜,顶棚的积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由于它对太阳光的会聚而引燃棚内物品的隐患
7.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8.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   镜。
9.如图,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二、能力提升
10.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
A.a B.b、d C.c D.a、b、c、d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某个透镜上,在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比透镜大,则这个透镜是(  )
A.一定是凸透镜 B.一定是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D.凸透镜、凹透镜都不可能
12.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1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点B,则该透镜起到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透镜。
三、拓展创新
14.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多选)(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15.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处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变化情况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用冰取火”时,其实就是利用冰块会聚太阳光。因为只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要将冰块磨成凸透镜,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判断。
【解答】A.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故A错误;
B.从焦点射出的关系,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故B错误;
C.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后发散作用,即使光线更加偏离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原来更会聚。只有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会聚到焦点上,其它的光线可能不通过这个点,故A错误;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会比原来更加偏离主光轴,肯定不会平行,故C错误;
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只是相对与原来的入射光线而言,绝对不是只要有交点就是会聚的,没有交点就是发散的,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图中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这些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吗,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透镜的材质不一定是固体,液体能够形成透镜,故B错误;
C.虽然上表面是平的,但是整体上中间厚边缘薄,可以起到凸透镜的作用,故C错误;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可构成透镜,顶棚的积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由于它对太阳光的会聚而引燃棚内物品的隐患,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后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后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对于一个球形透镜而言,将某个方向上的直径看作主光轴,它的中间比边缘后,相当于凸透镜,因此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凸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解答。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就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而摄像机则相当于动态的照相机,因此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9.【答案】⑴如答图所示。
⑵如答图所示。
⑶如答图所示。
⑷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解答】(1)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2)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3)①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发散改变,如下图所示:
(4)①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发散改变;
②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如下图所示:
10.【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在a、b、d中,折射光线都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光线发散了,因此都是凹透镜;只有c中的折射光线向靠拢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光线会聚了,因此为凸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对于凸透镜来说,在光线到达焦点前,它们是会聚的;过了焦点后,光线就是发散的,而凹透镜始终将光线发散,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甲所示,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上时,光屏所在的位置不同,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可大可小;如图乙所示,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凹透镜上时,在任意位置的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比透镜大。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红;凸透镜对红光偏折程度小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透镜的焦距就是从透镜的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根据透镜对两种色光的偏折能力,确定焦点在主光轴上的相对位置,进而对焦距的大小进行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红光和紫光都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经过凸透镜的偏折后,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因此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较远;而凸透镜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因此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近,因此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13.【答案】发散;凹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对于透镜来说,如果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那么光线发散;如果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那么光线会聚,据此判断透镜的种类。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一束光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对应的入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使光线发散了,那么该透镜肯定是凹透镜,
14.【答案】A,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1)(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对于这个透镜来说,材质为玻璃,由于中间为空心,因此玻璃中间比边缘薄,可以看作两个凹透镜,对图示的光束有发散作用,故A、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AC。
15.【答案】凸;凹;先变细后变粗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所有的光线几乎都从中间经过,因此会聚成一条亮线。
(2) 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所有的光线几乎都从边缘经过,因此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而气泡的周围有个亮圈。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处向下移动过程中,在白纸到试管的距离等于焦距前,光线越来越会聚,即亮线越来越细;经过焦点的光线会变得发散,因此亮线变粗,因此亮线先变细后变粗。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
一、夯实基础
1.“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用冰取火”时,其实就是利用冰块会聚太阳光。因为只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要将冰块磨成凸透镜,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判断。
【解答】A.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故A错误;
B.从焦点射出的关系,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故B错误;
C.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后发散作用,即使光线更加偏离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C。
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原来更会聚。只有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会聚到焦点上,其它的光线可能不通过这个点,故A错误;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会比原来更加偏离主光轴,肯定不会平行,故C错误;
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
A.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答案】B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只是相对与原来的入射光线而言,绝对不是只要有交点就是会聚的,没有交点就是发散的,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图中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它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是不可能形成透镜的
C.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为球面,但上表面是平的,所以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可构成透镜,顶棚的积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由于它对太阳光的会聚而引燃棚内物品的隐患
【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这些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吗,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透镜的材质不一定是固体,液体能够形成透镜,故B错误;
C.虽然上表面是平的,但是整体上中间厚边缘薄,可以起到凸透镜的作用,故C错误;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可构成透镜,顶棚的积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由于它对太阳光的会聚而引燃棚内物品的隐患,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后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后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对于一个球形透镜而言,将某个方向上的直径看作主光轴,它的中间比边缘后,相当于凸透镜,因此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   镜。
【答案】凸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解答。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就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而摄像机则相当于动态的照相机,因此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9.如图,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答案】⑴如答图所示。
⑵如答图所示。
⑶如答图所示。
⑷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解答】(1)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2)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3)①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发散改变,如下图所示:
(4)①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发散改变;
②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如下图所示:
二、能力提升
10.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
A.a B.b、d C.c D.a、b、c、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在a、b、d中,折射光线都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光线发散了,因此都是凹透镜;只有c中的折射光线向靠拢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光线会聚了,因此为凸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某个透镜上,在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比透镜大,则这个透镜是(  )
A.一定是凸透镜 B.一定是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D.凸透镜、凹透镜都不可能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对于凸透镜来说,在光线到达焦点前,它们是会聚的;过了焦点后,光线就是发散的,而凹透镜始终将光线发散,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甲所示,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上时,光屏所在的位置不同,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可大可小;如图乙所示,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凹透镜上时,在任意位置的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比透镜大。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答案】红;凸透镜对红光偏折程度小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透镜的焦距就是从透镜的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根据透镜对两种色光的偏折能力,确定焦点在主光轴上的相对位置,进而对焦距的大小进行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红光和紫光都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经过凸透镜的偏折后,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因此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较远;而凸透镜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因此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近,因此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1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点B,则该透镜起到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透镜。
【答案】发散;凹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对于透镜来说,如果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那么光线发散;如果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那么光线会聚,据此判断透镜的种类。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一束光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对应的入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使光线发散了,那么该透镜肯定是凹透镜,
三、拓展创新
14.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多选)(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答案】A,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1)(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对于这个透镜来说,材质为玻璃,由于中间为空心,因此玻璃中间比边缘薄,可以看作两个凹透镜,对图示的光束有发散作用,故A、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AC。
15.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处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变化情况是   。
【答案】凸;凹;先变细后变粗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所有的光线几乎都从中间经过,因此会聚成一条亮线。
(2) 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所有的光线几乎都从边缘经过,因此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而气泡的周围有个亮圈。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处向下移动过程中,在白纸到试管的距离等于焦距前,光线越来越会聚,即亮线越来越细;经过焦点的光线会变得发散,因此亮线变粗,因此亮线先变细后变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