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6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6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9 11:59:18

文档简介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6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私营企业的改革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外资企业的改革 D.合资企业的改革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史实。
2.(2016八下·盐都月考)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十五大的相关知识。
3.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三大改造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
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 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制定)于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那么,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分别是在党的(  )
A.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中共十三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中共七大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 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74人。代表5900多万共产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 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会议还通过了中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认识。
9.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和肉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和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93年2月,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
B.国家经济管理逐步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D.粮食供应已经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国家从三大改造以后就是公有制为主体了。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一位学者研究了十一大(1977)至十五大(1997)五个大会报告中的关键词汇的变迁,其中四个报告中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应该是在1977年十一大上,因为仍然处于徘徊时期;“改革”、“对外开放”被第一次提及跟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关;“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正式提出;“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确定为主要目标。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分析,ACD项明显错误。所以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理解。
11.1990年初,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发。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是 (  )
A.开发和开放浦东
B.建立深圳特区
C.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D.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90年”和地点“上海”可知,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着眼,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12.结合下面的图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该指的是字母所代表的哪一时期 (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13.(2016八下·工业园期中)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B.《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D.《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2016八下·工业园期中)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题干图片出现1987年,应是改革开放后发行的,ABD是正确的, C错误,所以此题选C。
1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路线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全国性代表大会。
16.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属于中共十四大成果的是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共十四大。
17.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
A.十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是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重大会议内容的准确识记。
18.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表现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9.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次散步后,市领导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1992年十四大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讲话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史实。
20.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南方谈话发生的时间是1992年,而从国际上来说,1991年苏联解体,而此时中国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南方谈话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方谈话的知识
二、综合题
21.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项基本原则。
22.【改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请回答:
(1)我国于何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邓小平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请高度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哪一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答案】(1)1956年。
(2)中共十三大;依据: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十四大;十五大。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87年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国情,即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3)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的时间概念。(2)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23.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 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加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在农村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就是大跃进运动的民歌。(4)材料四中的“1978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发生了显著的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很快。在城市实行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对外实行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发生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加强;中国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3)本题主要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失误事件。(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的准确识记。
24.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3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县某村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上,庄严地流下了自己鲜红的印章和手印,实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斤粮食。——摘自教材
(1)材料中的“某村”是什么村?
(2)从材料中看出,该村的农民怎样经营生产?结果怎样?
(3)材料中的事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从此农村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教材说说这项制度在当时农村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1)安徽凤阳小岗村。
(2)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 ;粮食丰收,人均收入提高。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安徽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结果第一年就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和邓小平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改革逐渐铺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中的“安徽凤阳县某村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上”可见农民实行“包干到户”。由材料“实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斤粮食。” 可以总结出,包干到户获得大丰收,农民收入增加。(3)从材料中农民土地的方式“包干到户”、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材料二和课本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点评】(1)本小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2)此问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3)此问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开业80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
材料三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年《人民日报》
(1)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   。
(2)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一大创举,请问此创举主要依据什么政策?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相关?
(4)材料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赎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
(3)大跃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中提示词:1951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课本所学,1950——1952年土地改革后,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有了土地房产证。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依据所学可以知道,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根据课本所学,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产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3)“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材料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正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的表现。从图二中可以看出,从1978年往后,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了,结合课本所学我国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至于上述问题和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可以从每一则材料都可以总结出一个启示来。从材料一得到的启示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从材料二得到的启示是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材料三得到的启示是与时俱进,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2)此问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大跃进”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重大抉择】据提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会 议 重 大 决 定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 代 1980 1981 1982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学史明智】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2)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作用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2)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3)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4)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1953-1957年。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新藏、川藏公路 。
(3)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为了改变工业的面貌,毛泽东在工业领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7年,重点是反正重工业。(2)建国初期为了实现材料一中“中国的现代化”,毛泽东在工业领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国家富强的期望来看,他们都希望中国繁荣富强。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立志报效祖国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8.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创新是与危机“赛跑”的,历史上的每一次转型时期,都曾面临着各种挑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岛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何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2)时间:19世纪中(1840 );例子:①经济:洋务运动;政治: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
(3)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4)开放性答案(如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2)“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19世纪中;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例如:①经济:洋务运动②政治: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③思想:新文化运动。(3)“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从此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的政治制度。(4)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我的建议是:大力搞好科学技术的研究,还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贯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走可出续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
材料二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的主线,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从封闭走向市场,从僵化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现代。
材料三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江泽民
(1)20世纪80年代,为使国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国实行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国实施了怎样的国策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改革形式是什么
(3)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1)“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2)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形式是公司制、股份制。
(3)邓小平理论。
(4)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点】“863计划”;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由“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及“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等有效信息可知分别是“八六三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2)(3)题,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国企改革的内容及邓小平理论的识记能力。第(4)题,可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或意义等角度回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建设方面成就的知识。
3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邓小平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该构想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的问题提出的
(3)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我国制定发展战略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1)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一国两制”;台湾。
(3)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4)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2)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3)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归纳,可知邓小平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把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进行结合,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系统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4)题,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后,概括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6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私营企业的改革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外资企业的改革 D.合资企业的改革
2.(2016八下·盐都月考)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3.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三大改造
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 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那么,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分别是在党的(  )
A.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中共十三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7.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9.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和肉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和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93年2月,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
B.国家经济管理逐步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D.粮食供应已经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0.一位学者研究了十一大(1977)至十五大(1997)五个大会报告中的关键词汇的变迁,其中四个报告中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11.1990年初,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发。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是 (  )
A.开发和开放浦东
B.建立深圳特区
C.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D.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12.结合下面的图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该指的是字母所代表的哪一时期 (  )
A.a B.b C.c D.d
13.(2016八下·工业园期中)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B.《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D.《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14.(2016八下·工业园期中)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6.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17.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
A.十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18.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19.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次散步后,市领导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D.扩大企业自主权
20.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二、综合题
21.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2.【改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请回答:
(1)我国于何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邓小平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请高度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哪一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3.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 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24.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3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县某村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上,庄严地流下了自己鲜红的印章和手印,实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斤粮食。——摘自教材
(1)材料中的“某村”是什么村?
(2)从材料中看出,该村的农民怎样经营生产?结果怎样?
(3)材料中的事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从此农村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教材说说这项制度在当时农村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开业80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
材料三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年《人民日报》
(1)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   。
(2)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一大创举,请问此创举主要依据什么政策?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相关?
(4)材料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重大抉择】据提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会 议 重 大 决 定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 代 1980 1981 1982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学史明智】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2)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3)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4)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28.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创新是与危机“赛跑”的,历史上的每一次转型时期,都曾面临着各种挑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岛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何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你的建议。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
材料二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的主线,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从封闭走向市场,从僵化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现代。
材料三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江泽民
(1)20世纪80年代,为使国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国实行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国实施了怎样的国策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改革形式是什么
(3)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3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邓小平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该构想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的问题提出的
(3)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我国制定发展战略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十五大的相关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制定)于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中共七大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 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74人。代表5900多万共产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 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会议还通过了中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国家从三大改造以后就是公有制为主体了。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应该是在1977年十一大上,因为仍然处于徘徊时期;“改革”、“对外开放”被第一次提及跟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关;“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正式提出;“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确定为主要目标。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分析,ACD项明显错误。所以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理解。
11.【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90年”和地点“上海”可知,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着眼,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题干图片出现1987年,应是改革开放后发行的,ABD是正确的, C错误,所以此题选C。
15.【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路线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全国性代表大会。
16.【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属于中共十四大成果的是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共十四大。
17.【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是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重大会议内容的准确识记。
1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表现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1992年十四大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讲话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史实。
20.【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南方谈话发生的时间是1992年,而从国际上来说,1991年苏联解体,而此时中国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南方谈话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方谈话的知识
21.【答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项基本原则。
22.【答案】(1)1956年。
(2)中共十三大;依据: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十四大;十五大。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87年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国情,即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3)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的时间概念。(2)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准确理解与认识。(4)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23.【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加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在农村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就是大跃进运动的民歌。(4)材料四中的“1978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发生了显著的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很快。在城市实行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对外实行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发生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加强;中国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3)本题主要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失误事件。(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的准确识记。
24.【答案】(1)安徽凤阳小岗村。
(2)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 ;粮食丰收,人均收入提高。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安徽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结果第一年就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和邓小平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改革逐渐铺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中的“安徽凤阳县某村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上”可见农民实行“包干到户”。由材料“实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斤粮食。” 可以总结出,包干到户获得大丰收,农民收入增加。(3)从材料中农民土地的方式“包干到户”、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材料二和课本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点评】(1)本小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2)此问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3)此问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25.【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赎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
(3)大跃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中提示词:1951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课本所学,1950——1952年土地改革后,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有了土地房产证。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依据所学可以知道,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根据课本所学,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产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3)“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材料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正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的表现。从图二中可以看出,从1978年往后,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了,结合课本所学我国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至于上述问题和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可以从每一则材料都可以总结出一个启示来。从材料一得到的启示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从材料二得到的启示是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材料三得到的启示是与时俱进,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2)此问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大跃进”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2)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作用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1953-1957年。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新藏、川藏公路 。
(3)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为了改变工业的面貌,毛泽东在工业领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7年,重点是反正重工业。(2)建国初期为了实现材料一中“中国的现代化”,毛泽东在工业领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国家富强的期望来看,他们都希望中国繁荣富强。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立志报效祖国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8.【答案】(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2)时间:19世纪中(1840 );例子:①经济:洋务运动;政治: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
(3)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4)开放性答案(如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2)“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19世纪中;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例如:①经济:洋务运动②政治: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③思想:新文化运动。(3)“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从此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的政治制度。(4)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我的建议是:大力搞好科学技术的研究,还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贯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走可出续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1)“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2)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形式是公司制、股份制。
(3)邓小平理论。
(4)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点】“863计划”;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由“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及“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等有效信息可知分别是“八六三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2)(3)题,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国企改革的内容及邓小平理论的识记能力。第(4)题,可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或意义等角度回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建设方面成就的知识。
30.【答案】(1)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一国两制”;台湾。
(3)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4)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2)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3)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归纳,可知邓小平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把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进行结合,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系统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4)题,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后,概括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