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6 16:51:32

文档简介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纷争 B.美苏争霸
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D.地区冲突
3.《虎!虎!虎!》是一部讲述发生于1941年令美国在二战中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欧洲第二战场
4.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C.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5.罗斯福曾说过:“不能指望通过抚摸,把老虎变成小猫!”这一比喻辛辣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进攻波兰 D.英、法的“静坐战”
6.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7.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  )
A.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
B.协约国和同盟国统治下的世界
C.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下的世界
8.战争狂人墨索里尼,临危受命丘吉尔,身残志坚罗斯福,杀人恶魔希特勒,这些历史人物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第一次中东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科索沃战争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11.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1799——1814 年的法国 B.1933——1945 年的德国
C.1936——1945 年的日本 D.1941——1945 年的苏联
12.丘吉尔在1941年6月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这表明(  )
A.丘吉尔想以次讨好苏联
B.英国想威吓希特勒
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有意联合
D.英苏之间一切矛盾均已消失
13.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
①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③国际联盟成立 ④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哪个国家的领土割让给德国(  )
A.捷克斯洛伐克 B.波兰
C.中国 D.苏联
15.每次,一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都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我们在谴责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同时,也应对日本右翼势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  )
A.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
B.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C.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
D.日本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6.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教训,以下几位同学的说法哪一个更加准确深刻(  )
A.只要避免突然袭击,就一定能够避免战争的灾难
B.为了获得一定的安定环境,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纵容侵略
C.世界各国只有遵循和平共处无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国家大事,帮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
D.只有在战争中取胜,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17.1942年,某位记者不可能作出的战地报道是(  )
A.中国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B.美、日在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扰酣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珍珠港事件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9.下图为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71年在波兰华沙一处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宽恕的场景。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殉难者是(  )
A.塞尔维亚人 B.犹太人 C.法兰西人 D.希腊人
20.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21.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近现代历史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有重要影响。据此请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日本是通过一场什么变革摆脱民族危机的?
(2)变革20多年后,强盛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哪次会议协调的?这次会议上签署的什么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使美国对日宣战的是哪一事件?中、美等26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标志是签署了什么文件?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推行了什么政策?
(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中美、中日建交分别在哪一年?(请依次写出)
(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请写出两例。
22.法律文献是人类的一朵奇葩,绚丽绽放,光彩夺目。
(1)拿破仑给后世留下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   。
(2)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文献是   。
(3)20世纪30年代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的法律文献是是   。
(4)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   标志着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
2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24.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1)你知道图一“巨头”们参加的会议名称吗 请写出任意一位的名字和他所属的国家。
(2)图二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其中一位在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知道当时让他的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吗 为克服这一“恐惧”他采取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你知道这两张合影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吗
三、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庆典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互相配合,两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壮丽凯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写出中苏军民并肩作战共同反击法西斯侵略的具体表现(不少于两点)。
(2)根据材料二各举一战例说明中国和苏联如何沉重打击了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中俄关系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请你为推动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两点建议。
26.“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使中国人民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会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与各国人民结成“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宣讲合作、共赢,主张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新时期各个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下面是某国际论坛的那分发言: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一中战时“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2)材料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请联系材料剖析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并简述建立“命运共同体”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
(3)在“和合”思想影响下,我国政府展望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提出了什么概念?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分析,概述中华文化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日本获利过大,威胁到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歌列强利益,德国伙同法国、俄国强迫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打算;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德国强烈支持俄国,引发日本不满;1914年,日本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并迅速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占领地;1936年,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轴心国正式形成;1940年9月,德、日、意军事同盟条约在东京签署;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席日本为她安排的记者招待会会上表示,尽管德国是二战爆发和大屠杀的责任方,但由于德国没有回避历史,因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日本也应该为了同周边国家和解而努力。
下边漫画:德国总理默克尔像老师教导学生一样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对于二战历史问题“要正视”。但安倍态度消极,不为所动。
——摘编自搜狐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日关系有何不同?③分别指出德、日法西斯军队在1941年发动的重大突然袭击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今德国与日本政府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年,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见了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同盟国的领导人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国家,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但却枉费心机。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第二天,重庆人民走上街头庆祝胜利。
材料四: 2014年我国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决定9月3日全国放假1天。 ——摘自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法为避免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英法为何“枉费了心机”?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有何转变?“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的照片拍摄于哪一年?请写出照片中一个重要外国领导人的名字。结合材料四谈谈我国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
四、列举题
29.列举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30.列举二次二战中的突袭事件。
31.列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建立以军部为核心的内阁,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威胁世界和平的是法西斯势力,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的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本片忠实再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帝皇决定要展开攻击,但美军高级将领却不把这当成一回事;他们虽然拦截了日军的通讯,但却把这项重要消息压了下来,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最后终于爆发珍珠港事件。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共同点”,巴黎和会制裁德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慕尼黑会议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老虎”比喻德国法西斯。“抚摸”比喻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并没有阻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等判断,该内容与《慕尼黑协定》有联系。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给予“国际保证”,但希特勒并不满足,不久,德国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犯下了血腥暴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这一时期的统治被称为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墨索里尼、丘吉尔、罗斯福、希特勒。因为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首,希特勒是德国的法西斯党首;丘吉尔、罗斯福带领英国、美国人民乃至反法西斯联盟抗击法西斯的斗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知识点。
9.【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美国、德国的科技发明最初都是用于战争,从而说明了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重点掌握德国法西斯的暴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1933年,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焚毁进步书籍,还掀起了反犹狂潮,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过分扩张,付出的巨大的代价。因为A.1799——1814年的法国 ,拿破仑对外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最后兵败滑铁卢;B.1933——1945 年的德国、C.1936——1945 年的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侵略扩张,最后成为战败国;D.1941——1945 年的苏联,没有发生过侵略扩张。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国家的发展史相关的知识点。
12.【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在二战中,当英苏受到法西斯的入侵时,丘吉尔的演说有益表明联合,共同面对敌人,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失,所以D项错误,AB项也不是题目意义。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国际联盟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建立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4.【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慕尼黑会议是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慕尼黑会议的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和题文材料无关;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日本有可能再次发动战争,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要加强合作,避免战争。由此分析,可见C叙述正确。AB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的认识。
17.【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CD都发生在1942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18.【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①德国进攻波兰发生在1939 年9月1日,②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 年12月7日,③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 6月。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19.【答案】B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掀起反犹狂潮,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纳粹者的暴行。
20.【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于1942年1月1日,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21.【答案】(1)明治维新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4)珍珠港事件(日军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
(5)非军事化政策。
(6)1979、1972。
(7)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日本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战后日本的崛起;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力图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目标,实行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了亚洲强国,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协调两国之间的矛盾,1921—1922年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要求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战败的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了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恢复邦交正常化。(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如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于1991年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1)此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此题考查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考查珍珠港事件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相关知识点。(5)此题考查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6)此题考查中美、中日建交的相关知识点。(7)此题考查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22.【答案】(1)《民法典》
(2)《人权宣言》
(3)《国家工业复兴法》
(4)《联合国家宣言》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民法典》又称《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是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是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故选D。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贡献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内容的准确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23.【答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因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弱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得一时安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
24.【答案】(1)巴黎和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行调整,依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图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图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会议,人称巴黎和会三巨头,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对付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对工业进行调整, 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3)图一是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图二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图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关知识的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25.【答案】(1)中国军民从1937-1945年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有力地支持苏德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
(2)中国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侵略计划。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俄双方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中俄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中苏军民并肩作战共同反击法西斯侵略的具体表现是:国军民从1937-1945年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有力地支持苏德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最终促成了二战的胜利,日本投降。(2)说明中国和苏联沉重打击了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例子是:中国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侵略计划。(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中俄关系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我的建议是:中俄双方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中俄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1)二战期间,美、苏、英、中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2)发展问题。问题: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扩大等。意义:建立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倡导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和谐世界。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材料一的提示信息“l942年”,提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国协调行动,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分析材料二,可知反映的主题是发展问题。表现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扩大等。“命运共同体”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是: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倡导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3)在“和合”思想影响下,我国政府展望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不仅要扩大范围,更要通过继承发扬和创新提高其吸引力。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①清政府割台湾、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俩;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②一战日德是交战国,二战是法西斯的同盟国。③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德国对法西斯罪恶清算比较彻底,认罪诚恳,重新站立于世界,日本由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军国主义清算不认真,使日本右翼妄图翻案,企图否定二战的胜利成果。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①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②从材料一来看,一战日德是交战国,德国是同盟国,日本是协约国。二战日德是法西斯的同盟国。③1941年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战火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2)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德国能够正视历史,勇于承担战争责任,对法西斯罪恶清算比较彻底,认罪诚恳,重新站立于世界。日本由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军国主义清算不认真,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翻案,企图否定二战的胜利成果。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原谅。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德国与日本政府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的认识。
28.【答案】(1)绥靖政策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避免战争的愿望落空。
(2)转变:由纵容德国侵略变为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1945 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现实意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等。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不去加以严厉制裁,反而推行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企图祸水东流,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避免战争的愿望落空,“枉费了心机”。(2)分析材料一,可知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英国不去加以严厉制裁,反而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分析材料二,可知英国丘吉尔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纵容德国侵略变为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侵略。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成为“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二战全面结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斯大林等。我国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29.【答案】北约;华约。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在欧洲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冷战的相关史实。
30.【答案】德国闪击波兰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以闪击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31.【答案】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纷争 B.美苏争霸
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D.地区冲突
【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建立以军部为核心的内阁,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威胁世界和平的是法西斯势力,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的史实。
3.《虎!虎!虎!》是一部讲述发生于1941年令美国在二战中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本片忠实再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帝皇决定要展开攻击,但美军高级将领却不把这当成一回事;他们虽然拦截了日军的通讯,但却把这项重要消息压了下来,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最后终于爆发珍珠港事件。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C.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答案】C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共同点”,巴黎和会制裁德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慕尼黑会议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5.罗斯福曾说过:“不能指望通过抚摸,把老虎变成小猫!”这一比喻辛辣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进攻波兰 D.英、法的“静坐战”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老虎”比喻德国法西斯。“抚摸”比喻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并没有阻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6.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等判断,该内容与《慕尼黑协定》有联系。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给予“国际保证”,但希特勒并不满足,不久,德国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7.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  )
A.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
B.协约国和同盟国统治下的世界
C.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下的世界
【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犯下了血腥暴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这一时期的统治被称为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8.战争狂人墨索里尼,临危受命丘吉尔,身残志坚罗斯福,杀人恶魔希特勒,这些历史人物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第一次中东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科索沃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墨索里尼、丘吉尔、罗斯福、希特勒。因为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首,希特勒是德国的法西斯党首;丘吉尔、罗斯福带领英国、美国人民乃至反法西斯联盟抗击法西斯的斗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知识点。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美国、德国的科技发明最初都是用于战争,从而说明了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0.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重点掌握德国法西斯的暴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1933年,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焚毁进步书籍,还掀起了反犹狂潮,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相关知识。
11.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1799——1814 年的法国 B.1933——1945 年的德国
C.1936——1945 年的日本 D.1941——1945 年的苏联
【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过分扩张,付出的巨大的代价。因为A.1799——1814年的法国 ,拿破仑对外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最后兵败滑铁卢;B.1933——1945 年的德国、C.1936——1945 年的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侵略扩张,最后成为战败国;D.1941——1945 年的苏联,没有发生过侵略扩张。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国家的发展史相关的知识点。
12.丘吉尔在1941年6月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这表明(  )
A.丘吉尔想以次讨好苏联
B.英国想威吓希特勒
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有意联合
D.英苏之间一切矛盾均已消失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在二战中,当英苏受到法西斯的入侵时,丘吉尔的演说有益表明联合,共同面对敌人,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失,所以D项错误,AB项也不是题目意义。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
①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③国际联盟成立 ④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国际联盟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建立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4.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哪个国家的领土割让给德国(  )
A.捷克斯洛伐克 B.波兰
C.中国 D.苏联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慕尼黑会议是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慕尼黑会议的史实。
15.每次,一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都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我们在谴责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同时,也应对日本右翼势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  )
A.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
B.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C.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
D.日本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和题文材料无关;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日本有可能再次发动战争,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
16.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教训,以下几位同学的说法哪一个更加准确深刻(  )
A.只要避免突然袭击,就一定能够避免战争的灾难
B.为了获得一定的安定环境,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纵容侵略
C.世界各国只有遵循和平共处无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国家大事,帮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
D.只有在战争中取胜,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要加强合作,避免战争。由此分析,可见C叙述正确。AB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的认识。
17.1942年,某位记者不可能作出的战地报道是(  )
A.中国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B.美、日在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扰酣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CD都发生在1942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珍珠港事件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①德国进攻波兰发生在1939 年9月1日,②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 年12月7日,③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 6月。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19.下图为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71年在波兰华沙一处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宽恕的场景。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殉难者是(  )
A.塞尔维亚人 B.犹太人 C.法兰西人 D.希腊人
【答案】B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掀起反犹狂潮,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纳粹者的暴行。
20.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于1942年1月1日,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二、综合题
21.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近现代历史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有重要影响。据此请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日本是通过一场什么变革摆脱民族危机的?
(2)变革20多年后,强盛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哪次会议协调的?这次会议上签署的什么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使美国对日宣战的是哪一事件?中、美等26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标志是签署了什么文件?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推行了什么政策?
(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中美、中日建交分别在哪一年?(请依次写出)
(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请写出两例。
【答案】(1)明治维新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4)珍珠港事件(日军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
(5)非军事化政策。
(6)1979、1972。
(7)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日本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战后日本的崛起;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力图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目标,实行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了亚洲强国,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协调两国之间的矛盾,1921—1922年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要求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战败的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了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恢复邦交正常化。(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如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于1991年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1)此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此题考查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考查珍珠港事件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相关知识点。(5)此题考查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6)此题考查中美、中日建交的相关知识点。(7)此题考查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22.法律文献是人类的一朵奇葩,绚丽绽放,光彩夺目。
(1)拿破仑给后世留下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   。
(2)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文献是   。
(3)20世纪30年代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的法律文献是是   。
(4)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   标志着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
【答案】(1)《民法典》
(2)《人权宣言》
(3)《国家工业复兴法》
(4)《联合国家宣言》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民法典》又称《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是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是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故选D。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贡献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内容的准确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2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答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因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弱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得一时安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
24.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1)你知道图一“巨头”们参加的会议名称吗 请写出任意一位的名字和他所属的国家。
(2)图二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其中一位在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知道当时让他的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吗 为克服这一“恐惧”他采取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你知道这两张合影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吗
【答案】(1)巴黎和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行调整,依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图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图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会议,人称巴黎和会三巨头,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对付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对工业进行调整, 加强对工业控制和调节.(3)图一是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图二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图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关知识的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庆典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互相配合,两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壮丽凯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写出中苏军民并肩作战共同反击法西斯侵略的具体表现(不少于两点)。
(2)根据材料二各举一战例说明中国和苏联如何沉重打击了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中俄关系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请你为推动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两点建议。
【答案】(1)中国军民从1937-1945年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有力地支持苏德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
(2)中国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侵略计划。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俄双方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中俄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中苏军民并肩作战共同反击法西斯侵略的具体表现是:国军民从1937-1945年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有力地支持苏德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最终促成了二战的胜利,日本投降。(2)说明中国和苏联沉重打击了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例子是:中国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侵略计划。(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中俄关系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我的建议是:中俄双方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中俄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使中国人民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会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与各国人民结成“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宣讲合作、共赢,主张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新时期各个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下面是某国际论坛的那分发言: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一中战时“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2)材料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请联系材料剖析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并简述建立“命运共同体”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
(3)在“和合”思想影响下,我国政府展望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提出了什么概念?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分析,概述中华文化的影响。
【答案】(1)二战期间,美、苏、英、中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2)发展问题。问题: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扩大等。意义:建立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倡导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和谐世界。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材料一的提示信息“l942年”,提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国协调行动,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分析材料二,可知反映的主题是发展问题。表现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扩大等。“命运共同体”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是: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倡导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3)在“和合”思想影响下,我国政府展望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不仅要扩大范围,更要通过继承发扬和创新提高其吸引力。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日本获利过大,威胁到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歌列强利益,德国伙同法国、俄国强迫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打算;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德国强烈支持俄国,引发日本不满;1914年,日本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并迅速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占领地;1936年,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轴心国正式形成;1940年9月,德、日、意军事同盟条约在东京签署;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席日本为她安排的记者招待会会上表示,尽管德国是二战爆发和大屠杀的责任方,但由于德国没有回避历史,因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日本也应该为了同周边国家和解而努力。
下边漫画:德国总理默克尔像老师教导学生一样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对于二战历史问题“要正视”。但安倍态度消极,不为所动。
——摘编自搜狐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日关系有何不同?③分别指出德、日法西斯军队在1941年发动的重大突然袭击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今德国与日本政府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
【答案】(1)①清政府割台湾、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俩;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②一战日德是交战国,二战是法西斯的同盟国。③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德国对法西斯罪恶清算比较彻底,认罪诚恳,重新站立于世界,日本由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军国主义清算不认真,使日本右翼妄图翻案,企图否定二战的胜利成果。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①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②从材料一来看,一战日德是交战国,德国是同盟国,日本是协约国。二战日德是法西斯的同盟国。③1941年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战火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2)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德国能够正视历史,勇于承担战争责任,对法西斯罪恶清算比较彻底,认罪诚恳,重新站立于世界。日本由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军国主义清算不认真,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翻案,企图否定二战的胜利成果。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原谅。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德国与日本政府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年,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见了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同盟国的领导人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国家,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但却枉费心机。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第二天,重庆人民走上街头庆祝胜利。
材料四: 2014年我国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决定9月3日全国放假1天。 ——摘自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法为避免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英法为何“枉费了心机”?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有何转变?“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的照片拍摄于哪一年?请写出照片中一个重要外国领导人的名字。结合材料四谈谈我国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绥靖政策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避免战争的愿望落空。
(2)转变:由纵容德国侵略变为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1945 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现实意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等。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不去加以严厉制裁,反而推行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企图祸水东流,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避免战争的愿望落空,“枉费了心机”。(2)分析材料一,可知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英国不去加以严厉制裁,反而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分析材料二,可知英国丘吉尔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纵容德国侵略变为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侵略。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成为“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二战全面结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斯大林等。我国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把9月3日定为“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四、列举题
29.列举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答案】北约;华约。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在欧洲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冷战的相关史实。
30.列举二次二战中的突袭事件。
【答案】德国闪击波兰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以闪击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31.列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答案】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