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30 13:54:19

文档简介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含所有权和使用权)。据下表判断,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C.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2.某同学利用《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B.
C.
D.
6.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陈毅 B.彭德怀 C.林彪 D.朱德
7.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事件(  )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新中国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乡镇所有 D.土地归农民所有
9.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10.(2016八下·芜湖期中)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地改革完成。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11.美国作家索尔兹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统一全国。他使许多原本会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事件(  )
A.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B.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3.“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针对哪次战争的胜利(  )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
1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掌握了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15.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改革完成
16.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  )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
C.武力解放台湾 D.实行一五计划
1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农民没有土地,受地主剥削和压迫。
C.广大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19.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  )
A.抗日军民 B.解放军战士
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D.朝鲜军民
20.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综合题
21.【原创】下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抉择】
材料一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联合国的任何挑衅。 ——毛泽东
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 ——周恩来
【牺牲】
材料二 抗美援朝过程中歼灭敌人人数统计
战役 第一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
歼敌人数 15000多人 36000多人 19000多人 较大损失,歼敌78000多人。 8万多人
【胜利】
材料三
(1)毛泽东与周恩来所强调的“制止与打败联合国在东方的挑衅与新侵略”目的是什么?中国政府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2)中朝军民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在此过程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为什么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3)材料三中图片情景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22.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3.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4. 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经济不、外交等不断增长,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材料回题:
材料一: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三: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四川等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 ---------新华社《跨越时空的坐标》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党和政府在经济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遇到了哪些挫折?(各举一例即可)
(2)读材料二,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后党在经济方面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4)简单分析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26.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茉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2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0.下面是九年级同学收集的几幅有关农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都代表一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请分别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事件。
(2)四幅图片中,哪一幅图片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间是哪一年?
(3)四幅图片中哪一图片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留下哪些深刻的教训?
(4)农村的春天离不开农民的伟大创造,但也需要顶层设计。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成功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所有权和使用权”可知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果,此次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故此调查发生在土地改革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分析图表可知:到1953年,地主阶级已经彻底被摧毁,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可用排除法做,阅读题文关键词西方殖民者,而A选项日本是亚洲国家;选项C是国内战争,没有涉及西方殖民者;选项D是国内镇压反革命,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抓住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走农村合作化的道路,1958年实行大跃进。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志愿军司令员是彭德怀。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归农民所有。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准确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朝鲜人民共同作战,197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所以答案选D。
11.【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朝鲜战争。因为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巩固新政权相关的知识点。
12.【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因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人民志愿军相关的知识点。
13.【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上述材料是彭德怀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发出的感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4.【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新生的政权。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参战”,与战争有关,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再加上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1950年时,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他三项文件都不是专门关于对土地的规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8.【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准确识记。
19.【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相关知识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追歼残敌,镇压反革命,开展土地改革,进行抗美援朝等活动,答案为C。
在所给选项中A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B是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作用;
D是三大改造的作用;这三项都不符合题词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米棉之战”、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21.【答案】(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
(3)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扩张政策。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可以直接判断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据此回顾已学知识可得出目的与中国政府的决定。(2)第一小问可以回顾抗美援朝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最可爱的人”,可以归纳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3)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朝鲜战争中的《停战协定》,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0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的能力。(3)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22.【答案】(1)《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进行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3)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就是,大力发展农民经济政策,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谋福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1)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3)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可见“原来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析材料一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50年土地改革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分析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土改前实行的是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土改后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4) 分析材料二的“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通过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24.【答案】(1)现状: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有益探索:一五计划;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成就: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突破口:农村。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题文信息提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有益的探索和挫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针对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国情,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①现状: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② 有益探索:一五计划。③ 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题文信息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约1949年---1979年: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成就: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3) 题文信息提示:“伟大转折”,在经济方面改革的突破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②突破口:农村
【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相关的知识点。(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知识点。
25.【答案】(1)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
(2)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3)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4)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2) 该图片反映的内容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3) 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材料一第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材料三:为了遏制新生的中国政权,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并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开国大典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1)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原来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 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次土地改革中,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 由于我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点评】(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及土改以后土地所有制的改变。(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4)本题考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27.【答案】(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 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第二幅图反映的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个体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合营。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改造。(3) 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以后,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左”倾错误的泛滥,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破坏。(4)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5) 从上述党和政府的措施可以看出,符合当前实际的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点评】本题为图片、图表型问答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图片、图表信息的能力。 (1)此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2)此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内容。(3)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4)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8.【答案】(1)抗美援朝战争;百团大战。
(2)《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3)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1) 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知道图一图二中反映了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图二中的人物是彭德怀,其任志愿军总司令,由此可知彭德怀指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二是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并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故答案为百团大战。(2)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起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最终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4)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0年10月应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为了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罗盛教、邱少云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人物。
【分析】此题为图片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此题考查抗美援朝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3)此题考查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4)此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9.【答案】(1)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见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农村实行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我国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浮夸风的体现。“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是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人民公社食堂。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综合以上分析,得到的启示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点评】(1)本题考查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3)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0.【答案】(1)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三:大跃进运动;图四: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图二;1956年
(3)图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③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等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观察四幅图片及提示,农民庆翻身、农民庆入社、农民丰收、农村的春天,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根据所学知识,图二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根据所学知识,图三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等。
【点评】 (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考查邓小平的相关知识点。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含所有权和使用权)。据下表判断,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C.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所有权和使用权”可知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果,此次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故此调查发生在土地改革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某同学利用《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分析图表可知:到1953年,地主阶级已经彻底被摧毁,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可用排除法做,阅读题文关键词西方殖民者,而A选项日本是亚洲国家;选项C是国内战争,没有涉及西方殖民者;选项D是国内镇压反革命,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
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抓住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
5.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走农村合作化的道路,1958年实行大跃进。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史实。
6.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陈毅 B.彭德怀 C.林彪 D.朱德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志愿军司令员是彭德怀。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事件(  )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新中国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乡镇所有 D.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归农民所有。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准确识记。
9.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朝鲜人民共同作战,197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10.(2016八下·芜湖期中)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地改革完成。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所以答案选D。
11.美国作家索尔兹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统一全国。他使许多原本会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事件(  )
A.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B.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朝鲜战争。因为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巩固新政权相关的知识点。
1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因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人民志愿军相关的知识点。
13.“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针对哪次战争的胜利(  )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上述材料是彭德怀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发出的感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掌握了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新生的政权。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5.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改革完成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6.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  )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
C.武力解放台湾 D.实行一五计划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参战”,与战争有关,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再加上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
1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1950年时,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他三项文件都不是专门关于对土地的规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8.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农民没有土地,受地主剥削和压迫。
C.广大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准确识记。
19.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  )
A.抗日军民 B.解放军战士
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D.朝鲜军民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20.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相关知识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追歼残敌,镇压反革命,开展土地改革,进行抗美援朝等活动,答案为C。
在所给选项中A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B是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作用;
D是三大改造的作用;这三项都不符合题词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米棉之战”、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二、综合题
21.【原创】下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抉择】
材料一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联合国的任何挑衅。 ——毛泽东
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 ——周恩来
【牺牲】
材料二 抗美援朝过程中歼灭敌人人数统计
战役 第一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
歼敌人数 15000多人 36000多人 19000多人 较大损失,歼敌78000多人。 8万多人
【胜利】
材料三
(1)毛泽东与周恩来所强调的“制止与打败联合国在东方的挑衅与新侵略”目的是什么?中国政府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2)中朝军民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在此过程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为什么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3)材料三中图片情景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答案】(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
(3)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扩张政策。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可以直接判断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据此回顾已学知识可得出目的与中国政府的决定。(2)第一小问可以回顾抗美援朝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最可爱的人”,可以归纳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3)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朝鲜战争中的《停战协定》,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0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的能力。(3)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22.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进行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3)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就是,大力发展农民经济政策,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谋福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3)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可见“原来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析材料一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50年土地改革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分析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土改前实行的是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土改后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4) 分析材料二的“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通过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24. 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经济不、外交等不断增长,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材料回题:
材料一: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三: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四川等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 ---------新华社《跨越时空的坐标》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党和政府在经济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遇到了哪些挫折?(各举一例即可)
(2)读材料二,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后党在经济方面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答案】(1)现状: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有益探索:一五计划;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成就: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突破口:农村。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题文信息提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有益的探索和挫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针对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国情,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①现状: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② 有益探索:一五计划。③ 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题文信息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约1949年---1979年: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成就: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3) 题文信息提示:“伟大转折”,在经济方面改革的突破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②突破口:农村
【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相关的知识点。(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知识点。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4)简单分析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
(2)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3)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4)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2) 该图片反映的内容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3) 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材料一第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材料三:为了遏制新生的中国政权,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并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届政协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开国大典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原来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 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次土地改革中,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 由于我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点评】(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及土改以后土地所有制的改变。(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4)本题考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茉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 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第二幅图反映的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个体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合营。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改造。(3) 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以后,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左”倾错误的泛滥,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破坏。(4)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5) 从上述党和政府的措施可以看出,符合当前实际的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点评】本题为图片、图表型问答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图片、图表信息的能力。 (1)此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2)此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内容。(3)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4)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答案】(1)抗美援朝战争;百团大战。
(2)《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3)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1) 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知道图一图二中反映了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图二中的人物是彭德怀,其任志愿军总司令,由此可知彭德怀指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二是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并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故答案为百团大战。(2)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起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最终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回答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4)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0年10月应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为了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罗盛教、邱少云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人物。
【分析】此题为图片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此题考查抗美援朝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3)此题考查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4)此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见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农村实行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我国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浮夸风的体现。“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是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人民公社食堂。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综合以上分析,得到的启示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点评】(1)本题考查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3)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0.下面是九年级同学收集的几幅有关农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都代表一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请分别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事件。
(2)四幅图片中,哪一幅图片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间是哪一年?
(3)四幅图片中哪一图片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留下哪些深刻的教训?
(4)农村的春天离不开农民的伟大创造,但也需要顶层设计。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成功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答案】(1)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三:大跃进运动;图四: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图二;1956年
(3)图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③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等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观察四幅图片及提示,农民庆翻身、农民庆入社、农民丰收、农村的春天,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根据所学知识,图二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根据所学知识,图三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等。
【点评】 (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考查邓小平的相关知识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