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9 12:44:44

文档简介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徐悲鸿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歌作者的识记。
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阅读本题的题干, 魏源极力推崇的是三点: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都属于军事技术方面的内容,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救国主张。
3.“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制碱》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书,根据所学知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海国图志》的相关知识点。
4.《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
A.左宗棠 B.冼星海 C.聂耳 D.李宗仁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科学及文化中的著名艺术家及代表作的准确识记。
5.下列哪一作品是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是《屈原》,而《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作品。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
6.2006年1月16日,电影频道官方网站正式转型为电影专业门户网站,并启用新域名www. .m代表电影,而1905则可能来源于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特别纪念(  )
A.电影开始传人我国 B.上海首映西洋影戏
C.上海公映首部有声电影 D.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选项A在这之前,选项B发生在1896年,选项C出现在1931年。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7.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类型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12种 21%
应用科学 56种 11%
杂录 38种 7%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可以看出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说明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所以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这些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被称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严复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通过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故正确答案是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严复有关知识的识记。
9.编写《海国图志》,引导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近代思想家是(  )
A.魏源 B.冯如 C.侯德榜 D.严复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他编写《海国图志》一书,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观点,A选项正确;冯如并不是思想家,他被誉为“中国飞机之父”,B选项错误;侯德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化学家,他发明了“侯式制碱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选项错误;严复虽然也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但他的译著是《天演论》,D选项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有关知识的识记。
10.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国图志》的编写的目的。
11.《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田汉作词,抗战时期成为了不朽的民族战歌,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国歌,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内容。
12.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天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严复──“红三角”纯碱
C.侯德榜──京张铁路
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的提出进步观点;“红三角”纯碱是化学家侯德榜的主要成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知识点。
13.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到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对于这一主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主张
B.“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中国人所能达到的先进认识
C.“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唤醒了不少中国人,在挽救民族危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D.当时国人已认识到既学西方的技术,又学西方的制度,中国才不会屡战屡败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鸦片战争后,进步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这是当时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主张,说明他们已认识到要救国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唤醒了不少中国人,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14.文艺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屈原》
②《狂人日记》
③《小二黑结婚》
④《黄河大合唱》
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之后批判封建愚昧,鞭挞黑暗的代表作品。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其次还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
15.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下图中至今经常奏响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毕业歌》 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 D.《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6.“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敬告青年》 D.《狂人日记》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题干中的“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提出的观点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通过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演论》有关知识的识记。
1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曲作者(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 D.侯德榜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军事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西方的对外政策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战争,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因此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用来抵抗西方的侵略。答案选择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
19.某校兴建一条名人名言长廊,工人在名言栏里粘贴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名人栏里他不知道该贴谁。你会帮他选择(  )
A.徐悲鸿 B.梁启超 C.詹天佑 D.陈独秀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抗战时期,各个阶层众志成城,徐悲鸿画有很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如《愚公移山》、《奔马图》,并将举办画展的收入用来资助抗战,“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就出自徐悲鸿。故选A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徐悲鸿的了解。
20.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述(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民主共和的思想
C.“自强、求富”的主张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严复是著名的维新代表,他译述了《天演论》,向国人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严复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
21.(2016九下·山西期中)仔细观察下边两幅图片,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一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什么主张?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历史地位如何?
(2)图一的主张与图二的事件有何联系?
【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或为洋务运动的掀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图二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是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的扩张,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2)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因此说魏源“师夷”思想为洋务运动的掀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22.“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影响?
(2)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在19世纪末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5)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三民主义。
(3)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5)改革开放。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以看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和康有为等领导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3)材料三中的“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战。(4)材料四中的“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实现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5)材料五中的“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重大转折点。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很强,考查的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重要活动的知识。
23.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答案】(1)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马关条约》。
(4)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
(5)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林则徐和魏源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林则徐在广东时,令人翻译了大量外国书报,加以研究,编写了《四洲志》,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是他的好朋友,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分别为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严复知识点。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严复”、“译书”,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故答案分别为《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知识点。材料三提供了关键信息“中日和约”、“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今京参加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故答案为《马关条约》。(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材料四提供了关键信息“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5年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故答案分别为: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5)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以及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器物”、“制度”、“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领导了洋务运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学习西方的文化,1915年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分别为: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近代探索的艰难历程的知识。
1 / 1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徐悲鸿
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制碱》
4.《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
A.左宗棠 B.冼星海 C.聂耳 D.李宗仁
5.下列哪一作品是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  )
A. B.
C. D.
6.2006年1月16日,电影频道官方网站正式转型为电影专业门户网站,并启用新域名www. .m代表电影,而1905则可能来源于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特别纪念(  )
A.电影开始传人我国 B.上海首映西洋影戏
C.上海公映首部有声电影 D.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7.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类型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12种 21%
应用科学 56种 11%
杂录 38种 7%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8.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这些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被称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严复
9.编写《海国图志》,引导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近代思想家是(  )
A.魏源 B.冯如 C.侯德榜 D.严复
10.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11.《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12.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天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严复──“红三角”纯碱
C.侯德榜──京张铁路
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3.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到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对于这一主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主张
B.“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中国人所能达到的先进认识
C.“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唤醒了不少中国人,在挽救民族危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D.当时国人已认识到既学西方的技术,又学西方的制度,中国才不会屡战屡败
14.文艺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屈原》
②《狂人日记》
③《小二黑结婚》
④《黄河大合唱》
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
15.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下图中至今经常奏响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毕业歌》 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 D.《义勇军进行曲》
16.“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敬告青年》 D.《狂人日记》
1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曲作者(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 D.侯德榜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军事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西方的对外政策
19.某校兴建一条名人名言长廊,工人在名言栏里粘贴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名人栏里他不知道该贴谁。你会帮他选择(  )
A.徐悲鸿 B.梁启超 C.詹天佑 D.陈独秀
20.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述(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民主共和的思想
C.“自强、求富”的主张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二、综合题
21.(2016九下·山西期中)仔细观察下边两幅图片,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一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什么主张?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历史地位如何?
(2)图一的主张与图二的事件有何联系?
22.“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影响?
(2)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在19世纪末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5)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歌作者的识记。
2.【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阅读本题的题干, 魏源极力推崇的是三点: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都属于军事技术方面的内容,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救国主张。
3.【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书,根据所学知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海国图志》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科学及文化中的著名艺术家及代表作的准确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是《屈原》,而《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作品。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
6.【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选项A在这之前,选项B发生在1896年,选项C出现在1931年。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可以看出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说明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所以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通过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故正确答案是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严复有关知识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他编写《海国图志》一书,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观点,A选项正确;冯如并不是思想家,他被誉为“中国飞机之父”,B选项错误;侯德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化学家,他发明了“侯式制碱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选项错误;严复虽然也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但他的译著是《天演论》,D选项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有关知识的识记。
10.【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国图志》的编写的目的。
1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田汉作词,抗战时期成为了不朽的民族战歌,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国歌,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内容。
1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的提出进步观点;“红三角”纯碱是化学家侯德榜的主要成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知识点。
13.【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鸦片战争后,进步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这是当时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主张,说明他们已认识到要救国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唤醒了不少中国人,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1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之后批判封建愚昧,鞭挞黑暗的代表作品。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其次还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
15.【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6.【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题干中的“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提出的观点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通过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演论》有关知识的识记。
17.【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8.【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战争,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因此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用来抵抗西方的侵略。答案选择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
19.【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抗战时期,各个阶层众志成城,徐悲鸿画有很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如《愚公移山》、《奔马图》,并将举办画展的收入用来资助抗战,“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就出自徐悲鸿。故选A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徐悲鸿的了解。
20.【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严复是著名的维新代表,他译述了《天演论》,向国人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严复的相关知识。
21.【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或为洋务运动的掀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图二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是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的扩张,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2)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因此说魏源“师夷”思想为洋务运动的掀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22.【答案】(1)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三民主义。
(3)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5)改革开放。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以看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和康有为等领导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3)材料三中的“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战。(4)材料四中的“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实现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5)材料五中的“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重大转折点。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很强,考查的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重要活动的知识。
23.【答案】(1)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马关条约》。
(4)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
(5)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林则徐和魏源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林则徐在广东时,令人翻译了大量外国书报,加以研究,编写了《四洲志》,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是他的好朋友,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分别为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严复知识点。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严复”、“译书”,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故答案分别为《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知识点。材料三提供了关键信息“中日和约”、“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今京参加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故答案为《马关条约》。(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材料四提供了关键信息“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5年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故答案分别为: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5)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以及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器物”、“制度”、“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领导了洋务运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学习西方的文化,1915年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分别为: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近代探索的艰难历程的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