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3国共合作抗日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淮海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反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4.小明在学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之后,准备归纳一个专题名称,以下最不恰当的专题名称是( )
A.内战烽火 B.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C.血肉筑长城 D.国共第二次合作
5.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6.2014年2月3日, 日本广播协会官员百田尚树在街头演讲中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甲同学为了反驳百田尚树搜集了四幅图片。其中不能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是( )
A.
B.
C.
D.
7.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9.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血肉筑长城》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选择研究的材料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10.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D.胜利结束长征
11.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的司令官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恒纪念,载入史册。此人应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蒋介石 D.李宗仁
12.下图表格反映的战役是( )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13.1937年底,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天津 B.武汉 C.南京 D.徐州
14.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北平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16.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拍摄电影《百团大战》时,有人设计了以下剧情,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
B.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C.是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18.小华正在看李宗仁将军的回忆录,其中李宗仁将军提到,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 )
A.平型关之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9.2014年2月全国人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济南惨案
20.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
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综合题
21.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
国共两党言论
(1)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决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深入了解当今中日关系因缘,九年级同学对近代以来中日战争的诸多问题展开探究。
(1)【一场战争 两条轨迹】120年前,中日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口,两国间爆发的这场战争,彻底了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国力空虚,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日双方的历史轨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两党合作 八年抗战】
写出图一战役的总指挥和图二战役的名称。
(3)【一位女性 几番情意】1942年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在美国国会演讲,赢得热烈的掌声。成功的演讲之后,宋美龄在美国进行募捐,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尽力帮助浴血抗日的中国民众……大量美国军人来华参战,有陈纳德的飞虎队,还有史迪威的陆军别动队。
据此材料归纳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两度交战 多维反思】纵观近代中日的两场战争,你有何感想?
23.120年前的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某校开展“中日军事较量”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读图说史】下图反映的120年前中日两国爆发的战争是什么?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什么条约,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2)【列举论证】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分别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学以致用】2014年4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空军机关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摘自人民日报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国防现代化奠定初步基础的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考查的是民族战争,可以排除A、C、D,因为这三次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国内战争,不是民族矛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史称百团大战。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有关知识的认识。
4.【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因此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
5.【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图三“旅顺大屠杀”,旅顺是辽宁的。根据课本所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占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史称“旅顺大屠杀”。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
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选出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中最残酷的惨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辽沈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与抗日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10.【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红军摘下红五星的八角帽,就是摘下共产党的标志,带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青天白日旗”是国民党的国旗,即红军带上了有国民党标志的帽子。“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说明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根据课本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国共关系。
11.【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信息: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的司令官,要你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人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内容。
12.【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从表格内容来看,战役历时时间3个半月,战役主要目标是破坏交通线和捣毁据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知上表反映的是1940年8月百团大战的战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百团大战史实的识记。
13.【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4.【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可知,要你选出这场战役的选项。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1938年、南部山东”,据此我们可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发生在1938年,山东台儿庄的台儿庄战役。贺胜桥战役发生在湖北,时间为1926年;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时间为1937年;百团大战发生在河北省和山西省,时间为1940年。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B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故选B。
【点评】考查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的知识。
16.【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大西北发生了两件大事,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安事变。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西安事变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①对应的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④对应的是西安事变,张少帅指的就是张学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史。
17.【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百团大战》,要求选出不符合《百团大战》事实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不是百团大战。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题干中有明显的提示词:“李宗仁将军,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战役”,根据课本所学知识,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了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重大胜利,此题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
19.【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紧紧抓住解答本题的关键词“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准确时间是1894年11月21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准确时间是1937年7月7日;济南惨案指的是1928年5月3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时,日本方面借口革命军对城内的日本侨民进行强奸,抢劫,屠杀,而出动军队展开报复,蓄意屠杀中国军民六千余人的事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知识。
20.【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华北地区”、“一百团人”、“理解正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对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项是由于卢沟桥事变爆发促成的;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知识点。
21.【答案】(1)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团结一致,共同抗日。(2)材料二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抗日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或甲午战争;理由:这场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受了割地赔款的耻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重。日本则获得大量战争赔偿,成为亚洲头号强国。所以说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
(2)李宗仁;百团大战。
(3)国际(或美国各界)援助。
(4)答题方向:①两场战争一败一胜原因的分析与反思;②战争结局的不同历史启示;③情感的抒发。例:战争往往两败俱伤,不要轻言战争,要热爱和平,平等合作。战争结局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走向。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团结,同仇敌忾,才能抵御外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拖N式材料分析题,学生往往会不注意总材料就看下面的材料和问题,这种做法是不对。总的材料是前提是母体,必须要认真阅读。(1)在我国历史上日本曾两次侵略中国。材料一中明确告诉了学生这次中日战争是哪次,因为有时间提示:120年前。总材料中告诉了学生是2014年学生研究题,所以120年前就是1894年那次中日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学生必须答出“甲午”是为了区别出后一次中日战争。第二问“彻底了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的原因,因为这次战争改变了双方,所以此题就是在问战争对双方的影响,分析到这一点问题也就回答了。(2)图一有明确的提示词:台儿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就能答出指挥者。图二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寻找信息。右下角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攻方向”等文字,看图片战役范围很大,进攻的是铁路地段,有这些特征就能确定是“百团大战”。(3)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三:“宋美龄在美国进行募捐,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尽力帮助浴血抗日的中国民众”“大量美国军人来华参战”说明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得到了美国等国际援助。(4)此问是综合性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学生要多角度思考问题,①从战争的结果看:如材料一中日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对双方造成了巨大危害,由此的感慨是战争往往两败俱伤。②从胜败原因两个角度分析,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本国综合国力。③发表对战争的感慨。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2)此问考查的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抗战两个战场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中国抗战胜利的相关史实。(4)此问是综合性题,考查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23.【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
(2)国民党:卢沟桥抵抗或血战台儿庄等;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等。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第一个五年计划;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2014-120=1894,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并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并由此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940年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3)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3国共合作抗日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淮海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考查的是民族战争,可以排除A、C、D,因为这三次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国内战争,不是民族矛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反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史称百团大战。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有关知识的认识。
4.小明在学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之后,准备归纳一个专题名称,以下最不恰当的专题名称是( )
A.内战烽火 B.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C.血肉筑长城 D.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因此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
5.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
6.2014年2月3日, 日本广播协会官员百田尚树在街头演讲中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甲同学为了反驳百田尚树搜集了四幅图片。其中不能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图三“旅顺大屠杀”,旅顺是辽宁的。根据课本所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占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史称“旅顺大屠杀”。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
7.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点。
8.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选出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中最残酷的惨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辽沈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9.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血肉筑长城》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选择研究的材料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与抗日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10.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D.胜利结束长征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红军摘下红五星的八角帽,就是摘下共产党的标志,带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青天白日旗”是国民党的国旗,即红军带上了有国民党标志的帽子。“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说明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根据课本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国共关系。
11.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的司令官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恒纪念,载入史册。此人应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蒋介石 D.李宗仁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信息: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的司令官,要你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人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内容。
12.下图表格反映的战役是( )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从表格内容来看,战役历时时间3个半月,战役主要目标是破坏交通线和捣毁据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知上表反映的是1940年8月百团大战的战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百团大战史实的识记。
13.1937年底,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天津 B.武汉 C.南京 D.徐州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4.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可知,要你选出这场战役的选项。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1938年、南部山东”,据此我们可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发生在1938年,山东台儿庄的台儿庄战役。贺胜桥战役发生在湖北,时间为1926年;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时间为1937年;百团大战发生在河北省和山西省,时间为1940年。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15.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北平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答案】B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故选B。
【点评】考查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的知识。
16.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大西北发生了两件大事,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安事变。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西安事变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①对应的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④对应的是西安事变,张少帅指的就是张学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史。
17.在拍摄电影《百团大战》时,有人设计了以下剧情,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
B.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C.是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百团大战》,要求选出不符合《百团大战》事实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不是百团大战。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18.小华正在看李宗仁将军的回忆录,其中李宗仁将军提到,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 )
A.平型关之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题干中有明显的提示词:“李宗仁将军,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战役”,根据课本所学知识,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了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重大胜利,此题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
19.2014年2月全国人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济南惨案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紧紧抓住解答本题的关键词“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准确时间是1894年11月21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准确时间是1937年7月7日;济南惨案指的是1928年5月3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时,日本方面借口革命军对城内的日本侨民进行强奸,抢劫,屠杀,而出动军队展开报复,蓄意屠杀中国军民六千余人的事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知识。
20.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
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华北地区”、“一百团人”、“理解正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对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项是由于卢沟桥事变爆发促成的;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知识点。
二、综合题
21.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
国共两党言论
(1)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团结一致,共同抗日。(2)材料二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抗日的相关知识。
22.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决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深入了解当今中日关系因缘,九年级同学对近代以来中日战争的诸多问题展开探究。
(1)【一场战争 两条轨迹】120年前,中日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口,两国间爆发的这场战争,彻底了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国力空虚,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日双方的历史轨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两党合作 八年抗战】
写出图一战役的总指挥和图二战役的名称。
(3)【一位女性 几番情意】1942年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在美国国会演讲,赢得热烈的掌声。成功的演讲之后,宋美龄在美国进行募捐,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尽力帮助浴血抗日的中国民众……大量美国军人来华参战,有陈纳德的飞虎队,还有史迪威的陆军别动队。
据此材料归纳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两度交战 多维反思】纵观近代中日的两场战争,你有何感想?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或甲午战争;理由:这场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受了割地赔款的耻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重。日本则获得大量战争赔偿,成为亚洲头号强国。所以说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
(2)李宗仁;百团大战。
(3)国际(或美国各界)援助。
(4)答题方向:①两场战争一败一胜原因的分析与反思;②战争结局的不同历史启示;③情感的抒发。例:战争往往两败俱伤,不要轻言战争,要热爱和平,平等合作。战争结局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走向。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团结,同仇敌忾,才能抵御外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拖N式材料分析题,学生往往会不注意总材料就看下面的材料和问题,这种做法是不对。总的材料是前提是母体,必须要认真阅读。(1)在我国历史上日本曾两次侵略中国。材料一中明确告诉了学生这次中日战争是哪次,因为有时间提示:120年前。总材料中告诉了学生是2014年学生研究题,所以120年前就是1894年那次中日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学生必须答出“甲午”是为了区别出后一次中日战争。第二问“彻底了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的原因,因为这次战争改变了双方,所以此题就是在问战争对双方的影响,分析到这一点问题也就回答了。(2)图一有明确的提示词:台儿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就能答出指挥者。图二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寻找信息。右下角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攻方向”等文字,看图片战役范围很大,进攻的是铁路地段,有这些特征就能确定是“百团大战”。(3)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三:“宋美龄在美国进行募捐,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尽力帮助浴血抗日的中国民众”“大量美国军人来华参战”说明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得到了美国等国际援助。(4)此问是综合性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学生要多角度思考问题,①从战争的结果看:如材料一中日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对双方造成了巨大危害,由此的感慨是战争往往两败俱伤。②从胜败原因两个角度分析,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本国综合国力。③发表对战争的感慨。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2)此问考查的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抗战两个战场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中国抗战胜利的相关史实。(4)此问是综合性题,考查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23.120年前的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某校开展“中日军事较量”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读图说史】下图反映的120年前中日两国爆发的战争是什么?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什么条约,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2)【列举论证】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分别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学以致用】2014年4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空军机关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摘自人民日报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国防现代化奠定初步基础的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
(2)国民党:卢沟桥抵抗或血战台儿庄等;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等。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第一个五年计划;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2014-120=1894,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并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并由此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940年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3)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