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5.1全面内战的开始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进攻(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2.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陕北,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3.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
A.和平自由平等 B.民主自由科学
C.和平民主团结 D.民主自由团结
4.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6.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双方达成的“结果”是( )
A.对抗日本法西斯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7.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A. B.
C. D.
8.“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晋察冀豫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1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2.“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激动难舍的心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1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5.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1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
b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胜利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A.a B.b C.c D.d
17.“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蒋介石此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9.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
A.南京、上海 B.上海、北平
C.重庆 、武汉 D.南京、武汉
20.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二、综合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向高潮的是什么事件?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抗战胜利后,中国有一个和平建国的机会,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为了争取和平解决国内争端,国共两党于1945年8月进行了谈判。请写出该谈判的名称和成果。这次谈判有两个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未能达成的协议,请问焦点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1945年期间。如:1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年。共产党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问题:
(1)分别结合1937年到1945年以及1946年到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高低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4.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何时?
(2)蒋介石一定要求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赴渝谈判是为了什么?
(4)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什么文件?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请回答:
(1)西安事变谁发动的?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为什么他还要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
(3)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4)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亡。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 ______ 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
(2)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4)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5)材料中的“渝”是指______ 市。
28.如图,看图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图一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又达成了怎样的“一致”?
(3)图一事件的发动者是谁?其结果如何?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图二事件达成“一致”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了吗?为什么?
29. 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
材料二 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 ——《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 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
(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
30.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性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31.如图一、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哪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图一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
(3)图一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二所反映的事件达成“一致”后的落实情况如何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三、改错题
3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的朝代。
33.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佛教传入中国。
34.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35.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3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7.文艺复兴指的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再创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38.二战中美国、英国等国对日作战,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重庆谈判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准备充分后,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此题选择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三次国内战争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党的和平主张。
4.【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人民解放战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四个选项都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历史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知识点。
5.【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歼灭大量敌人后,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底胜利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这引起了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忧虑,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知识点。
6.【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十协定”的知识点。
7.【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后,又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继续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所以说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有关知识的了解。
8.【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题文中的材料正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点。
9.【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陕北和山东”、“插上一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四个选项都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四次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
10.【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故选A项。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
11.【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时,敌我力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中共转入战略反攻。结合所学,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至国统区,8月,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B项。重庆谈判发生于解放战争之前,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都属于战略决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12.【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因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把战场转向国统区。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13.【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材料中“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体现了谈判不为一己私利,而为天下苍生的最高境界,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于是,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桂园与国民党谈判。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目的的准确识记。
14.【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1947年夏,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形势,决心跳到外线作战。于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因此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刘邓挺进大别山的事实。
15.【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图6中“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指的是由二人领导的辽沈战役,图7指的是淮海战役,图8指的是平津战役,因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战役,据此综合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的影响。
16.【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四个选项中,A、C、D三项史实与其推论相符,只有B选项的史实与其推论不相符,毛泽东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并威胁南京和武汉。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其推论。
17.【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可用排除法。从材料分析看,“倭寇投降”,倭寇应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投降了,那应该是1945年8月15日以后发生的事情。这样A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B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也是1937-1945年,这些都可以排除。“特请先生来陪都,共商”,先生指的是毛泽东主席,陪都指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是重庆,也就是蒋介石为争取时间部署内战,搞假和谈,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
18.【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的理解。国民党全面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中共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分析选项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的理解。
19.【答案】D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南扼长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
20.【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内战刚刚开始时,由于蒋介石准备充分,又有美国的支持,发动全面进攻,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插国民党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局势的转变。
21.【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3)遵义会议;毛泽东。
(4)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达到协议。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掀起五四运动。6月3日,北京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从此五四运动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有学生转为工人(即无产阶级)。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高潮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该事件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实行全民族抗战。(3)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因为蒋介石的部队都在远离抗日前线的地方,内战尚未准备好。如果毛泽东不参加谈判,就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故本题答案:为了进一步赢准备得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2)此问考查的是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3)此问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4)此问考查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
22.【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就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材料二中的老照片反映的就是重庆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左边的是蒋介石,右边的是毛泽东。(3)“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说明了国共内战造成了工农业产量的大幅度下降。材料三说明了新时期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打内战,只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等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2)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3)本题考查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影响。
23.【答案】(1)1937年—1945年期间,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袖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抗日(或战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年—1949年期间,共产党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原因:内战爆发(说明:内战爆发可替换为解放战争)。
(2)基本原则是: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的变化,是建立在国共关系变化的基础上。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袖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抗日(或战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原因:内战爆发。(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国共关系。(2)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24.【答案】(1)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人民解放战争。
(4)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3)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假和平,真内战”争取时间、骗取舆论的幌子,在1946年蒋介石向中共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4)在当今形势下,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作用的理解。
25.【答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2)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将战争的罪名嫁祸给中国共产党。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结合“承派恩来到渝洽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和“随即赴渝”等内容,可以判断这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重庆进行谈判有关。重庆谈判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2)考查了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的阶级利益方面来考虑。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3)可以从共产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回答,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争取一个和平建设时期,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桂园与国民党谈判。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4)考查了重庆谈判的结果。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26.【答案】(1)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国内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对国民政府有政治压力;蒋介石希望通过谈判为掩护,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3)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谈判虽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使人民充分认清了蒋介石的阴谋,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祖国未完成统一。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考查了西安事变的有关情况。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被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的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考查了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而且还大肆宣传,如果毛泽东不去谈判,就会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3)考查了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明知道去重庆谈判是蒋介石拖延时间的阴谋,但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共产党人的行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权。(4)考查了解放战争的结果。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艰苦奋战,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败退到台湾,造成了台湾和大陆的长期分离,使祖国统一大业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知识。
27.【答案】(1)1945。
(2)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也为了欺骗人民。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4)重庆谈判 ;签订了《双十协定》。
(5)重庆。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1945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2)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也为了欺骗人民。(3)材料二中,毛泽东之所以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4)这次会晤史称重庆谈判,取得的结果是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5)材料中的“渝”是指重庆市。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28.【答案】(1)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2)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双十协定》。
(3)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没有带来和平,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诚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谈判只是为了欺骗人民,赢得内战的时间。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在西安事变中,国共双方一致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影响是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庆谈判达成的“一致”没有带来和平,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诚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谈判只是为了欺骗人民,赢得内战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29.【答案】(1)西安事变;第二次。
(2)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3)一国两制;邓小平。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材料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是《双十协定》。党和政府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奋斗历程。
30.【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分别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达成了一致,后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谈判后虽然在国内和平问题上也达成一致,但后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31.【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3)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落实情况: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4)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课本所学,图一、二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2)是两次事变的结果,最后双方达成了抗日和和平建国的主张。(3)答出西安事变的的历史意义,然后答出重庆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撕毁的协定。(4)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紧密合作的角度共同实现民族大业等角度来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
32.【答案】错误。改为: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最早实行郡县制的知识。
33.【答案】错误。改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知识。
34.【答案】错误。改为: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辛亥革命意义的知识。
35.【答案】错误。改为: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36.【答案】错误。改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知识。
37.【答案】错误。改为: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性质的知识。
38.【答案】错误。改为:《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的知识。
1 / 1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5.1全面内战的开始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进攻(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重庆谈判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准备充分后,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此题选择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第三次国内战争的相关史实。
2.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陕北,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相关知识点。
3.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
A.和平自由平等 B.民主自由科学
C.和平民主团结 D.民主自由团结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党的和平主张。
4.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人民解放战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四个选项都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历史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知识点。
5.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歼灭大量敌人后,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底胜利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这引起了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忧虑,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知识点。
6.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双方达成的“结果”是( )
A.对抗日本法西斯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十协定”的知识点。
7.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后,又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继续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所以说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有关知识的了解。
8.“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题文中的材料正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点。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陕北和山东”、“插上一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四个选项都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四次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
10.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晋察冀豫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故选A项。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
1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时,敌我力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中共转入战略反攻。结合所学,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至国统区,8月,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B项。重庆谈判发生于解放战争之前,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都属于战略决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12.“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激动难舍的心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因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把战场转向国统区。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1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材料中“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体现了谈判不为一己私利,而为天下苍生的最高境界,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于是,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桂园与国民党谈判。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目的的准确识记。
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1947年夏,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形势,决心跳到外线作战。于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因此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刘邓挺进大别山的事实。
15.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图6中“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指的是由二人领导的辽沈战役,图7指的是淮海战役,图8指的是平津战役,因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战役,据此综合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的影响。
1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
b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胜利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四个选项中,A、C、D三项史实与其推论相符,只有B选项的史实与其推论不相符,毛泽东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并威胁南京和武汉。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其推论。
17.“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蒋介石此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可用排除法。从材料分析看,“倭寇投降”,倭寇应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投降了,那应该是1945年8月15日以后发生的事情。这样A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B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也是1937-1945年,这些都可以排除。“特请先生来陪都,共商”,先生指的是毛泽东主席,陪都指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是重庆,也就是蒋介石为争取时间部署内战,搞假和谈,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
1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的理解。国民党全面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中共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分析选项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的理解。
19.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
A.南京、上海 B.上海、北平
C.重庆 、武汉 D.南京、武汉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南扼长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
20.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内战刚刚开始时,由于蒋介石准备充分,又有美国的支持,发动全面进攻,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插国民党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局势的转变。
二、综合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向高潮的是什么事件?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抗战胜利后,中国有一个和平建国的机会,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为了争取和平解决国内争端,国共两党于1945年8月进行了谈判。请写出该谈判的名称和成果。这次谈判有两个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未能达成的协议,请问焦点是什么?
【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3)遵义会议;毛泽东。
(4)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达到协议。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掀起五四运动。6月3日,北京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从此五四运动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有学生转为工人(即无产阶级)。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高潮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该事件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实行全民族抗战。(3)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因为蒋介石的部队都在远离抗日前线的地方,内战尚未准备好。如果毛泽东不参加谈判,就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故本题答案:为了进一步赢准备得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2)此问考查的是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3)此问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4)此问考查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就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材料二中的老照片反映的就是重庆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左边的是蒋介石,右边的是毛泽东。(3)“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说明了国共内战造成了工农业产量的大幅度下降。材料三说明了新时期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打内战,只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等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2)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3)本题考查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1945年期间。如:1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年。共产党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问题:
(1)分别结合1937年到1945年以及1946年到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高低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1)1937年—1945年期间,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袖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抗日(或战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年—1949年期间,共产党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原因:内战爆发(说明:内战爆发可替换为解放战争)。
(2)基本原则是: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的变化,是建立在国共关系变化的基础上。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袖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抗日(或战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原因:内战爆发。(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国共关系。(2)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24.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答案】(1)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人民解放战争。
(4)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3)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假和平,真内战”争取时间、骗取舆论的幌子,在1946年蒋介石向中共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4)在当今形势下,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作用的理解。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何时?
(2)蒋介石一定要求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赴渝谈判是为了什么?
(4)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什么文件?
【答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2)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将战争的罪名嫁祸给中国共产党。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结合“承派恩来到渝洽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和“随即赴渝”等内容,可以判断这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重庆进行谈判有关。重庆谈判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2)考查了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的阶级利益方面来考虑。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3)可以从共产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回答,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争取一个和平建设时期,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桂园与国民党谈判。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4)考查了重庆谈判的结果。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请回答:
(1)西安事变谁发动的?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为什么他还要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
(3)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4)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
【答案】(1)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国内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对国民政府有政治压力;蒋介石希望通过谈判为掩护,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3)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谈判虽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使人民充分认清了蒋介石的阴谋,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祖国未完成统一。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考查了西安事变的有关情况。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被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的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考查了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而且还大肆宣传,如果毛泽东不去谈判,就会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3)考查了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明知道去重庆谈判是蒋介石拖延时间的阴谋,但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共产党人的行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权。(4)考查了解放战争的结果。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艰苦奋战,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败退到台湾,造成了台湾和大陆的长期分离,使祖国统一大业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知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亡。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 ______ 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
(2)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4)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5)材料中的“渝”是指______ 市。
【答案】(1)1945。
(2)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也为了欺骗人民。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4)重庆谈判 ;签订了《双十协定》。
(5)重庆。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1945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2)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也为了欺骗人民。(3)材料二中,毛泽东之所以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4)这次会晤史称重庆谈判,取得的结果是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5)材料中的“渝”是指重庆市。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28.如图,看图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图一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又达成了怎样的“一致”?
(3)图一事件的发动者是谁?其结果如何?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图二事件达成“一致”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了吗?为什么?
【答案】(1)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2)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双十协定》。
(3)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没有带来和平,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诚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谈判只是为了欺骗人民,赢得内战的时间。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在西安事变中,国共双方一致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影响是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庆谈判达成的“一致”没有带来和平,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诚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谈判只是为了欺骗人民,赢得内战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29. 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
材料二 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 ——《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 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
(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
【答案】(1)西安事变;第二次。
(2)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3)一国两制;邓小平。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材料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是《双十协定》。党和政府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奋斗历程。
30.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性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分别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达成了一致,后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谈判后虽然在国内和平问题上也达成一致,但后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31.如图一、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哪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图一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
(3)图一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二所反映的事件达成“一致”后的落实情况如何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3)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落实情况: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4)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课本所学,图一、二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2)是两次事变的结果,最后双方达成了抗日和和平建国的主张。(3)答出西安事变的的历史意义,然后答出重庆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撕毁的协定。(4)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紧密合作的角度共同实现民族大业等角度来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
三、改错题
3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的朝代。
【答案】错误。改为: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最早实行郡县制的知识。
33.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佛教传入中国。
【答案】错误。改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知识。
34.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错误。改为: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辛亥革命意义的知识。
35.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答案】错误。改为: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
3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答案】错误。改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知识。
37.文艺复兴指的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再创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答案】错误。改为: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性质的知识。
38.二战中美国、英国等国对日作战,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错误。改为:《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的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