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10:46: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老 王
——杨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杨绛,钱锺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作者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钱锺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任务链接
左一为钱锺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本文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背景知识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背景知识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老王的“苦”和“善”。
2、培养品读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直扣人物内心。
3、懂得关注弱势群体,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践行善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认识生字
荒僻
凑合

取缔
惶恐
骷髅
塌败
镶嵌

愧怍
滞笨

huáng

zuàn
còu

qiàn


zuò
zh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认识生词
伛:
弯(腰)曲(背)。
塌陷破败。
塌败:
明令取消或禁止。
取缔:
呆滞笨拙。
滞笨:
强颜欢笑。
强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说明老王是一个“苦”的人。(1-4段)
说明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5-22段)
读完课文,你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老王的”苦“和”善“的呢?
职业
生活
身体
住所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维持生活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老王的”苦“和”善“的呢?

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本文写的是作者与人力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这一生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有一颗善良的心,重义气,讲仁义。
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从老王的最后一次出场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状况怎样?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简单的组织语言描述一下。
思考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此时的老王已如风中之烛,生命随时都有结束的可能,从后文中可以知道,老王回去第二天就去世了,可以想象这次拜访对他来说是多么艰难。
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从老王的最后一次出场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状况怎样?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简单的组织语言描述一下。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外貌描写。表现老王病重,烘托他的忠厚善良以及和对我家的深厚情意。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几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第8段中既然说“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语意矛盾吗?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其实那鸡蛋的数量是数得清的,但在那个物资极端贫乏的年代,老王身体好时生活尚且那么困难,现在又病了那么长时间,没有了经济来源,这鸡蛋就显得特别珍贵。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鸡蛋了,而是代表了老王那颗金子般的心。在作者的心里,这份感情就显得格外沉重,所以感觉鸡蛋“多得数不完”了。
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她的记忆里,老王送的鸡蛋“多得数不完”?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动作描写。“攥”“滞笨”“直着脚”等词形象地写出老王病情的严重,已经到了行动不便的地步,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这几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作者对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一举动怀有怎样的感情?
为他的身体而担心
为他的不幸而怜悯
为他的真诚而感动
为没请他坐坐而抱歉。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大概他觉得一生受作者一家的关照很多,必须得报答,他可能也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所以,他用了生命最后的全部精力来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一瓶香油、几十个鸡蛋在今天看来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对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的老王来说,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他舍不得吃,拿来送给作者,可见这份感情是多么真诚。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关心他人,这又多么令人感动。这一情节非常突出地表现了老王善良和知恩图报的性格。
他已经病成这样却大老远来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这是为什么?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答: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文章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问:面对老王的不幸,“我”和“我”的家人对他好吗?又表现在哪里?
文章赏析
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关心老王的生活;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给他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描写了老王的孤苦、勤劳、纯朴、善良,展现了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关怀,对自身的反省,并呼吁社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老王“,其实他们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弱势群体。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同情心、善心、爱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老 王》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熟知的弱势群体,说一说如何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困难(字数200字左右)
谢谢聆听
下课时间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