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 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 长春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5 10: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课 题 17《马说》 编写 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三、知识链接: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2、 解释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3、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 “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 一、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二、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当堂检测题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4、课内精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