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武松打虎》教案 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 《武松打虎》教案 长春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5 11: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松打虎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中的选段。前一回交待了宋江去“净手”时因为有些醉酒,所以踏到了一把装满炭火的铁锹,炭火都掀到了一个汉子的脸上。那汉子揪住宋江就要打。他人劝阻不听,幸好柴进及时赶到。那汉子才知道要打的人竟然是自己一直很敬仰却无缘谋面的江湖上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在这一回中,宋江也知道那汉子便是江湖上多闻说的武二郎。武松因打死人逃避官府,躲进了柴进庄上,后来听说他打的那个人“不曾死,救得活了”,正想回家看哥哥,家住清河县。宋江、武松二人相遇,结为兄弟。从沧州回清河县要路过景阳冈,因此引出“武松打虎”。武松这个人物在民间流传很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扬州艺人有专说武松的,山东快书有《武二郎》段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武松打虎”故事成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藐视困难的象征。
《武松打虎》在写法上也极尽精妙之处,正如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所说:“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武松打虎》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武松在酒店喝酒前后的故事,为后文打虎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武松打虎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虎以后下山,是打虎的余波。
这几部分可看做是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尾声。
1.第一部分介绍武松在酒店喝酒前后的故事,可分为两小段。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
地点:“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当日晌午时分。”事件:武松“走得肚中饥渴”,要“把酒来吃”,而且“有饱肚的买些吃酒”。同时作者交代了写在酒旗上的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就是这五个字,引出了武松痛饮十八碗的故事,而且也为打虎渲染了气氛,小说的精彩即因此而产生。
作者写武松喝酒吃肉是极有特点的。
武松一共吃了十八碗酒:头三碗是喝一碗写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满筛一碗酒”“随即再筛一碗酒”“又筛下一碗”)。后九碗是三碗三碗地喝(“又筛三碗”“一连又筛了三碗”“再筛了三碗”),每三碗写一次。最后六碗是一饮而尽(“再筛了六碗酒”),六碗写一次。吃肉四斤(“切出二斤熟牛肉”“又切了二斤熟牛肉”)。这所有的描写无一不在渲染武松酒量之大、饭量之大,不同于凡人。也在暗示这非常之人一定会有非常之事。
除了以上直接的正面描写以外,作者还借用酒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话来侧面描写武松的酒量之大。如:武松喝完三碗“全然不动”。等十二碗喝完还要喝,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扶得你住?”武松回答非常巧妙:“要你扶的不算好汉。”这样写武松喝酒吃肉,不仅使情节起伏跌宕,而且也使行文层次清楚。同时又通过武松与酒家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买与不卖的争执,进一步刻画了武松争强好胜,勇敢无畏中又流露出焦躁和粗鲁的性格特征。
(2)通过店家之口来突出老虎的凶猛。
武松喝十八碗酒后“手提梢棒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走”,店家说“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这足以说明老虎之凶恶。又有“官司如今杖限打猎捕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两边人民,都有榜文……务要等伴结伙而过”,足见官府的重视程度。这些都是为了说明老虎的凶恶,而老虎愈凶,武松的打虎愈显出其神勇无比。而正是这样的铺垫,后面武松的打虎、打死虎,就既出乎意料,又显得合情合理。
2.第二部分描写武松打虎的场面。
前2个自然段写武松痛饮,写店家苦劝,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渲染武松和老虎:武松是好汉,老虎是猛虎。细细品读选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写好武松打虎,是费尽了心机的。
(1)作者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衬托武松。
首先,写老虎未出来之前虎活动的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此来烘托有虎的气氛,使人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虎虽未出但已感到有虎。作者这里写了一棵大树、一座山神庙、一处乱树林、一块大青石。“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虽不是榜文,但事情是有的)。时间已到了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还是说有虎(注意,若没这个庙,这张榜文就没处贴了)。再往前走就是乱树林,一块大青石。以上所见之景除正面交代有虎外,还从侧面渲染此处有虎:荒凉孤寂,阴森可怕,正是虎狼出没之处。现在虽未见有虎,却使我们感到处处有虎。金圣叹在这里评说:“骇人之景,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其次,写武松在这环境里的反应。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围绕着冈上有没有老虎来描写武松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当武松看到刮去树皮的大树上的文字时,他不信,认为是店家故意吓人;当看了庙门上的印信榜文,才知真有虎,想转身回去,但怕人家笑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嘀咕了一下,还是不回去。他想自己是江湖好汉,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决不能回去。最后荣誉感、好汉尊严超过了他的性命,宁冒生命危险也要上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失英雄本色。他从不信,到真知有虎,心理活动有三点:①他信虎又不信虎。因“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这是信;不信表现在:“只顾上去,看怎地!”②他对虎又怕又不怕。怕虎说明他是人不是神,他虽是好汉也知虎要吃人的;不怕表现在“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说明他有本事。③对老虎是有准备又没有准备。武松上冈后,自言自语地说:“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见一块大青石,“却待要睡”,这说明他放松了警惕,又没准备。
(2)用梢棒来衬托武松。
为了更好地刻画武松的形象,他手中的梢棒也成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好的道具。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写出梢棒对武松的衬托作用,作者前后对梢棒进行了十八次描写。写出人行棒行,人停棒停,棒不离身的状况。如从酒店出来,是“手提梢棒便走”,写出了武松在痛饮十八碗之后依然不醉的好酒量;在看了写在树上的两行字以后,“横拖着梢棒,便上冈子来”,可以看出武松依然无所畏惧;等到在庙门上看到印信榜文时,武松“将梢棒绾在肋下”,可以看出武松相信有虎之后的谨慎与小心的心理。最精彩的还是武松用梢棒打虎的场面。“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虽然由于心慌没有打中猛虎,却是“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作者这样安排,一方面写出武松的神力,又可设下悬念,为后文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埋下伏笔,更好地表现了武松的神勇。金圣叹读到这里有一段评说:“勤写梢棒,只道仗他打虎,到此忽然开除,令人瞠目噤口,不复敢读下去。梢棒折了,方显出徒手打虎异样神威来,只是读者心胆堕矣。”
(3)用老虎来衬托武松。
金圣叹说:“写虎能写活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的确,施耐庵不仅写的是活虎,而且写其搏人,又写其三搏而不中,用异样过人的笔力把武松与猛虎之间的恶斗写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使得他所描写的打虎场面在所有的写虎文章中,成为了“绝唱”。人虎搏斗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虎的出场:“只见发起一阵 ( http: / / www.21cnjy.com )狂风”,“风生从虎”,虎走生风,以风写虎;“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以声写虎;“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以动作写虎。
人虎相搏:第一回合:“那大虫扑来”,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第二回合:那大虫“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第三回合:那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个回合中,作者描写了大虫的“扑”“掀”“剪”,活活地把一只威风凛凛的猛虎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一部分搏击中,虎是主动出击,武松是被动防御,既见虎之威力,也见武松的谨慎小心和机智敏捷。接下来写武松找准时机变被动观望为主动进攻:“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作者用力透纸背的如椽大笔,把人虎相搏的
场面写得神采飞动,跃然纸上。虎的凶、猛、狠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敢,都充分显现出来。一笔人,一笔虎,层次井然,一丝不乱。
金圣叹在评正面打虎是最难写时还说:“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即如写虎要写活虎,写活虎要写正搏人时,此即聚千人,运千心,伸千手,执千笔,而无一字是虎,则亦终无一字是虎也。独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
3.第三部分叙述打虎的余波。
打虎以后的武松怎样?一定要写,而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写得真实可信。小说中,作者借助对武松心理的描写“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和动作描写“一步步捱下冈子来”以及课文中没有选进来的看到两个穿虎皮衣裳的猎户时惊叫“呵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三个方面写出了毕竟是血肉之躯的武松打虎之后的无力、胆怯、困倦。这样描写,人物才更逼真、更可信、更朴实丰满。
二、问题探究
1.选文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形象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见整体感知部分)。
2.选文中的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说话粗鄙。
武松进入酒家后,说话通俗粗鄙,先后说了“休得胡鸟说”“这鸟店子”等话,可见他说话粗鄙。
(2)逞强好胜。
武松入了酒店后,连喝三大碗酒,还要酒家筛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这不单是因他好酒,也是因为好胜。酒家警告他山上有虎,劝他不要过冈,但他偏要过冈,也是因为逞强好胜。
(3)自信刚烈。
他不信有虎,认为这是谣言,更自信地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看到榜文后,知道有老虎时,他决定“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可见他刚烈性格。
(4)谨慎机智、勇猛果断。
打虎时,他在未知对方的动向时,先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先“闪”后“躲”,再“闪”,使老虎“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显得非常谨慎机智。他的梢棒断了后,他决定赤手空拳去打虎,十分果断勇猛。最后,他打老虎到半死后,心怕老虎未死,于是用断了的梢棒“又打了一回”。当老虎死后,见天色已晚,自己体力用尽,怕又有一只老虎出现,就下山去了。可见他十分谨慎小心。
3.写武松言谈粗鄙,写他知道山上确实有虎时的犹豫,写他打虎之后无力、胆怯,是否有损其英雄形象?
不会,这样写反而会使武松这一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感人。
(1)武松是在市民中间长大的,他的身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出道之前的武松是一个顽劣的青年,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备受他人欺负的哥哥武大。武大对武二是又怨又想,怨的是武松在清河县时,经常吃官司,教武大受苦;想的是武松在家没人敢欺负他了。武松与武大兄弟情深,他却不受哥哥的约束,脾气照样发,是非照样惹。因为酒后与人相争,打伤他人,误以为打死,所以逃到柴进庄上躲避。在柴进庄上,虽然柴进用物质满足了武松的要求,给他酒喝,给他肉吃,但是武松的脾气并未有任何改变,以至于宋江踏翻了盛炭火的铁锹导致炭火掀到他的脸上时,抓住宋江便要打,直到柴进赶来知道是宋江后才放手。武松“醉酒”“性气刚”“和人相打”,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市井之人的“痞性”,既然这样,他言语粗鄙则实属正常。
(2)知道有虎之后的犹豫则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正常的反应。因为在此之前店家已经向他讲过老虎是如何凶猛,加之他自己两次亲眼所见的文字说明以后,他的确意识到了有虎的事实。一个人,再怎么勇猛,恐怕也不愿意独自与猛虎做无谓的搏斗,武松也不例外。但是,出于争强好胜,出于自尊,他还是走上了山冈。
(3)他打虎之后的无力、胆怯的分析,见前面的“整体感知”部分。
4.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在他人生经历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1)完成了由市井平民甚至是痞子无赖向英雄人物的转变。
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是一个英雄,但是不细细品读《水浒传》细节的人可能不知道打虎之前的武松只是个游手好闲、混迹于市井的平民,甚至是一个痞子无赖。
武松第一次出场时就不是个光彩的角色。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便是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接着就是宋江在柴府做客去净手时无意间触怒了闲憩于廊下的武松:“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这一切,无一不在表明武松不是一个尚礼之人,就是一般平民,也不会如此无礼。但是也有一处不同,就是在武松与宋江二人互通姓名之后,借助宋江的口(“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和眼睛对武松那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英雄之气进行了描写(“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
气”),这使武松的英雄形象立时正面化,为后文武松打虎写下了坚实的一笔。景阳冈打虎之后,武松这一形象彻底转变了,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作者也为了突出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从“痛饮十八碗”到“太阳落山时独自上冈”再到“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极尽渲染之能事,把一个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人物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至此,武松完成了角色的第一次转变,或者也可以说是武松内在的英雄气概终于得到了真实的外化。
(2)从此后,武松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后被逼上梁山。武松成了英雄,英雄是受人景仰的,所以接下来阳谷县令让武松做了都头。很巧合的是武松在此见到了自己要回清河县探望的哥哥,兄弟团聚,叔嫂相见。因为有神武之功,又被县令派去京城送礼,归来时哥哥被害,报仇雪恨后发配孟州牢城,遇施恩,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辗转最后上了梁山。
5.《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
武松在那些出身于下层人民的英雄行列中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有特点的人物。他的生活经历充满着英雄传奇的色彩。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对社会上的恶势力和不义行为有坚决斗争的精神。但他封建伦理意识强,私人恩仇观念重。在景阳冈打虎后,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一心想为统治阶级效劳。直至哥哥被害,告状不准,杀死了凶手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却又到官府自首。这一方面说明他的刚强、正直,不愿连累他人,同时也表示他对官府还有一定的幻想。醉打蒋门神一举,固然有打抱不平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报答施恩的知遇之恩。被张都监收为心腹后,更为小恩小惠所惑,以致吃了大亏,差点把命都送了。血的教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逐渐加深认识,反抗也随之越加激烈,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把他长期积压在胸中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了,终于走上了团结起义的道路。在日后长期的斗争中,革命意识逐渐坚定,成为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
思考与讨论
一、课文中武松打虎的过程,语言极具特色,是成功运用动词的典范。找出动词用得好的地方,再说出好在哪里。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用词的精妙。本文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归纳出来,对于人物形象,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而作为名著,本选文的精华之处就是作者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好,写得真,写得妙,写得奇。动词的恰当使用是取得这一效果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人虎相遇时,作者并没有赋予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以任何英雄的行为,他唯一的动作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看来是轻描淡写,却很见作者的功力,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方面的造诣很深,一是准确,动作的准确。大凡在遭到突然袭击时“闪”是本能的反应,有时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鲜明,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能表现出人物的机警敏捷。再加上武松的“揪”“打”,老虎的“扑”“掀”“剪”等动词的力透纸背,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扬,老虎的猛、凶、狠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敢都充分地显现出来。
二、对武松醉上景阳冈有如下两种看法:其一,酒壮英雄胆,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二,“酒醉出狂言,怕人耻笑”。你的看法怎样?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懂名著。对于名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尊重文本而谈出自己的看法的学生才是真正地读懂了。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文本中找到理论依据,然后再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切忌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阐述。
参考答案:在《水浒传》的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武松答应为施恩报仇,夺回快活林。武松的条件是必须“无三不过望”,施恩担心武松醉酒误事,武松道:“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上景阳冈,是因为醉后胆大。但是选文中作者在武松知道冈上确实有虎之后也有这样的心理描写:“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从这一处也可以看出,武松之所以上景阳冈也有怕人耻笑的成分。所以,归纳其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酒壮英雄胆,二是怕人耻笑。
三、《水浒传》能在相同或相似的情节中极尽变化,写出特色,展示出高超的艺术功力。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比较一下,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有什么不同?
设置本题意在使学生的阅读得到延伸,而且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名著在描写场景、刻画人物方面高超的艺术功力,对学生的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武松打虎写得精彩,但同样的打虎在作者笔下又显现出其中的不同,阅读“李逵杀虎”并进行比较。(参见《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参考答案:金圣叹评:“二十二回写武松打虎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所谓极盛难继之事也。忽然于李逵取娘文中,又写出一夜连杀四虎一篇,句句出奇,字字换色。若要李逵学武松一毫,李逵不能;若要武松学李逵一毫,武松亦不敢。各自兴奇作怪,出妙入神。笔墨之能,于斯竭矣。”
武松打虎,“人是神人,虎是怒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三折,极富戏剧性。除了借酒壮胆,一身好力气,武松打虎于一“闪”,一“躲”,一“跳”,一“揪”中处处显出凡人的智慧。李逵杀虎,却纯是大胆,纯是蛮力,毫无一计。你看他“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撅那两个小虎”,便撅死了。杀母大虫时更见无赖式的野蛮:“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虎未归洞钻入洞,虎在洞外赶出洞来,若不是一身蛮力,便真是“人是鬼才,虎是纸糊”。所以,武松打虎,符合其勇敢机智的性格,李逵杀虎,亦是他简单、鲁莽个性的体现。
教学建议
一、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二回结尾和二十三回,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引导学生根据“积累”部分的提示,充分地自读自悟,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及武松这一形象。
三、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段写得非常精彩,集中反映了武松的机敏和勇敢。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躲、一跳”的沉着机敏和打虎时的竭尽全力。有条件的,可放映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可以组织表演能力强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六、提倡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其他章节,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把握武松的形象。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多种说法,但目前学者一般都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
施耐庵(约1296—1370),名子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籍苏州,后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和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是好朋友。张士诚失败后,他逃回兴化,隐居著书。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门人。施耐庵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创作了《水浒传》。
二、成书背景
宋江等36人在梁山水泊的农民起义是《水浒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列传》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东都事略·侯蒙传》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从以上记载中可以想见当时起义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关于起义的结局,记载不一,有的说被张叔夜招降;有的说被平定;也有的说招降后被利用去讨方腊,被封为节度使。从宋江起义失败到《水浒传》成书,正值女真、蒙古族先后南下,广大人民在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纷纷高举起义大旗,结聚山寨进行反抗,宋江等36人的英雄事迹,就成为人民歌颂的对象。人民群众在这些草莽英雄身上,寄托希望并以此来鼓舞自己的斗志。
宋末元初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完整地记录了36人的姓名和绰号,并作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中已著录了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这显然是一些独立的水浒“小说”。而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宋江受封节度使等,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水浒故事丰富多彩并正在逐步趋向统一,小说戏曲作家们纷纷从中汲取创作的素材而加以搬演。正是在这基础上,产生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一般认为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儒在《百川书志》中题为“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是它的祖本。根据李卓吾的《忠义水浒传叙》以及最后一回的诗句“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看,在祖本里应该已经有征辽的故事。后来的版本又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也增加了一些故事。到天启、崇祯之间,已出现了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又删去了原本中对封建统治阶级怨怒的诗词,加上反动的评语,对宋江的描写也有所篡改,并添上卢俊义的噩梦,以108个英雄的被一网打尽结束。但由于它保存了水浒故事的主要部分,文字也比较洗练和统一,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代最流行的本子。
三、《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1.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水浒传》虽然没有正面从经济关系上广泛描写阶级矛盾,但对于作为起义英雄对立面的封建统治阶级,则有深刻的揭露。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皇帝宠信他的一段故事,放在作品的开端来写,以表明“乱自上作”。它预示着广大人民在以这样的昏君和宠臣为代表的腐朽集团统治下,将陷入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作品中的高俅,始终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出现,是贯串全书的一根黑线。他原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从此更倚势恃强,与蔡京、童贯之流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小说中出现的大小官吏,多是他的亲友朋党。这
里有“徽宗天子慕容贵妃之兄”、青州知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慕容彦达,他“倚托妹子的势要,在青州横行,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内和弟弟高廉,他们倚仗高俅的权势,或在东京“任意淫垢他人妻女”,或“在高唐州无所不为”;还有仗着蔡京“泰山之恩、提携之力”,在大名府尽量搜刮钱财,送给东京为丈人做寿的梁中书。作品还写了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张都监、蒋门神、祝朝奉、毛太公和西门庆等,此外还有各级官府的差拨、役吏和各种各样的爪牙。这一批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压迫者,形成了一个黑暗势力网,残酷压榨和迫害着人民。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上,气势磅礴地展开了。
2.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小说把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盗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强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在这些起义英雄中间,李逵和鲁智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李逵出身于贫苦农民,因打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逃在江州当小牢子。构成李逵性格核心的是他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腐朽、黑暗势力的旋风。他上梁山很主动,没有丝毫勉强,当宋江提出上梁山时,是他第一个热烈地响应,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他对统治阶级从来没有幻想,当柴进受到殷天锡欺负而幻想靠条例打官司时,他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律制度、大宋皇帝的宝座,都不在他的眼底。在刚上梁山时,就提出了“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要求;上了梁山,他又说:“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种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使李逵成为招安的坚决反对者。当宋江吟“满江红”词,流露向往招安的情绪时,他便“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大叫道:‘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后来朝廷派陈太尉来招安,他便把“圣旨”扯得粉碎。即使在宋江受了招安后,他还屡次要返上梁山,甚至在死后,大宋皇帝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一身冷汗”。
鲁智深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社会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下级军官,实际上却是一无所有,既没家庭,又没产业,无牵无挂。他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愤懑,对各种罪恶势力采取了主动挑战的态度。“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概括了他性格中的这一特色。他和金氏父女素不相识,只是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三拳打死了恶霸郑屠,结果被迫无地容身,只好出家当和尚。在大相国寺与林冲不过是萍水相逢,但由于痛恨高太尉对林冲的陷害,他挺身而出,要让高俅吃他“三百禅杖”,进而大闹野猪林,粉碎了高太尉的阴谋。为援救被欺凌者,他不惜与统治者反抗到底,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行动的信条。鲁智深性格中也有单纯、朴实的这一面,有时甚至表现很鲁莽。但下级军官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具有一定的斗争经验,在打死镇关西后,虚晃一招作为脱身之计,正是这种斗争经验的表现。
在那些出身下层人民的英雄人物中,阮氏三雄、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珍、解宝、张横、张顺、石秀和顾大嫂等人物也是很有特色的。他们都是些“不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汉。正是他们这些人物组成了这支义军队伍的中坚力量
3.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水浒传》开始写的多是个别英雄人物如鲁智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冲、武松等反对社会上恶势力的斗争。这些斗争虽然有声有色,但毕竟还只是个人的反抗,不能形成对统治阶级的威胁。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需要,英雄们逐渐由个人反抗,进而小规模地联合起来反抗,一直到形成强大的起义队伍。智取生辰纲可以说是联合斗争的萌芽,参加斗争的有渔民、贫民、下层文人,也有道士、地主等。他们出于对当权者的仇恨,为夺取不义之财,齐心协力,终于取得胜利,事后又一起上了梁山。在清风寨报仇后,有更多好汉纷纷上山,使梁山势力进一步壮大,与统治阶级斗争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了。宋江上山后,更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出现了起义英雄武装割据政权的新局面。此后的斗争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和反革命的武装力量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起义队伍在统一指挥下能攻善守,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扩大自己的势力,连续获得了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连串辉煌胜利,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震撼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4.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是历史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直接动力,但它的结局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形式,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一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镇压;二是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三是起义领袖当上了新的皇帝,建立起新的王朝。
《水浒传》中起义军接受招安的结局正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
作品中写梁山义军队伍不是在形势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出于走投无路,才被迫接受统治阶级招安的。恰恰相反,他们是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的。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确是和义军领导人宋江的思想、立场及其所推行的路线有直接关系的;也是和小说中所宣扬的“忠义”思想以及作家的世界观密切关联着的。
“受招安”在前七十回故事情节里早已埋下了伏线。伴随梁山革命事业的发展,一大批统治阶级中的人物迫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相继投入了起义队伍。他们的加入,虽然对壮大义军的力量、发展革命势力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却使革命队伍的社会、思想成分变得十分复杂了。这是因为这伙人里的大部分,他们上山的目的只是“暂在山寨安身”,“等候日后招安”。他们这种意图和义军领袖宋江的“忠君报国”和“盼望早日招安”的愿望完全合拍。这就很自然地在义军内部出现了一条以宋江为代表的妥协、投降的路线。这条路线愈到后来势力愈大,占据了统治地位。虽有少数出身下层的起义英雄如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对它进行抵制,但终因力量单薄而未能扭转局面,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走上了“被招安”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里的宋江作为义军领袖,有他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长处:他反对强暴,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的疾苦。由于他好“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而被称为“及时雨”。生辰纲事发,他“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营救过晁盖;为维持和梁山的关系而杀了阎婆惜。他为人又精明练达,懂得斗争策略,并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的情谊。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并不是偶然的。
宋江出身地主家庭,本身原是“刀笔小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一开始加入革命队伍就存在严重的动摇性、妥协性。在他看来,政治的黑暗是奸臣蒙蔽圣君的缘故。所以他一面援救晁盖等人;一面却又认为他们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他上梁山十分勉强,经历了极为曲折的过程。大闹清风寨后,他率领一帮好汉去奔梁山,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书信,就使他抛下大批人马“飞也似”的回去奔丧,并服服帖帖地接受了官府的断配。在刺配江州的道上,又从忠孝观念出发,拒绝了晁盖的援救。直到他浔阳楼题了反诗,事发被判死刑,被梁山英雄救出,才不得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还是“权借水泊暂时避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向往着日后“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甚至多次把起义事业说成是“造恶甚多”“误犯大罪”“逆天大罪”等等。从宋江的这种思想行动中,使我们早已预感到起义军的历史悲剧。
《水浒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成就是主要的。这表现在它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对历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污蔑、攻击的起义英雄作了生动的描绘。但是由于作者未能摆脱封建思想体系的束缚,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这又决定了他对宋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及其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作了大力肯定,从而导致义军走上了“受招安”的悲惨结局。
四、《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1)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2)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
(3)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一个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4)此外,《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
(5)《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2.小说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
(1)这些情节的成功,首先因为它们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是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的线索来展开情节的。
(2)其次,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
3.《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
(1)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练,无论叙述事件或刻画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
(2)其次在于它的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3)书中很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五、《水浒传》赏析
1.金圣叹评《水浒传》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下冈子走不到半路,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
传闻赵松雪好画马,晚更入妙。每欲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于密室解衣踞地,先学为马,然后命笔。一日管夫人来,见赵宛然马也。今耐庵为此文,想亦复解衣踞地,作一扑、一掀、一剪势耶?东坡《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我真不知耐庵何处有此一副虎食人方法在胸中也。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然而此一百八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2.《水浒》片段“武松打虎”的艺术特色
“景阳冈武松打虎”是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的精彩章节。
武松打虎的故事按内容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武松在酒店喝酒前后的描写,第二部分描述武松走上景阳冈的所见所想,第三部分是武松打虎的激烈场面,第四部分写打虎以后武松遇到猎户的情形。这四个部分可以看做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尾声四个阶段。故事不长,也不算复杂,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在评点这个故事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这就是说,虽然故事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作者的用笔却是现实主义的,因此,无论叙事还是写人都显得非常逼真。
这一点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表现得尤为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武松酒力发作,踉踉跄跄走进乱树林,刚躺在青石上要睡一觉,突然狂风大作,随后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不相信会有老虎、放松了警惕性的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又饥又渴的猛虎,“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真是凶猛异常,直惊得武松“酒都做冷汗出了”。
简单的几句话,有声有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分传神,那老虎的猛,武松的惊,都鲜明生动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而虎的猛主要是从人的惊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笔墨之所以如此逼真,就在于十分准确地把握了此时此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作品这样描写,一方面是基于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极近人之笔”;另一方面是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作者很善于在险恶的环境中来表现英雄人物。武松的紧张和惊愕正是通过这种险恶的环境渲染出来的。作者首先把武松置于极度被动的地位,然后全力描写他由被动怎样转为主动。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正是人物形象闪光的过程。
请看下面一段描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把主要的笔墨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到了老虎的身上,极力渲染它的凶猛。但是,写虎是为了写人:老虎越猛,打虎的武松的形象就越有光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武松竟然避开了它的突然袭击,躲过了它的凌厉攻势,挫伤了它的锐气;而就是这只猛虎,“曾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很显然,作者是在用活着的这只猛虎作反衬,拿死去的那些大汉作对比,通过反衬和对比来展示武松的英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人虎相遇的整段文字里,作者并没有赋予英雄人物以任何英雄行为。唯一的,就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这一个接一个的“闪”字,看来轻描淡写,却很见作者的功
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造诣是很深的:一是准确,动作的准确。大凡在遭到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映,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鲜明,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当武松躲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剪”以后,他便由被动防守转入了主动进攻。你看: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在这人虎相搏的万分紧急的关头,梢棒却被折断了。至此,真像金圣叹所说的那样,“令人瞠目噤口,不敢复读下去”。然而这并不是虚张声势。这一笔虽然出人意料,却全在情理之中。武松之所以失手,原因是“慌了”。这个“慌”,既是形势的急,也是心情的急,仓猝之间,急于求成,这就难免出错。再说,这个地方是个“乱树林”,想必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更何况是在傍晚,看不很真切,一棒下来打在树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作者很擅长这种变化莫测、扣人心弦的描写。先令读者“大惊”“大疑”“大急”,然后“大喜”“大快”“大慰”。
所有这些描写,归根结底,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梢棒的折断使得故事险象横生,波澜起伏。在这个故事里面,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有十八处之多,一会儿“提了”,一会儿“倚了”,一会儿“拿了”,一会儿“绰了”,一会儿“横拖着”,一会儿又“绾在肋下”。可以说,这是一个与武松的安危有密切联系的东西。而就是这样一件引人注目的武器,竟然在关键时刻没有发挥丝毫的作用。这就把武松置于赤手空拳这样一种更加险恶的境地,从而为进一步地刻画人物形象准备了条件。如果说前面写武松的防守重在表现他的机敏,那么,以梢捧的折断为契机,小说便进入了对武松勇猛的描写。
武松的勇猛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来的。面对强虎,武松“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最后,“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作者力透纸背的如椽大笔,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动,跃然纸上。那老虎的猛、凶、狠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敢都充分显现了出来。
这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以致在打死老虎以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捱下冈子来”,见枯草中又钻出两只老虎来,这位打虎的英雄却惊得大叫:“呵呀,我今番死也!”所有这些描写,都逼真地反映了这场战斗的艰苦。武松虽然是个勇力过人的英雄,但他毕竟也是一个血肉之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疲劳、困倦,也会胆怯、惊恐。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
我们不妨把另一部古典小说《说唐》中雄阔海的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虎拿来作个比较。同是赤手空拳地打虎,雄阔海就大不一样:那雄阔海就换便服,走出寨门,望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往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冈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这名为“双拳伏两虎”。三拳两脚,如同儿戏。浪漫故事如果脱离了现实,就给人一种瞎编乱造的感觉,人物形象也树立不起来。
《水浒传》的作者写虎能把老虎写活,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虎相搏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这诚然与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对这方面的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纵有生花妙笔也难以写得这样传神。据说作者施耐庵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经常跑到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里,爬到大树上,蹲在上面长久地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情态以及捕食动作等等。他还多方面地访问有打虎经验的猎户,了解猎户与老虎搏斗时的具体情况,有时还随同猎户一起去打猎。陆游写诗很强调“功夫在诗外”,写故事也一样,必须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才行。打虎的故事,从情节上来说是比较单纯的,作者却把这种单纯的情节写得波澜曲折,避免了平板和沉闷。
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虽然故事的中心情节是打虎,但在打虎的前前后后,做了不少文章。在故事的第一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武松喝酒的情形,怎样看见“三碗不过冈”的酒旗,怎样喝酒,怎样和酒家争执,等等,都写得十分详细。写打虎却详写武松喝酒,这是不是节外生枝呢?不,这是深有用意的。写“三碗不过冈”,这一下子就挑起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武松喝不喝三碗,过不过冈,就成了非常扣人心弦的问题。再说喝酒,武松一共喝了十八碗,喝酒时间一长,到得冈上,正是老虎出没的时辰,这样,英雄才有用武之地。武松要多喝,酒家劝少喝,两人因此而争执起来,这就为后来武松见到官府告示确信有虎,又怕酒家耻笑不愿转回来作了伏笔。而武松惊人的酒量以及与酒家的争吵,都显示了他的“性气刚”,说明他是一条硬汉、一条好汉,这样,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就不显得唐突。
故事的第二部分,围绕着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有没有老虎的问题,展开了武松心理活动的刻画。他看到树上写有冈上有虎的抄白时,认为是酒家诡计,就继续往冈上走去。后来又见到庙门上贴的官府的印信榜文,这才不得不信了,想转回店里过夜又怕别人耻笑,最后决定还是“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这种复杂心理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这时候,老虎虽然还没出现,但随着武松激烈的内心活动,气氛越来越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看着武松一步步向冈上走去,读者禁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武松打虎以后,故事原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落而去,就此结束,作者却意犹未尽,于是又横出一笔,再生波澜。这就是武松遇到猎户的情节。在这个情节里,作者以大量的笔墨写了猎户的惊恐之状。两个猎户见了武松,吃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武松把打虎的事说了一遍,“两个猎户听得痴呆了,说道:‘怕没这话!’”非但他们怀疑,那十数个乡夫也“都不肯信”。所有这些描写,无不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来反衬和渲染武松的英雄行为。
(徐传武)
六、精彩章节推荐
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第八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七、精彩语言辑录
不怕官,只怕管。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打不相识。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