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0 09:30:41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聊城)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所以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
2.如图是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氏教民耕种图”。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农作物种植 B.聚落形成 C.家畜饲养 D.磨制石器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氏教民耕种图”。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人使用工具劳作。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A项正确;
聚落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家畜饲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磨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说“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
A.采集渔猎 B.打制石器 C.栽培谷物 D.建造房屋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增殖天然的产品可知,这是对栽培谷物等农业种植方面的描述,C项正确;
采集渔猎不能体现,排除A项;
打制石器不能体现,排除B项;
建造房屋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要通过中国早期农业起源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2022六上·东平期中)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河姆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D符合题意;
红山文化遗址在内蒙古,排除A;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属于黄河流域,排除B;
半坡遗址在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5.(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最早发现水稻的种植的遗址,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遗址未发现水稻种植,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准确把握,河姆渡遗址最早发现水稻的种植的遗址。
6.(2020·南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齐民要术》的记载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人工栽培稻谷,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
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
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史料分类的有关知识。学生要知道史料按可信度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和第二手资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研究论著等)。
7.(2018·沈阳)“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干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居民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了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8.(2016·苏州)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图片“陶器上的稻穗纹”和“干栏式房屋”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而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文化特征.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准确识别图片信息,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作答此题的关键.
9.下图所示内容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 。”可知,距今约 7000 千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C项正确;
A是骨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是打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D是半坡人使用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18·广东)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状态,需要学生掌握半坡居民的生活内容和方式。
11.“彩陶形制美,面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诗中描写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彩陶形制美,面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结合所学,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是其代表作。可知,D项正确;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河姆渡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下图所示内容,就史料类型而言,属于(  )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视史料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可见,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
文献史料是指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不包含没有文字的实物,排除B项;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C项;
影视史料是指利用现代技术保留的语音或影像资料,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在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小明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由此可知,他参观的是哪一原始人类遗址(  )
图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二干栏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干展示图片分别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
元谋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项;
北京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B项;
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如下图所示是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根据这些石器遗迹可以推断出,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会人工种植水稻
C.以捕鱼狩猎为生 D.住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使用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期时代),如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和石磨盘(用于加工谷物),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
会人工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以捕鱼狩猎为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住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15.(2021七上·昭通期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
A.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主要考虑防潮,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考虑保暖,两种房屋迥异的风格说明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知道两种房屋迥异的风格说明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6.(2021七上·新丰期中)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 山顶洞人择洞而居 ,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生产工具有限,难以进行建造住房,只能居住现成的山洞,到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生产工具改进了,人们于是开始建造住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种植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建筑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D.饲养水平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翻土工具耒耜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打制石器的使用 D.生产工具的改进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体现了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翻土工具耒耜”体现了农业生产;“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体现了半坡人的农业生活。故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主题是 原始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
早期国家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打制石器的使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生产工具的改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8.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遗址话文明】请将图中A、B两处原始农耕 居民的遗址的名称补充完整。
A:遗址 B:遗址
(2)【图片话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图二的房屋类型。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话文明】
彩陶既精美,画编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农耕既普及”描绘了该原始居民种植农作物的现象,他们种植什么农作物?
【答案】(1)A:河姆渡(居民);B:半坡(居民)。
(2)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房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或地理条件不同)
(3)粟。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2)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干燥,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3)由材料“彩陶既精美,画编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可知,这是对半坡居民生活的描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所以该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关生活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及理解能力。
19.请你跟七(1)班历史爱好者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材料一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
(1)从这些材料中你能得出北京人的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3)他们使用的陶器如图③和图④,请写出陶器所属类别。
(4)材料二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答案】(1)信息: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
(3)图③:彩陶;图④:黑陶。
(4)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包括北京人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等。
(2)结合材料二“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
(3)图③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图④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4)材料二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等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聊城)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2.如图是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氏教民耕种图”。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农作物种植 B.聚落形成 C.家畜饲养 D.磨制石器
3.《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说“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
A.采集渔猎 B.打制石器 C.栽培谷物 D.建造房屋
4.(2022六上·东平期中)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6.(2020·南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齐民要术》的记载
7.(2018·沈阳)“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8.(2016·苏州)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图所示内容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是
A. B.
C. D.
10.(2018·广东)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11.“彩陶形制美,面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诗中描写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2.下图所示内容,就史料类型而言,属于(  )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视史料
13.在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小明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由此可知,他参观的是哪一原始人类遗址(  )
图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二干栏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4.如下图所示是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根据这些石器遗迹可以推断出,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会人工种植水稻
C.以捕鱼狩猎为生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5.(2021七上·昭通期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
A.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6.(2021七上·新丰期中)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1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翻土工具耒耜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打制石器的使用 D.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材料分析题
18.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遗址话文明】请将图中A、B两处原始农耕 居民的遗址的名称补充完整。
A:遗址 B:遗址
(2)【图片话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图二的房屋类型。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话文明】
彩陶既精美,画编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农耕既普及”描绘了该原始居民种植农作物的现象,他们种植什么农作物?
19.请你跟七(1)班历史爱好者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材料一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
(1)从这些材料中你能得出北京人的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3)他们使用的陶器如图③和图④,请写出陶器所属类别。
(4)材料二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所以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
2.【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氏教民耕种图”。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人使用工具劳作。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A项正确;
聚落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家畜饲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磨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增殖天然的产品可知,这是对栽培谷物等农业种植方面的描述,C项正确;
采集渔猎不能体现,排除A项;
打制石器不能体现,排除B项;
建造房屋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要通过中国早期农业起源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河姆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D符合题意;
红山文化遗址在内蒙古,排除A;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属于黄河流域,排除B;
半坡遗址在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最早发现水稻的种植的遗址,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遗址未发现水稻种植,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准确把握,河姆渡遗址最早发现水稻的种植的遗址。
6.【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人工栽培稻谷,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
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
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史料分类的有关知识。学生要知道史料按可信度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和第二手资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研究论著等)。
7.【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干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居民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了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8.【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图片“陶器上的稻穗纹”和“干栏式房屋”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而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文化特征.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准确识别图片信息,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作答此题的关键.
9.【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 。”可知,距今约 7000 千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C项正确;
A是骨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是打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D是半坡人使用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状态,需要学生掌握半坡居民的生活内容和方式。
1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彩陶形制美,面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结合所学,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是其代表作。可知,D项正确;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河姆渡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可见,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
文献史料是指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不包含没有文字的实物,排除B项;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C项;
影视史料是指利用现代技术保留的语音或影像资料,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干展示图片分别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
元谋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项;
北京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B项;
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使用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期时代),如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和石磨盘(用于加工谷物),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
会人工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以捕鱼狩猎为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住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主要考虑防潮,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考虑保暖,两种房屋迥异的风格说明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知道两种房屋迥异的风格说明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 山顶洞人择洞而居 ,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生产工具有限,难以进行建造住房,只能居住现成的山洞,到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生产工具改进了,人们于是开始建造住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种植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建筑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D.饲养水平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7.【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体现了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翻土工具耒耜”体现了农业生产;“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体现了半坡人的农业生活。故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主题是 原始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
早期国家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打制石器的使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生产工具的改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1)A:河姆渡(居民);B:半坡(居民)。
(2)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房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或地理条件不同)
(3)粟。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2)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干燥,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3)由材料“彩陶既精美,画编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可知,这是对半坡居民生活的描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所以该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关生活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及理解能力。
19.【答案】(1)信息: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
(3)图③:彩陶;图④:黑陶。
(4)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包括北京人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等。
(2)结合材料二“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
(3)图③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图④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4)材料二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