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 年1月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5000 年左右的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比龙山文化更早一些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有类似的黑陶器皿。与龙山文化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也有一些黑陶器皿。据此可推知
A.龙山文化生产力水平发达 B.远古先民物质生产丰富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单一性 D.区域文化存在交流传承
2.里耶秦简是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府档案。其中记载,县府公务借用驿站马匹,搭乘与公务无关的人员,或用于其他用途,距离一里以上,视同贪赃,参照偷盗的相关律令处罚。这反映出秦朝
A.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B.律令制度细密严苛
C.重视偏远地区开发 D.文书档案保存完整
3.汉代《盐铁论》中这样记述:“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据此推知,实施盐铁官营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 B.发展商业经济
C.缓解财政压力 D.解决边患危机
4.东晋南朝统治者在长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另立户籍,给以优待特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这一举措旨在
A.抑制北方的士族 B.平定战乱的局面
C.增加国家的赋税 D.拉拢南渡的士人
5.斗茶始于唐代广东惠州。北宋初,茶农茶客们将在斗茶中胜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进献给皇帝。此后,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之风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这反映出
A.斗茶竞争日益激烈 B.茶品日趋多样
C.南方习俗影响扩大 D.茶艺水平提高
6.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物。元朝政府多次赈济西藏贫困站(驿站)户。这反映出元朝
A.宣政院职能权力的扩大 B.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C.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D.蒙藏关系世代友好
7.明末安徽南部徽州“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传统伦理秩序的崩溃
C.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 D.社会嫌贫爱富的风气
8.康熙帝曾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乾隆时,学者齐周华说:“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这反映了清朝前中期
A.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B.皇帝日夜勤于政事
C.官员善于阿谀奉承 D.清朝政治腐败黑暗
9.1854年,曾国藩在湘军编练之初处于“不官不绅”的尴尬地位。1860年,曾国藩被授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次年,曾国藩从湘军统帅升为东南四省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太平天国势力壮大 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C.汉族官僚地位上升 D.洋务运动正渐渐兴起
10. 表1
校别 大学 省立 学堂 农科 学校 工科 学校 商科 学校 法政 学校 文科 学校 理科 学校 医科 学校 工艺 学校 总数
校数 3 23 5 7 1 47 19 3 8 7 123
学生数 749 3963 530 1 136 24 12 282 2 546 211 336 485 22 262
表1 是 1909 年全国官立高等学校开办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清末教育
A.近代化转型完成 B.深受政治形势影响
C.技术院校占主体 D.重视宣传官方思想
11.1920 年 12 月,陈独秀在《主义与努力》中说:“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陈独秀意在强调
A.马克思主义引领的重要性 B.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C.中国必须进行根本的变革 D.通过努力奋斗践行真理
12. 表2
年份 GNP(亿元) GNP增长率(%) 年份 GNP(亿元) GNP增长率(%)
1927 248.58 1932 294.7 3.15
1928 257.11 3.43 1933 294.6 -0.03
1930 276.21 3.73 1935 290.9 8.14
1931 285.7 3.44 1936 309.4 6.36
表2 反映了中国1927—1936 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这得益于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C.日本以战养战的掠夺 D.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13.山西介休方振武先生曾写下一份誓词,部分内容如下:“振武半生戎马,醉心革命,生死久置于度外,权利更何于究心 今受命之日,即以身许国之时,以驱除暴日为目的,以收复国土为职志。”由此可知,这段誓词可能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4.1951—1952年,我国在党政机关和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贪污、反偷税漏税等“三反”“五反”运动。图1 是当时陈澍、矫玉章合作创作的一幅作品。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C.政治运动影响经济生活 D.人民温饱问题彻底解决
15.1979年9月,湖北省确定大冶钢厂等50家企业为第一批自主经营试点企业;到年底,增至153个,这些试点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0%,为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2.4 倍。据此可知,当时
A.国内新型政企关系已初步确立 B.湖北企业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正不断健全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16.据统计,2022 年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由2015 年的2.4 万亿元增长至5.94万亿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38 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此外,中国自东盟进口额也由2012年的1958.2 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4 080.5 亿美元。据此可知,中国
A.加强与第三世界的经贸合作 B.为国际贸易作出了重要贡献
C.经济总量开始跃居世界第一 D.主导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叶后,土地买卖之风盛行,土地兼并和私有现象日益严重,均田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封建割据加剧,对辖区人民横征暴敛,肆意搜刮,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而中央政府收入每况愈下,财政十分拮据。780 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采取量出制入的原则,分夏秋两季征税。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税收总额,向各地摊派征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 征税。
—摘编自刘纯阳《中国历史上两次重大税制变革评析及借鉴》等
材料二 摊丁入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使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雇佣关系有所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展。
—摘编自马金华《中国赋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两税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摊丁入亩的影响。(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和探索。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反映社会舆论的报纸也受到普遍重视。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的报纸便从10年前的100 多种,陡增至近500 种,总销数达4200 万份。创办实业的热潮兴起。1904—I911年全国共设厂6393家,平均每年设厂799家,而1912—1914年全国共设厂3937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约为前期的两倍。各类学校的数目都有较快的增长,1912年在校学生数较1909年增长了近一倍。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事业。(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 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国应朝鲜的请求派出志愿军赴朝,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发生的一场保卫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逐渐由朝鲜半岛内战升级为冷战背景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
—摘编自毕晓敏《上海的抗美援朝运动研究(1950—1953)》
材料二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的意义。(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网络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
表3
序号 红色展馆 解说词
示例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 行。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 向,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1 江西瑞金革命纪念馆
2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3 甘肃会宁长征纪念馆
4 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5 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
6 河北西柏坡纪念馆
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2024年1月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D
2.B
3.C
4.D
5.C
6.C
7.A
8.A9.C
10.B
11.A
12.D
13.B
14.C
15.D
16.B
17.(1)特点:夏秋两季征税:量出制入的原则:简化税收名目:按人丁和资产缴税。(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
即可)》
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施:财政收入锐减。(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
稳定。(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18.(1)事业:创办了官办的军事工业;开办了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设新
式海军;派遣留学生:派驻驻外公使。(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打破了舆论控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教
有事业进步。(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19.(1)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孤立政策:美军侵入台湾海峡,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美
苏冷战,中国为社会主义阵营承担责任和义务: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
(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而团结奋斗: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
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
自豪感: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0.示例1: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2分)宜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2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
与尝试。(2分)(每点2分,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示例2: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2分)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2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中国革命。(2分)(每点2分,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示例3:1934一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长征。(2分)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2分)长征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宜传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鼓舞了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
的新局面。(2分)(每点2分,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示例4:1937年9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
彭德怀为副.总指挥。(2分)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8月至1941年
1月,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称为百团大战。(2分)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2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示例5: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2分)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分)中共七大是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分)中共七大为中国
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