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根据材料“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及所学可
知,作为中华文明代表之一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A项正
确;早期青铜制造业技术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题意中也提到了“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
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先周文化和中原地区都显示了技术发达区域在北方而非巴蜀地区,铜人像有古蜀文
明特征是说明早期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商业贸易的内容,无
法得出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不符合题意,
排除D项。
2.C根据材料“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的目的在于借助“上帝”神化祖先,
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以此加强周王的统治权威,C项正确: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在秦汉时期,而不是西周
时期,排除A项:“欺骗民众,树立威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的主旨为“神化王权”,“宣扬封建
迷信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A秦朝从中央到基层,设置了不同层级的官吏,最终将权力集中到皇帝之手,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
于天子”的格局。这种格局下,皇权至上,同时能把中央的政策有效的贯彻到基层,进而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治
理,这是这一格局的目的,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度是这一格局中的内容,但是其并不能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
盾,排除B项;基层官吏的设置与相权和皇权的矛盾无关,因此这一格局的设置并不是为了杜绝相权对皇权
的制约,排除C项: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还是为了维系国家治理,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且官吏层级太多,不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
4,D据题干材料“·中朝'在宫廷内先作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朝廷官员,则成为行政办事机构”及所学可知,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丞相变成了执行机构,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D项正确;中朝与皇帝
共同决策,丞相变成执行机构,不会导致中央行政系乱,排除A项:中朝设立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加强了君
权,不是地方管理,排除B项:中朝设立是皇帝集权的措施,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排除C项。
5.D据材料“·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
熟,‘恒为丰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发展,这与北民南迁,将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
技术传入有关,D项正确: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排除B项;玉米、甘薯推
广种植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
6.A根据材料“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可知,大运河
的开凿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沟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但无法据此
推断当时存在着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
凿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D项。
7,C根据材料可知,新罗同大唐交往途径涉及商业、遣唐使、留学生、僧人求法等,说明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
较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国交流的纽带,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与
唐文化的特征无关,排除D项
8.B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
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吸取了唐末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大量
的改革,并不是因循守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用于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并未有君权削弱,排除C项;机构分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B根据材料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机构,北庭都元帅府也是元朝时期的机构,B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
西汉时期的机构,排除A项:行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立的,排除C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排除D项。
10.D据材料“《农器图谱篇幅占全书的80%左右,有306幅图,大部分是当时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北海市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6月,四川广汉三星堆8号“祭祀坑”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
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铜人像
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
何足山片顶单神像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
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
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
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
2.《史记》中记载:“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诗经·思文》
亦云:“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这种以周族祖宗神配享天帝神的做法,旨在
A.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欺骗民众,树立威信
C.强化周王统治权威
D.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3.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
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A.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4.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朝,由皇帝亲信的近臣或侍从组成,重要的军国大事,由“中朝”在
宫廷内先作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朝廷官员,则成为行政办事机构。这表明中朝的设立
A,导致中央行政紊乱
B.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5.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
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
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C.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D.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6.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邢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
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A.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7.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和唐朝的关系得到发展。表格信息可用来说明
序号
表现
1
新罗商人以牛、纸、扇等物输人中国,中国商人以绢、瓷器等物输出至新罗
新罗贵族赠送唐朝贵族牛黄、人参等,唐朝贵族回赠新罗贵族以绫、锦、银碗等
3
新罗入唐使从中国回去,把中国的茶树移植到新罗
4
新罗派大批留学生来唐首都就学
5
新罗派遣许多学问僧来唐求法取经,留居时间长
A,宗教文化是两国交流的纽带
B.新罗全面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C.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较多
D.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8.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
宋政治的特点是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
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部分统治区域。下列机构中属于该王朝设立的是
宜政院钱地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行都指挥使司
D.安西都护府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