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页,满分 50分,考试时间 4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
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 960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 300 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
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这是纪录片《航拍中国》对祖国的介绍。读中国疆域图(图),完成 1-2 题。
1.“四季轮转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B.地跨低中高纬度,季节变化大
C.南北跨度广,气候差异大 D.地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好
2.“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见证我国海疆辽阔,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部位于北温带 ②全部位于北半球
③钓鱼岛及赤尾屿位于东海 ④最南端曾母暗沙属于南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读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图),完成
3-5 题。
3.各大菜系与所发源的省级行政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浙菜—福建省 B.徽菜—吉林省 C.鲁菜—山东省 D.闽菜—江西省
4.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不同的菜系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川菜口味麻辣与当地气候炎热有关 B.苏菜原料说明此地河湖众多
C.粤菜口味清淡与当地气候湿润有关 D.徽菜发源地地势平坦
5.为湘菜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设计一个宣传标志,以下哪个最合适( )
A. B. C. D.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将于 2024 年 2 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为加强该省冬季旅
游推广和冬运会宣传力度,各市将举办冰雪那达慕。出发前,小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旅游攻略。读内蒙古自治
区的植被景观变化图(图),据此完成 6-8 小题。
6.十四冬中有高山滑雪项目,图中具备得天独厚的滑雪条件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大兴安岭 D.天山山脉
7.小乐查找资料中发现内蒙古由东到西的植被景观分布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气温
8.下列小乐查找的图片中能表现那达慕盛会期间场景的是( )
A. B. C. D.
为应对我国人口趋势的新发展变化,2021 年 11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
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银发经济”。银发经济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新兴产业。读“2012-2022 年中国人
口变化曲线图(图 1)”和“2010-2020 年人口结构变化图(图 2)”,完成 9-11 题。
图 1 图 2
9.关于 2012年以来我国人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B.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C.我国劳动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D.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10.“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 )
A.医疗保健、养老服务 B.户外运动、网络直播
C.汽车销售、服务制造 D.休闲娱乐、仓储物流
11.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外,还可以( )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落实“多孩”生育政策 C.延长退休年龄 D.鼓励乡村人口进城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某校学生收集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表是学生收集的关
于丙省的谚语,图为中国雨带推移示意图(陆地上的阴影区为雨带),回答第 12-13 题。
节气 谚语
雨水(2023.2.19)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小满(2023.5.21)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芒种(2023.6.6)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
秋分(2023.9.23)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2.丙省“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中的“南风”是指( )
A.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B.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C.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D.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
13.结合图 6,秋分丙省如果出现“雷电闪”的现象,判断下列可能发生( )
A.甲省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B.乙省湖泊面积缩小,湖底露出
C.丙省境内发布洪水预警 D.丁省发生洪涝灾害,农业歉收
某学校组织了关于黄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并要求同学
们课前上网查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资料。图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表为黄河潼关站位
置及部分水文资料。据此完成 14-16 小题。
多年平均值 2021年值
年输沙量(万吨) 92100 17100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335.3 395.1
14.“黄河诗文”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流速较慢 D.有结冰期
15.根据潼关站水文资料,推测近年来黄河中上游地区( )
A.河流的年输沙量变大 B.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小
C.流域内水土流失减少 D.流域内植被破坏加剧
1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 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 年 9 月 7 日到 8 日,深圳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
大,给深圳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困扰和损失。读深圳暴雨后景观图(图),据此完成 17-19 题。
17.此次特大暴雨给深圳带来的灾害是( )
A.内涝 B.台风 C.沙尘暴 D.寒潮
18.遭遇上述灾害时,被困司机的正确做法是( )
①寻找隧道躲避风雨 ②放慢车速谨慎驾驶
③如遇大片积水路段,切勿贸然行进 ④如遇车辆涉水熄火,不再重启车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应对上述灾害,深圳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该( )
A.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B.加强寒潮监测预报预警
C.重视边坡稳定性的维护 D.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2022 年初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区——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次收鱼,引领我国
“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立体利用模式的发展。读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要素对比资料(表)、广东风电场规划
图(图),完成 20-22 小题。
比较要素 风速 年发电时数 建设成本 维护运营成本 使用寿命
陆上风电 近地风速小 2200h 左右 低 低 20 年
海上风电 海面风速大 3000h 以上 高 高 25 年
20.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优势( )
A.发电时数长 B.建设成本高 C.维护成本高 D.使用寿命短
21.广东建设海上风电场的有利条件包含( )
①经济发达,电力市场的需求大 ②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③靠近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频发 ④海域广阔,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模式有利于( )
A.解决珠三角地区供电不足问题 B.减少碳排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C.推进风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D.提高我国海洋空间的利用率
截至 2023 年 9 月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5G 产业园的建设是 5G 发展的重要支撑。读中国 5G 产业园分布示意图(图),完成 23-25 题。
23.我国 5G产业园的分布特点是( )
A.集中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 B.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C.均匀分布在每个省级行政区 D.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
24.影响我国 5G产业园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能源分布 D.自然环境
25.5G产业园对所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当地矿产资源消耗 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③推动生活方式的智能化 ④助力当地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26题 12分,27题 13分,共 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盐碱地是指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盐碱地 5 亿多亩,
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积极探索盐碱地的改造利用。在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当地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
控技术,利用盐碱地、河道滩涂、湖泊等建设鱼塘和温棚养殖基地,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
的“人工海水”,成功试养出多种优质“海鲜”,产品远销国内外,给历史悠久的新疆渔业注入了新活力。这
种“海鲜陆养”模式不仅为解决新疆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3 年中央财政支持新疆渔业发展项目资金达 8158 万元。
材料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及新疆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示意图(图 1),新疆水系分布图(图 2)。
图 1 图 2
(1)描述中国盐碱地的分布特征。(4分)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简析新疆利用盐碱地发展“海鲜陆养”的有利条件。(5分)
(3)有人认为“海鲜陆养”模式可以在全国其他盐碱地推广,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3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23 年 8 月 31 日,贵南高铁(贵阳至南宁)全线开通运营,设计时速 350 公里,高铁开通后贵
阳、南宁两地实现了 3小时互通,为“村村通公路”的贵州交通网再添有力的一笔。贵南高铁沿线喀斯特地貌
显著,岩溶、塌方等灾害多发,并穿过多个自然保护区,桥隧占比高达 90%,是西南艰险山区高铁设计和绿色
生态列车设计的典范。
材料二:贵南高铁沿线分布有 30 多个少数民族。本可以直线建设的高铁线路在环江特意“拐了一个弯”,
让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有了高铁站,原本闭塞的山区迎来新的发展生机。据统计,贵南高铁开
工以来,累计安排当地人员就业 4.2 万人次,购买租赁当地生产生活物资 30 亿元。
材料三:贵南高铁线路示意及环江段线路图(图)
(1)与公路运输相比,列举出贵南高铁的三个优势。(3分)
(2)推测贵南高铁在修建过程中需克服的困难。(4分)
(3)说明贵南高铁在环江段“拐了一个弯”的原因。(2分)
(4)简述贵南高铁的建设和开通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意义。(4分)
龙岗区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地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题 1分,共 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C B B C A D D A B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C A D D A B D B B D
二、非选择题(26题 12分,27题 13分)
26.(1)分布不均匀(1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或东北平原)(1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答“新
疆”或者“西北地区”)(1分)、华北地区(或华北平原)(1分)及东部沿海地区(1分)。(共 4分,“分布
不均匀”必答 1分,其他任答 3点得 3分)
(2)自然条件:河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有适宜水产养殖的天然水体;(1分)盐碱地资源丰富,有营造
人工海水的先天优势;(1分)多高山冰雪融水,水质好;(1分)
社会经济:“海鲜陆养”养殖技术先进;(1分)国内外海鲜市场广阔;(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渔业发
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分)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1分)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点 1分,且答案必须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共答对 5点即可)
(3)赞同。
理由:中国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海鲜陆养”使盐碱地得以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海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养殖技
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注:赞同理由侧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不赞同。
理由:各地自然条件(水域条件、土地盐碱化程度)不同,新疆的“海鲜陆养”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宜;各地“海
鲜陆养”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地饮食习惯不同,海鲜市场需求不同;沿海城市获取海鲜途径方便,不需
要“海鲜陆养”模式;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盐碱地改造更适合发展种植业。(注:不赞同理由
侧重“因地制宜”观念)(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言之成理即可。其中表达观点 1分,理由 1点 1分,答对 2
点即可,注意:若观点与理由不符,不得分)
27.(1)速度快;载货量更大;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更准时;更安全舒适。
(2)沿线喀斯特地貌广布,岩溶、塌方等灾害多发;
沿线山高谷深,跨越河流多,技术难度大;
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求高;
沿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修建成本高,资金投入大;
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等。
(3)高铁绕行水源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高铁联接毛南族聚居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高铁站选址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4)缩短黔、桂两省居民的时空距离,方便交通出行;
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两省客货流流通;
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和喀斯特地貌自然保护区,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