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这既…,也…”错误,“这”在选项中指代前文“主要方式”,与原文意思不同。保证了美国的能源安全,
奠定美国在国际油价定价中的主导地位的是盐穴60余口,石油储存能力超过7亿桶的储备量。)
2.C(“所以只能被舍弃”,理解错误,“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把弃掉的电能储存起来?”说明并非只能
被舍弃。)
3,C(A项,客观叙述我国在深邵地下空间储能方面的现状。B项,与最后一段没有必然的联系。D项,说法绝
对。C项,以技术创新破解储能难题,与最后一段观点契合。)
4,①盐穴是深部地下空间的代表之一,其中的盐岩具有物性稳定、渗透率低,损伤自修复、易溶于水和分布广等
特征,是大规模能源储备的理想地质体。②利用深部地下空间(盐穴)存储石油能够规避经济性差,安全性
低、占地面积大等利用地面储罐储油的缺点。(每点2分,能结合文中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5.①下定义:对地下储能进行了定义,并解释了其意义和重要性。②举例法:通过多个国家的石油储备案例,说
明利用盐穴进行储存的优势和普遍性。③作比较:对比地面储罐和地下盐穴的储存方式,强调了后者在经济
性、安全性和占地面积等方面的优势。④列数字:通过列举数据的方式,介绍了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与能湖
储存现状,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占比情况。(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6.C(“表明其情绪渐趋平和”错误。从原文来看,他的情绪一直没有平和,难受作为情节的阻滞点在于没有学会
《国际歌》,当冲破阻滞后情绪就恢复高昂。)
7,D(“在场景的描写中努力做到客观冷静”错。“熊熊的火光在苍穹被动着、不同的节奏齐吹、每个人都在歌
唱、四周的山谷回响着雄壮的歌声、波涛似的山头的影子像是在战栗”“从地里进裂出来似的照亮了全
场…”诸如此类的场景描写是饱含激情的,主观色彩浓烈。)
8.①“无声的歌”是主人公珍藏心中却从未唱出的《国际歌》;②“无声的歌”是不少革命者想唱而始终未能唱的
歌;③“无声的歌”是战斗的歌,代表着革命者“静悄悄”的斗争行动和坚定信仰:④“无声的歌”是挽歌,含有对
牺牲同志的缅怀;⑤“无声的歌”是团结之歌,歌领革命情谊,寓指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每点2分,答对两
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以“歌声”为线索,见歌、背歌、刑场听歌到延安听歌,始终围绕《国际歌》展开,不枝不蔓。②小说的发展,时
间相对集中,从傍晚到夜晚,六年前的事情以插叙的方式巧妙穿插其中。③小说的发展,空间相对集中,主要
集中在会场和囚车中,清晰明白。④以具有过渡,照应作用的语句提醒读者时空的转换。(每点2分,答对三
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ACD(原句意思:不行。人家喜欢一个人,总是希望对这个人有利。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
给他)
11.C(意思不同,“小人”是廉然明使用的谦词:“小子”是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12.B(“过于忠厚老实”不对,子产只是认为尹何太年轻,对他担任此职务特怀疑态度,“过于忠厚老实”是子皮对
尹何的看法。)
13.(1)我听说用忠于为善,能诚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损”“防”各1分,句意2分)
(2)大官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远而且轻视它。(“所以”“庇”“慢”各1分,句意1分)
14.晓之以利害,为然明讲清楚郑国人在乡校议政对施政的好处,同时也讲明一旦废除乡校将会给郑国带来的
危害。(3分)
15.A(“闲”字写出了春草的神态,给人以悠闲之感,在此处是为了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
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16.①浮云漂泊不定,远在天边,而诗人的家乡又在浮云之外,这种浮云缭绕、飘忽不定的景画蕴含着诗人因思
念家乡而产生的惆怅哀伤之情。(3分)②落日映照着长安城的宫楼,一片片宫阙投下了长短不齐的阴影,
此处的落照和阙影营造了衰败之气,蕴含着诗人面对国事艰难的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北海市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題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宇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进行环境装饰、情感表达、观念形塑的艺术形式和人文介质。千余
年来,中国年画的制作工艺、題材内容和社会功能也在一直不断地演进和变化。大致来说,传统年
画主要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现代年画主要通过机械印刷进行生产。因为应
年节的风俗所需而制,年画一直都是中国造型艺术中最为普及的文化消费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与“旧”相对的“新”年画。20世纪50年代的“新年画改造运动”,使得
“新年画”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文艺观和价值观的艺术载体,也是藉此开始,“新年画”开辟了与传
统年画迥然不同的新道路和新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语言的转变。在传统
年画中,人物的服饰、环境的道具等形式要素大抵处于叠合的状态,而在“新年画”中,这些造型
形式均以当下时代为符号。另外,大多数的“新年画”也吸收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造型手段及透视
观念,以侧重写实化的造型手法呈现出与传统年画大相径庭的面貌。二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总
体来看,传统年画与“新年画”创作风格体现为从古典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路径,“新年
画”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拉近了艺术审美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化功能
的转变。年画的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就其禳灾层面来看,传统年画体现了老百姓浓重的辟邪
祈福的文化心理,但“新年画”更多主张破除迷信、崇尚科学、鼓励勤劳团结、爱党爱国等时代公
德。四是销售及传播路径的转变。传统年画依靠民间市场进行销售,“新年画”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由政府的行政行为主导其销售和传播。
21世纪初期以来,年画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生态逐渐走低,究其原因:传统木版年画已基本
退出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空间,产业生态严重受挫,传统年画从民艺品逐渐向艺术收藏品转型。
同时,原本针对年画市场进行专门化创作的职业画家群体业已转型,其创作之源几近枯竭。作
为年画主要消费市场的乡村空间,年画供应也大大缩减。另外,与此前半个世纪以来的年画创
作相较,当下的“新年画”多数采用电脑组合或摄影的手段为之,美术性大大衰退,审美性式微。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