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13年的卷节,有一点和往年不同:这已是这一年里的第二个“新年”了。一个多月前,巾华民国
20232024学年怀仁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刚刚庆祝了建回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它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
“旧新年”。这反映了
()
历史试题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普通民众对西学的全盘接受
C.传统习俗受到猛烈冲击
),社会转型期新旧思想的杂糅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9,五四运动初期,上海英美租界当局常常表示对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的同情。从6月6日开始,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们将学生运动称为“骚乱”,禁止游行,集会,镇压一切罢工和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英类积界
符合题目罗求的。)
当问
1.某文化遗址发掘中,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农用器具:发现了大量堆积的粟
A,对北洋政府镇压政策的配合
B.对民问抵制H货运动的不满
米,有的厚达两米以上;家畜也有猪有狗,还可能驯养了鸡。由上述信息可知,当时
C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敌视
).对无产阶级书命扩展的担忧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卫.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10.如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剑作的漫画人树被斩伐,生机并
C.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行器制作以打制为主
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莲勃急。该漫画旨在说明
2.秦朝火亡后,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祝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面是分封诸工,并白立
A.日本侵华给中华比族带来灾雅
为西楚稀上:他认为“富贵不归枚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这主要反映了项州
()
B.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
1.日光远大
B.审时度势
.观念传统
),优柔综断
3.下表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救的部分观点,据此可如,这一时期
C,国共合作必将促成抗战的利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观点
处
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
11.如图为1948年.上.海进步纽织“漫画T学团”流动展览的吋政漫画救济物资,源源运
L东晋7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到是。该漫此表达出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L唐]慧能家疑问品第三多
.对关国援助救灾物资的欢迎
B对美国扶将反共玫策的声讨
.佛教深受主流思想影啊
B.出现儒道佛三教合·局面
C.对中美联合对日作战的赞美
).对:众依赖外援心理的批评
C.佛教徒依附」世俗政权
).政付借助佛教来维护统治
|2.新·国成立初期,上海郊区农村通过土改,农民普遍开展文娱活动,有的村成立读报小维,学
1.两宋时期,政府不仅颁布了一系列“通商惠工”的诏令和措施,而且允许上商杂类人中有“奇才异
时事。农民开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纷纷把神仙牌位推掉,换上毛主席像。这种状况
行卓然不群者”成举入仕。上述调整
A.钵现了重商里:念的盛行
A,促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广农村歧治新秩序的建立
C.增了科举取十的名额
D.实现了补会的公平公正
C.提高了工农群众文化知识水平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5,据史料记载,清彻“白增用奏折以后,皆高兵紫极,亲御丹毫,在延之臣,一词莫赞,即朱批谕旨
13.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一1955年向埃收购买3000多万
是也”。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中次购买1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乳女付590力英镑。新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制了地方权)
国这些举措意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确保了政治清明
A,加速工业化建设
B.转变外交的重心
6.某史学家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触人世界削
C.支特民族解放运动
D.声授不结盟运动
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
14.【952至195?年我回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苛特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艇而走险。”下列能够支撑该规点的是
1952·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
67.80%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53.00%
(.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出运动
42.80%
.下表所示为1372竿1$95年问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祝。据表可推知,这时期《
50.00%
2.0%
.
40D0
类刚
统计总数/家
30.00%
资本总数元
工人人数人
20.00%
100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126895
60000
0.00%
外国在华企业
6
4829000
31000
中外合小企业
1
629370
工农业总
国民总收
铁路通车里程
职工平均
农民取
A.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
乃.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龙抵制
A,国民经济凋整任务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战效显著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高一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2负,共6页2023~2024学年怀仁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A [据材料“农用器具……粟米……家畜”可知,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石制的农用器具,还发现了粟米、家畜,
据此推断,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生活逐渐稳定,故选A项。]
2.C [据材料“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可知,项羽取得咸阳后实行分封,说明项羽受“封建亲戚”传统观
念的影响,据材料“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可知,项羽受“衣锦还乡”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材料反映了项
羽的观念传统,故选C项。]
3.A [据材料“奉亲”“敬君”“孝”“义”等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观点中包含了儒家部分伦理道德,体现了
这一时期佛教发展深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故选A项。]
4.B [据材料“通商惠工”“允许工商杂类……应举入仕”可知,“通商惠工”有助于商业的发展,允许工商业者通
过科举走入仕途,有助于他们跻身统治阶层行列,这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项。]
5.C [根据材料可知,奏折制度施行以后,皇帝可以直接对大臣下旨,臣子不能有丝毫修改,皇帝对奏折的批复
就相当于圣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在廷之臣的决策权,这说明奏折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
6.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军事失利,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
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此后,清政府对内压榨人民,对外委曲求全,而大幅增加的苛捐杂税最终导致贫
苦农民铤而走险,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故选A项。]
7.B [据表格信息可知,1872至1895年间,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数量、资本总数、工人人数均高于外国在华
创办的企业和中外合办的企业,表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有利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故
选B项。]
8.D [据材料“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并结合所学可知,1913年,中国正值向近代社会的
转型时期,“新新年”“旧新年”体现了传统习俗观念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故选D项。]
9.D [五四运动初期,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从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开始,工人阶级成为运动
的主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风潮席卷全国,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英美租界当局的行为
反映出其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扩展的担忧,故选D项。]
10.D [据材料“台儿庄战役后”“生机并不息……气象何蓬勃”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
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该漫画创作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旨在说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精神品质,故选D项。]
11.B [在漫画的左下角,一个饿得骨瘦如柴的老百姓端着讨饭用的破碗,眼看着“救济物资”产生了疑问,因为
头顶上是写着“US”字样的美国炮弹,却不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粮食,这幅漫画揭露从美国源源运到的所谓
“救济物资”,原来都是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军用武器,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声讨,故选B项。]
12.B [据材料可知,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拥护毛主席,这
会促使农民认同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农村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故选B项。]
13.C [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西方对埃及进行经济封锁,新中国作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份
子,通过自身的行动支持埃及民族独立运动,故选C项。]
14.B [据图示“1952—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可知,1952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都较
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953—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社会面貌,故选B项。]
15.A [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文体工作者,20世纪9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演艺明星,
这是因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传媒行业日益市场化、商
业化,A项正确。]
16.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
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具体成果,故选D项。]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第1页,共2页
{#{QQABIQoAgggIAAIAAQgCQwX4CgGQkBGACAoOABAEsAAACRFABAA=}#}
17.(1)危机:人口凋零;百姓徭役沉重;受到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刑罚过于严苛;统治阶级内部不稳定。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材料二看到了“贞观之治”对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其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
固了国家统一。(4分)但没有看到其局限性,如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人民穷困的
处境等。(2分)
18.(1)条约:《南京条约》。(2分)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分)
(2)特点: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张至整个东部沿海;向长江沿岸的内陆地区延伸。(4分)
影响: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利于深化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促进国人的
思想解放;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材料一为个人回忆,虽亲身经历,但受个人局限,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事件的细节。(2分)材料二为当时
报刊报道,为研究五四运动的第一手资料。(2分)
(2)历史事实: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是主体;部分学生
在集会时被捕;火烧曹汝霖住宅。(6分,任答三点即可)
结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分)
20.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封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国民经
济恢复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展开。
在此背景下,山东铝厂建成投产。(4分)
这封报捷书信反映了建厂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获得的指导帮助以及建成投产的重大意义,同时表达了全厂职
工继续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4分)
山东铝厂的建成投产有利于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
平,体现了艰苦奋斗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4分)
这封报捷书信作为一手史料,对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与中苏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2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第2页,共2页
{#{QQABIQoAgggIAAIAAQgCQwX4CgGQkBGACAoOABAEsAAAC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