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7 10: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5讲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 考点梳理
①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重点朝代要分析)以及趋势
例如: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宋交子、明清白银货币化
②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原因及影响
③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比较
命题点 考题取样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2023浙江T5;
2022湖北T3;
2021海T22;
2020.7浙江T25;2020全国卷ⅢT24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023湖北T15;
命题分析 预测 1.分析:高考注重深层解读古代中国货币演变的历程,探究其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预测:古代中国货币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文化特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等可能成为重点考查内容。
时期 特点
原始时期——西周 海贝、骨、石仿制贝,商朝后期,铜铸币
春秋战国 各国使用各式各样的铜铸币:圜钱、布币、刀币等
秦——汉初 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汉武帝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
唐 唐初铸开元通宝/开通元宝,不再标识重量;柜坊、飞钱
北宋 出现年号钱,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 纸币为主,元末恶性通货膨胀
明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清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清晚期 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成立后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币制改革,法币
1948年币制改革,金圆券
解放区及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币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演变的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
探究二:探寻货币演变动因
2. 币制的统一问题
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但并没有完全由中央统一铸造
影响:①对经济: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②对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③对文化: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④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是中国计重货币(文书重量)的开端。
汉朝:五铢钱
原因:①货币制度混乱,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①实现全国货币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③确立五铢钱制,使铜币体制规范化,使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宋代:交子等纸币为辅币,与铜币兼行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纸币更轻便易携带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⑤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出现的原因:
(1)国内:
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②白银本身的特性(自身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赋役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 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需求使用量增大(根本原因)
(2)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
积极:①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役制度改革;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③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消极:①影响了社会风气;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二)近现代货币的演进
时期 表现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民国初期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政府时期 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③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 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④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 ①货币体系: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②人民币地位: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导致白银外流;
③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国家金融的控制和垄断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内容①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②统一发行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③实行“外汇本位”制。
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全国货币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遏制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③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④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⑥促进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
弊端:①官僚资本借此聚敛起巨额财富;
②为后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埋下了隐患。
③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原因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频繁复杂;英国经济实力最强大 吸取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的教训;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建立 1816年;英国 1944年;美国
适用国 英、美、法、德等 美、中、英等44国
特点 自由结算流通;含金量汇率;各国货币均与黄金挂钩;英镑中心(含金量最高) 金汇兑本位;美元兑金(美金);固定汇率;双挂钩原则;美元中心
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WB)
作用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加强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崩溃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黄金储备减少。 表现: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 影响:英镑、法郎、美元各自为政,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引发世界大战 原因: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②欧洲、日本的崛起
③朝战、越战的拖累④危机“滞胀”影响 ⑤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 ⑥石油危机
表现:1971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浮动汇率
影响:美元地位下降,但仍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人民币的影响上升。
国际货币体系
命题点 考题取样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023浙江T5;
2022北京T19;
2021辽宁T5;
2021福建T4;
2021广东T4
关税制度 2021山东T7
个人所得税制度
命题分析 预测 1.分析:高考多以微视角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对近代关税制度的影响。
2.预测: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和关税制度可能仍是考查重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时代背景和作用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命题点。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 考点梳理
①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化的规律、原因、影响
②理解唐朝两税法
③理解明朝一条鞭法
④理解清朝摊丁入亩
⑤理解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朝代 制度 特点
秦 田赋、人头税、徭役 泰半之赋
汉 田赋、人头税、徭役 舍地而税人
魏晋隋 租调制 与均田制配合
唐朝 初期 租庸调制 纳庸代役
晚期 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宋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官府募人代役
明 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清 摊丁入亩 废除人头税
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历程
特点:人丁为主 土地财产为主;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繁杂 简化;不定时 定时;强制性 纳庸代役 纳银代役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
经济:(1)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土地兼并、户籍混乱等导致赋税无法征收,财政危机。
政治(3)农民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维护统治、缓和社会危机。
特别总结
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2、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3、增加财政收入;
4、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不同点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一条鞭法
背景 的实行 严重的 使 制无法推行;为解决政府 困难 发展, 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由于 ,统治危机加深
征税项目 分 、户调和力役,可“以 代役” 分 和地税,手续 ,“ ” 合并,取消力役,由政府雇人
征税标准 以 为主 从人丁为主转为 为主 由 分担
征税次数 每年征收一次 每年分 两季征收 合并,减少了征税次数
课税形式 以 缴纳 地税征实物,户税纳钱 由实物改为
相同点 ①相对减少了 、保证了农民的 ②增加了政府的
比较租庸调制、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的异同?
均田制
田租

人丁
实物
土地兼并
均田
财政
户税
简化
量出制入
财产
夏、秋
商品经济
白银
吏治腐败
赋役
代役
丁、田
赋役
征银
农民的负担
生产时间
财政收入
时期 (完成填空)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②存在 并立的现象
近代 ① 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 ,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②1927年 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 》。
③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 ”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现代 ①直到 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统一了 制度。
③ 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建设。
④1987年,颁布《 》,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
鸦片
关税自主权
南京国民
进口税暂行条例
改订新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关税
1985
法制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要提升形象,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一战后,英美日对华政策调整
影响:
①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④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个人所得税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稳定;
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参考答案: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基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其主要问题如栏目中提供的材料所示。因此,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
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
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拓展小结】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