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6 15:22:46

文档简介

侯马市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材料中汉初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社会残破的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了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
A.增兵开荒 B.免除农民赋税 C.免除徭役 D.休养生息政策
(时间 70 分钟 全卷满分 75 分) 8.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三 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1)【汉字魅力】点亮笔墨“美心”。观察下面的图片,简述文字书写载体有什么
题号 一 二 四 总分
17 18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变化?归纳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势。(4 分)
9.对如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得分 A.诸侯强大威胁到中央
B.帝后之间的矛盾激化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 D.母后主政皇帝无实权
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空格内。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商朝甲骨文 西周金文 秦朝小篆 汉朝隶书 魏晋行书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
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代印度
答案 B.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C.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
1.观察右边这幅《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2)【经典古籍】彰显智者“仁心”。从孔子的名言中感受何为“仁”?其思想智
D.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指出农耕遗址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慧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
11.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
A.满天星斗较为广泛 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王羲之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C.北京人遗址内涵丰富 12.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公元208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还可以表述为
2.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我国最早的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 A.公元 2 世纪初 B.公元 2 世纪末 C.公元 3 世纪初 D.公元 3 世纪末
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13.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
A.饮食习惯不同 B.自然环境不同 C.生产工具不同 D.生产技术不同 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3.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 A.西晋统治政策有利于人口迁徙 B.鲜卑与匈奴是内迁民族的主力 (3)【科技发明】见证科学“真心”。请分别写出下面纪念邮票和纪念银币中人物
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C.少数民族寻求证明统治合法性 D.内迁少数民族已全部完成汉化 的主要科技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的影响。(4分)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4.贾思勰在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
4.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 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这体现了贾思勰
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A.敢于创新的精神 B.积极乐观的品质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C.百折不挠的毅力 D.求真务实的态度
5.“(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 15.学习历史要关注单元主题和课题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结构。下列思维导图中的单元
大败……”材料反应的社会特征是 主题应是
A.国家统一 B.王室衰微 C.民族交融 D.变法图强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 16 图一 蔡伦纪念邮票 图二 祖冲之纪念银币课 三国鼎立
6.都江堰(见下图)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主要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主题: 第 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功能是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______ 第 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A.防洪灌溉 B.南粮北运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C.军事交通 D.经济交流
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材料一 据北京周口店遗址考古研究发现,北京人在周口店生活的时间距今约 70 万—
17.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20 万年。对出土的的 40 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复原得出,68.2%死于 14 岁前,超过
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50 岁的不足 4.5%。 ——摘自周口店博物馆信息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二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方汉高
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相对 图一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图二 秦朝形势图 图三 西汉形势图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方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
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渐演变为大型复杂的社会,这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 历史奉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
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
时代。
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治霸陵(汉文帝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
——司马迁《史记·文帝纪》 任务二 【解读史料——见证多元一体】(4 分)
材料四 (2)“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
2021 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 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有何具体措施(至少写 2
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 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① ③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 材料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② 文帝陵陶俑 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
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 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
(1)材料一反映了北京人的什么现象?请通过北京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说明这一现
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 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
① ② ③
象。(4分) 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 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
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 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
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 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夏曾佑先生称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百
(2)材料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交通
代之帝王”?(4分)
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任务三 【阐述史实——书写统一格局】(7 分)
(3)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材料三与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以“国家统一”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
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2分)
夏朝建立 秦统一中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宋书》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七年级(1)班的王老师以
“民族交融,国家统一”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观察地图——认识疆域拓展】(4 分)
18.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阅读下列材 (1)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和秦朝采用什么政治制度加强对全国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的统治?比较图二和图三,指出二者的最大不同之处,并说明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密---------------------------------------封-------------------------------------线--------------------------------侯马市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B B A D A C B B C C D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16.(1)载体: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简帛——纸(2 分)
发展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2)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自己不愿意
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
影响:成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
会就和谐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 分)
(3)蔡伦:改进造纸术。(1 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
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
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位数字(1分)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1 分)
(写出祖冲之其他方面的科技成就及影响也可得 2 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1)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1分)②商鞅变法;(1分)③奴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1 分)
(2)丝绸之路,(1 分)作用: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
交流;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答出符合题
意的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3)现象:江南地区的开发;(1 分)主要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
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辛
勤劳动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3分)
18.(1)现象:①北京人个体寿命短,(1分)②但群体存在时间长的现象。(1 分)
说明:①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还常有动物出没,生产工具落后等因素造成北京人个体寿命
短(1 分)②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
熟;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过群居的生活;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
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这些因素使北京
人群体存在的时间长。(1 分)
(2)秦始皇的贡献:在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度、三公制、郡县制;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 1分)
汉武帝的贡献: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答出其中一点即
可得 1分)
影响: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创新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稳固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推
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秦始皇和汉武帝被称为“百代之帝
王”。(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3)信息:①司马迁记载历史的真实性;②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等;(答出符合题
意任意一点得 1 分)关系:材料四的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材料三的文献记载。(1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1)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 分)秦朝通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 分)不同: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大,延伸到了西域。(1 分)
原因: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 分)
(2)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等措施。(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因素:①民族交融;②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③历代统治者实行正确
的民族政策;④统治者进行的改革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 1分)
(3) 国家统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主流。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 221 年,秦
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东汉末年,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
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是分裂时期,但三国在各自区域内发展经济,孕育了统
一的趋势。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总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既有统一格局,又有分裂局面,但统一是主流。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 3 个史实及
其影响建立联系,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 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