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生态系统
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地位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QA
营养方式
生物类型
实例
作用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异养生物
绿色植物、蓝细菌、化能自养生物
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
腐生细菌、真菌、腐食动物
草、颤蓝细菌、硝化细菌
菟丝子、结核杆菌、新冠病毒
枯草杆菌、秃鹫、蜣螂、木耳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1)三类“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名师解读
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
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成分
营养结构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大型食肉动物
绿色植物
肉食性动物
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
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形成原因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
特点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功能
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A
1.(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可直接联系,消费者无关紧要
C
3.(2022·广东卷,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B
4.(2023·河北石家庄调研)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生态系统
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来源
生产者的能量源头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消费者的能量来源
流动
途径
形式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
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太阳能)
捕食上一营养级获得
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起点
过程
散失
去路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未被利用的能量
遗体和残骸
被分解者利用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转化
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大部分散失
呼吸作用
热能散失
呼吸作用
热能散失
遗体、残骸
粪便
遗体、残骸
未被利用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热能散失
粪便
D
1.(2023·重庆南开中学调研)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
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来源
流动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
化学能
去路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未被利用的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热能无法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
原因
各级营养级有呼吸消耗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有部分流向分解者
原因
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只有当下级生物体积较大,而上级生物体积较小时,数量∕生物量金字塔才可能出现倒置(比如生产者为树木,而上级消费者为植食性昆虫),但能量金字塔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下窄上宽的情况。
C
2.(2023·河北邯郸期末)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种群,各种群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情况在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链)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四个种群构成两条食物链
B.甲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小于第三营养级
D.乙的个体数量大于甲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86 12 1.1 0.9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来源
流动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
化学能
去路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未被利用的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应用
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
3.(2023·湖北襄阳五中调研)在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等于其同化的能量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B.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C.动物粪便、残落物及遗体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都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
D.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都大大提高
2.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只显示部分)。
牧民通过养羊获取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经测算发现羊的同化量远小于草同化量的1/10,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羊属于第二营养级,该营养级还有食草昆虫和鼠等多个种群。
【情境推理·探究】
【能量流动的定性分析模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粪便量
【能量流动的定性分析模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粪便量
6.(2023·江西南昌调研)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限时强化练】
【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模型】
【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模型】
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某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最值”计算
①效率
最低效率
最高效率
10%
20%
②能量
逐级
递减
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过程损耗的能量越少
玉米
鸡
人(小明)
已知现有玉米五十斤(860KJ∕斤):①小明最多能获得多少能量?②至少能获得多少能量?
10.(2023·河南名校联盟)绿色办奥,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CO2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冬奥会充分利用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所有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从碳循环角度回答,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延庆赛区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1)]。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减少CO2排放(或“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直接
【限时强化练】
流入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a-1),初级消费者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为________(J·cm-2·a-1)。
180
3
(3)张家口赛区的森林中自下而上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________,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林人补植补造,浇水排涝,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性有害动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这属于__________防治。
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改变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答出“降低出生率”即可)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