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B 6.D 7.B 8.C 9.D 10.B 11.A 12.D 13.C 14.C 15.C 16.D
17.(1)历史信息:三教并行且相互影响;武则天时期,政局曾出现动荡;统治者重视网罗人才;天文学发展克服瓶颈,取得突破。(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
僧一行:成功主持历法修订;成功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郭守敬:创制和改进天文仪器;主持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活动;主持编定《授时历》,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性。(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有利因素:国家的统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前代科学技术的积淀;科学家个人的才能和努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发展需求。(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不同点:明中后期由政府或地区性商人组织(商帮)主导,晚清时期由外国资本和洋行主导;明中后期的外贸和国内农村、市镇经济联系紧密,晚清时期的外贸与国内基层市场联系薄弱;明中后期中国出口商品具有技术优势,晚清时期外国对华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更高;明中后期的外贸深受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影响,晚清时期的外贸则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历史影响:有利于缓和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密切了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域的物质文化交流。(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抵制;华商民族意识的增强;列强销售模式(商品输出策略)的调整;中西语言文化的隔阂。(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依据:明确而坚定的共和宗旨;面向大众的宣传工具;相对完善的组织机关;主要以议会为斗争平台;与同盟会类似的建党历程(被同盟会视为联合的对象)。(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隐蔽化;方式灵活;关注基层;注重对党费的管理。(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恢复;有利于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革命信念;有利于国统区地下斗争的开展;积累了革命宣传和组织建设的经验。(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
阐述: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人民币印制技术相对落后,采用的防伪方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在苏联的援助下加快,第二套人民币中的部分面额纸币由苏联帮忙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印制技术同国际接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逐渐摆脱对苏联的依赖,建立了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印钞机在部分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人民币与主流国际货币相比仍“个性”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参照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将盲文引入货币,防伪工艺逐渐实现和国际主流货币的接轨,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不断提高人民币的机读性能,这助推了人民币走出国门,为经济全球化作出更大贡献。(8分)
综上所述,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在独立自主印制、发行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2分)
(“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围绕人民币技术含量提高、币值增大、使用便利化程度提高等线索拟定论题,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如
合题目要求。
1.“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在春秋以前,官僚依附于贵族,类似贵族的管家或管事。春秋战国时
部
如
期,官僚逐渐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并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职权。这一转变有利于
长
A,专制政体的建立
B.王室地位的稳固
C.统一大业的实现
D.华夏认同的强化
2.汉代画像石除了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外,也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不仅
包括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汉代及此前各时期的忠义故事、孝行故事、“列女”故事(主要反映
骆
贞烈事迹)也蔚为大观。由此可知,汉代画像石
拓
A阻碍了造纸术的推广
B.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C.题材受“清议”的影响
D.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
解
3.图1所示为大业五年(609年)和贞观十三年(639年)官方在籍人口的对比情况(单位:人)。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4600
余万
A唐初人口隐匿现象严重
1200
余万
B.隋朝经济水平远超唐朝
墨
大业五年
贞观十三年
C.唐朝的疆域比隋朝更小
(609年)
(639年)
D,藩镇割据导致人口锐减
图1
4,唐代法律无条件维护男性家长(族长)在子女婚烟方面的决定权,但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士
族家庭也多会考虑子女(尤其是女儿)自已的意见:但大多数离婚妇女的改嫁往往由父母或公
婆包办。这些现象主要缘于唐代
苏
A.社会风气的开放
B.士族阶层的没落
C.妇女地位的下降
D.封建伦理的影响
【2023一2024学年第-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24-176A·
5.辽金以来,直至元初,长安、洛阳逐渐衰落,开封也在金、元(蒙古帝国)两次南下的兵祸中衰
败。到了元初,关中、河洛地区不再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受此影响,元朝
A.推行劝农政策
B.调整运河线路
C.持续向南扩张
D.创立行省制度
6.表1所示为清朝前中期针对边疆民族或民族地区制定的专门法举例。清廷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表1
形式
法律文件
例和则例
《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软定理藩院则例》《钦定回疆则例》
章程
《的定西藏善后章程》《布特哈打牲处章程》
令
《苗民禁婚令》《永除贵州古州等处苗赋令》
事宜
《的议藏中各事宜翼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禁约
《禁约青海十二事》
A因地制宜地开发边疆
B.优待各民族上层分子
C.保证民族地区的稳定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7.晚明时期,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著作让中国的士大夫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些传教士
带回欧洲的中国文献的拉丁文译本和他们在中国经历的回忆录也在欧洲学者中引起了强烈
反响。这表明晚明时期
A.西学东渐领域扩大
B.中西文化相互影响
C.西方宗教传播受阻
D.传教土是殖民帮凶
8.福州船政局的工人在生产和生活上要受员绅“统制”,佣工、杂工“受兵法部”支配,设什长、队
长,他们所住之处“略如营房”,若“工役有犯”则要按军法惩处。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A,雇佣劳动关系的发展
B.近代工人阶级的产生
C,军事工业管理的官衙色彩
D.战争对近代化企业的刺激
9.表2所示为清末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累计)。留日学生人数激增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表2
年份
1896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年初)
1902(9月)
1903
人数/人
13
61
147
161
274
579
1058
1300多
A.近代学制的颁布
B.洋务新政的开展
C.民间经济的发展
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未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24-17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