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6 16:44: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成绩为零分,作文也仅仅写了三句时髦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常规,这位考生绝对与青岛大学无缘。
不过,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青岛大学主考官闻一多先生。闻一多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非凡的文学潜能,力荐学校将这位青年破格录入青大外文系。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我国诗坛的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就是本文的作者。
情境导入
1945年抗战胜利后,闻一多先生积极地投身到“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办方为了闻先生的安全,并没有安排他发言。但闻先生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痛斥了国民党的统治。下午,他又主持召开了《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李公朴被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在返家途中,闻一多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又写作了本文,介绍了闻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感人事迹。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理解文章内容
4
赏析文章语言
5
思考探究
6
课堂小结
7
作业
8
教学环节
字音字形
宵( ) 楷( ) 硕 ( ) 秩 ( )
卓 ( ) 迭 ( ) 漂 ( ) 校 ( ) 赫 ( ) 澎 ( ) 裁( )
弥 ( ) 锲 ( ) 兀兀 ( )
窥 ( ) 沥 ( ) 衙( )
迥 ( ) 慷慨 ( )
xiāo
kǎi
zhuó
shuò
dié
piǎo
jiào

pénɡ

qiè
kuī

zhì
cái


jiǒnɡ
kānɡ kǎi
检查预习











仰之 高
而不舍
穷年
目不 园
尽心血
群蚁排
乎不同
淋漓

漂泊( )
漂亮( )
漂洗( )
piǎo
piāo
piào

校正( )
学校( )
jiào
xiào

斗转星移( )
斗争( )
dòu
dǒu
形近字
( )而不舍
锲 qiè
( )约
契 qì
锲 契
呕心( )血
沥 lì
( )在目
历历 lì
沥 历
( )起
迭 dié
折( )
叠 dié
迭 叠
多音字
检查预习
词语解释
炯炯:
澎湃: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检查预习
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舍弃。
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后世用“目不窥园”
形容埋头读书。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
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慷慨淋漓: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整齐地排列。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词语辨析
检查预习
硕果 成果
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 ,他开心地笑了。
老科学家一生 累累,可是为人却十分谦逊。
成果
硕果
相同点 都指成就。
不同点 “成果”指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硕果”指巨大的成果,比喻难得而仅存的人或物。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
2.赏析细节描写,品味诗意语言,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难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被称为“农民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老马》,诗集《烙印》等。
知识必备
人物链接
闻一多 (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学者: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知识必备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青岛求学,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1980年又写了本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传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文学常识
知识必备
通过文章题目,你知道作者主要写什么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整体感知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分别写了什么事情?怎么写的?
理解文章内容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过渡:承上启下
总结
作者选取了人物哪些言行片段来展现他的这两个方面的?
编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学者
革命家
通过这些片段,能看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锲而不舍、严谨治学
言行一致、英勇无畏
赏析文章语言
作者是怎样表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的?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细节描写
写闻一多先生因一心钻研古籍而无暇顾及自己生活的情形,表现了他专注的状态和刻苦的精神。
连用四字短语
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心血一滴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石精神。
合作探究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
“群蚁排衙”是对“密密麻麻”进行了补充,写出本子上的小楷不仅密集,而且整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一丝不苟。
细致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展现出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勤勉。
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动作、语言描写。描绘了闻一多先生“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细节描写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执着、务实精神。
“钻探”一词比“钻研”“研究”词义程度更重,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和研究之深。
比喻修辞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这句话化用典故来形容闻一多先生对于古代典籍钻研兴致勃勃,执着坚韧,这是对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赞美。
使用对句的形式
字数基本相同,文意相对的语句
诗意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锉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作为学者,他专注于古代典藉研究,潜心探寻救国救民之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他以笔为枪唤醒国民、反对独裁,在群众大会上痛斥特务,该“说”时绝不沉默。
作为学者,他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刻苦钻研唐诗和《楚辞》《周易》《诗经》等;作为革命家,他更是亲笔起草传单,亲身参加游行,“明知凶多吉少”,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闻一多先生“做”得果决坚定,“做”得执着勇敢。
议论式收尾
体现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
思考探究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彼此有怎样的关联?
闻一多及其所处的年代
1930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
1932年秋—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回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资料卡片
结合课文和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对于“说”和“做”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研究,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后期,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政府腐败,百姓痛苦,先生对于社会认识发生了变化,进而有了另外的选择就是以笔为枪,积极投身民主运动,为革命呐喊,前后行为的变化都是他救国爱国精神的体现。两者是彼此关联,相互贯通的。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大勇的志士,更是伟大的爱国者。
课堂小结
本文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仿效。
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
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承上启下)
写作特色
选材精当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精于剪裁
研究唐诗详写,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略写。
关于闻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阅读下面的文章,感受作者的精神追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死水》
作业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了解作者背景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赏析诗歌意象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着诗人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得出精神追求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