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13 11:08:56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夜晚路 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夜晚路 人经过一盏路灯时,距离先由远到近,后由近到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C符合题意.
选填C
【分析】人距离灯光越远,影子越长,距离灯光越近,影子越短。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105Pa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所以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否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因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由托里拆利实验可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mmHg产生的压强,约为1.01×105Pa,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大小要有基本的认识。
3.下面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影 B.水中倒影 C.日食形成 D.小孔成像
【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手影、日食形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
故选B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 (  )
A.蜡烛正立的虚像 B.蜡烛倒立的实像
C.蜡烛正立的实像 D.小孔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点燃的蜡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塑料薄膜上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
故选B
【分析】小孔成的是实像,且是倒立的。
5.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A.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C.月亮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答案】D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光源是指能够发光的物体,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反射阳光的平面镜和月亮看起来很亮,但都不是自行发的光而是反射的光线。
故选D
【分析】光源应该是自行发光的物体。
6.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树叶之间有缝隙,太阳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会汇聚在一起,形成太阳的实像。
故选A
【分析】太阳经过树叶间的空隙形成的实像在地面上。
7.俗话说:“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其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能通过透明物质 D.光的镜面反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是指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叶子时,光无法透过叶子而射入人的眼睛,人就无法看见物体。
故选A
【分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8.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在井底O点处“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是枯井,光沿直线直接射到井底青蛙的眼中,即O点处。所以,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故选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这是因为(  )
A.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
B.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D.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
【答案】D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是因为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形成的;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故选D
【分析】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正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故选A
【分析】清楚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
1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高度约3×109nm
B.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约340m/s
C.此时考场内大气压约为3个标准大气压
D.正常人体平均温度约42℃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m=109nm,3×109nm=3m,教室高度约3m接近实际情况,A选项符合实际;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B选项不符合实际;
室内大气压通常约1个人标准大气压,C选项不符合实际;
正常人的体温约37℃,D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要有基本的认识。
12.下列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被折断了
B.自行车尾灯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水中的倒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插入水中的铅笔被折断了,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将入射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项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基本光学现象,属于基础题。
13.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
故选A
【分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4.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选C。
【分析】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5.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  )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答案】D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太阳能发光,是恒星,行星不发光,我们看到它们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彗星自身也是不发光的。
故选D
【分析】恒星是能发光的星体,属于光源。
16.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后,仍能看到指示灯闪烁,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D
【分析】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关于以下成语中的“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1)形影不离;(2)湖光倒影;(3)毕业合影;(4)立竿见影;(5)杯弓蛇影
A.(1)(2) B.(3)(5) C.(3)(4) D.(2)(5)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水中鱼影、毕业合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水中倒影、杯弓蛇影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立竿见影、形影不离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所以只有(2)(5)形成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选D
【分析】影的形成的光学原理各不相同,需要引起注意,不能觉得所有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8.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要把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来观察路侧的情况,以免发生危险。
故选B
【分析】夜间行车如远光灯光线突然消失不再出现,可判断前方有路口或弯道;如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可判断前方是弯曲道路;如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可判断前方是坡路。
二、填空题
19.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太阳,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答案】太阳、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光源的光,不属于光源。
【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0.如图所示,将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像距与物距有关,在像距不变时,物距越大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距减小,则像的大小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分析】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2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   米.
【答案】大;1700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所以,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s=vt=340 m/s×5s=1700m。
【分析】光的传速度比声音要快,利用S=vt即可求出距离。
22.2014年10月9日,无锡的很多市民在自家阳台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此次月全食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月食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地球运动到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关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三、简答题
24.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它们的一种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答案】都能在空气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声音和光的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等;
声音和光的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音不是电磁波等。
【分析】根据声音和光在传播过程的特点和它们产生的现象进行比较后解答。
25.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答案】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传播的,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当光和声音传播相同的距离,由S=vt可知光用时比声音短得多.所以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分析】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利用S=vt即可分析出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大小关系。
1 / 1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夜晚路 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105Pa
3.下面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影 B.水中倒影 C.日食形成 D.小孔成像
4.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 (  )
A.蜡烛正立的虚像 B.蜡烛倒立的实像
C.蜡烛正立的实像 D.小孔的实像
5.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A.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C.月亮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6.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7.俗话说:“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其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能通过透明物质 D.光的镜面反射
8.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在井底O点处“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这是因为(  )
A.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
B.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D.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
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正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1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高度约3×109nm
B.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约340m/s
C.此时考场内大气压约为3个标准大气压
D.正常人体平均温度约42℃
12.下列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被折断了
B.自行车尾灯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水中的倒影
13.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4.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
15.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  )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16.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17.关于以下成语中的“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1)形影不离;(2)湖光倒影;(3)毕业合影;(4)立竿见影;(5)杯弓蛇影
A.(1)(2) B.(3)(5) C.(3)(4) D.(2)(5)
18.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
二、填空题
19.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太阳,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20.如图所示,将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2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   米.
22.2014年10月9日,无锡的很多市民在自家阳台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此次月全食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23.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
三、简答题
24.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它们的一种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25.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夜晚路 人经过一盏路灯时,距离先由远到近,后由近到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C符合题意.
选填C
【分析】人距离灯光越远,影子越长,距离灯光越近,影子越短。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所以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否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因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由托里拆利实验可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mmHg产生的压强,约为1.01×105Pa,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大小要有基本的认识。
3.【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手影、日食形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
故选B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点燃的蜡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塑料薄膜上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
故选B
【分析】小孔成的是实像,且是倒立的。
5.【答案】D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光源是指能够发光的物体,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反射阳光的平面镜和月亮看起来很亮,但都不是自行发的光而是反射的光线。
故选D
【分析】光源应该是自行发光的物体。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树叶之间有缝隙,太阳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会汇聚在一起,形成太阳的实像。
故选A
【分析】太阳经过树叶间的空隙形成的实像在地面上。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是指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叶子时,光无法透过叶子而射入人的眼睛,人就无法看见物体。
故选A
【分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是枯井,光沿直线直接射到井底青蛙的眼中,即O点处。所以,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故选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答案】D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是因为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形成的;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故选D
【分析】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10.【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故选A
【分析】清楚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
1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m=109nm,3×109nm=3m,教室高度约3m接近实际情况,A选项符合实际;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B选项不符合实际;
室内大气压通常约1个人标准大气压,C选项不符合实际;
正常人的体温约37℃,D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要有基本的认识。
12.【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插入水中的铅笔被折断了,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将入射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项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基本光学现象,属于基础题。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
故选A
【分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选C。
【分析】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5.【答案】D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太阳能发光,是恒星,行星不发光,我们看到它们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彗星自身也是不发光的。
故选D
【分析】恒星是能发光的星体,属于光源。
16.【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后,仍能看到指示灯闪烁,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D
【分析】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水中鱼影、毕业合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水中倒影、杯弓蛇影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立竿见影、形影不离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所以只有(2)(5)形成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选D
【分析】影的形成的光学原理各不相同,需要引起注意,不能觉得所有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要把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来观察路侧的情况,以免发生危险。
故选B
【分析】夜间行车如远光灯光线突然消失不再出现,可判断前方有路口或弯道;如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可判断前方是弯曲道路;如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可判断前方是坡路。
19.【答案】太阳、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光源的光,不属于光源。
【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0.【答案】变大;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像距与物距有关,在像距不变时,物距越大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距减小,则像的大小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分析】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21.【答案】大;1700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所以,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s=vt=340 m/s×5s=1700m。
【分析】光的传速度比声音要快,利用S=vt即可求出距离。
22.【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月食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地球运动到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关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4.【答案】都能在空气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声音和光的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等;
声音和光的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音不是电磁波等。
【分析】根据声音和光在传播过程的特点和它们产生的现象进行比较后解答。
25.【答案】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传播的,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当光和声音传播相同的距离,由S=vt可知光用时比声音短得多.所以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分析】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利用S=vt即可分析出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大小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