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7 14: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第二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单选题
1.在眼球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瞳孔
2.人体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
A.视网膜 B.视觉中枢 C.视神经 D.眼球
3.小刚扁桃体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几天后感觉耳朵疼,经检查是患了中耳炎。病菌从口腔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A.听小骨 B.耳蜗 C.外耳道 D.咽鼓管
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配戴的近视眼镜属于(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变色镜 D.凸透镜
二、填空题
5.近视患者可通过配戴   镜矫正。
6.有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造成   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且不能复原。这样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    方,从而导致近视。应配戴适度的   透镜加以矫正。
7.下图是人体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眼睛中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位是   
(2)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④]     。
(3)能感受外界光线刺激的是[⑥]    。
(4)眼睛近视时应配    透镜。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写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②   
三、实验探究题
8.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中间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2)该实验说明:人眼是通过改变   的曲度来看清 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近视眼应该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
(3)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   的、缩小的物像。
四、综合题
9.下面为眼的结构图,请回答
(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   ]   、瞳孔、[   ]   、[   ]   ,在这个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并经过 [   ]   等的折射,最后在[   ]    形成一个 物像, [   ]   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它们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放映电影中,当走进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个过程中,瞳孔在变   。
(3)“白眼球”指[   ]   ,“黑眼球”指[   ]   
(4)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视觉产生的部位是   。
(5)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   
五、读图理解题
10.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某学习小组对近视形成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按照如图装置,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到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象为止。
Ⅱ.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变化。
Ⅲ.左右移动白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象为止。
Ⅳ.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变化。
请回答:
(1)该装置中的凸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人眼球中的   、   (填结构名称)。
(2)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眼球的   或晶状体的   。
(3)人在明处和暗处最终都能看清物体,这是因为人的瞳孔大小可以调节。请问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哪个结构?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镜座
11.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   和内耳三部分.
(2)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①   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⑥   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3)晕车、晕船与结构④和   (填标号)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角膜透明,能够保护眼球的内容物,A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透明、有弹性,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人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B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物像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C不符合题意。
D、瞳孔大小可以调节,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熟记: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2.【答案】B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晶状体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耳的结构方面来分析.
【解答】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咽鼓管的位置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形成的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5.【答案】凹透镜
【解析】【解答】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凹透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6.【答案】晶状体;前;凹
【解析】【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故答案为:晶状体;前;凹
【分析】近视的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7.【答案】5巩膜;晶状体;6视网膜;凹透镜;要认真做眼保健操,;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解析】【解答】(1)巩膜5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4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的眼镜加以矫正;
(5)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
8.【答案】(1)视网膜;晶状体
(2)晶状体;凹
(3)倒立
【解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人眼球成像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验中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蜡烛则相当于我们看的外界物体。(2)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凸透镜的曲度的改变,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同理,人眼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呈清晰的物像,也就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不能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像,因为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的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3)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折射作用,当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物像。
【分析】(1)借助下面人眼球成像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人的视觉成像可用图示表示:
( 2 )从下面的图解(注意图中双凸透镜的曲度和光线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人眼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9.【答案】(1)7;角膜;6;晶状体;5;玻璃体;6;晶状体;3;视网膜;3;视网膜
(2)大
(3)1;巩膜;9;虹膜
(4)视觉神经或视觉中枢;视觉中枢
(5)6;晶状体
【解析】【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7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6晶状体和5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当人走进电影院时,由于外界光线强,瞳孔缩小,因此当你走进光线较暗的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而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瞳孔由小变大的缘故;
(3)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9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1巩膜;
(4)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或者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失明的,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
(5)在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6晶状体。
故答案为:(1)7;角膜;6;晶状体;5;玻璃体;6;晶状体;3;视网膜;3;视网膜;(2)大;(3)1;巩膜;9;虹膜;(4)视觉神经或视觉中枢;视觉中枢;(5)6;晶状体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0.【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前后径过长;曲度过大
(3)C
【解析】【解答】(1)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凸透镜成的像会落到视网膜上。
(2)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的,使呈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人在明处和暗处最终都能看清物体,这是因为人的瞳孔大小可以调节。请问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光圈,光圈可以调节进入显微镜内的光线的多少,调节视野的明暗。
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2)前后径过长、曲度过大;(3)C。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的形成原因、凸透镜成像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不同的是眼球的晶状体的曲度是可以调节的,晶状体能使我么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如果用眼不当等原因,使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1.【答案】(1)中耳
(2)鼓膜;耳蜗;听觉中枢
(3)⑤
【解析】【解答】解:(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2)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①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⑥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
故答案为:(1)中耳 (2)鼓膜;鼓膜(3)听觉中枢(4)⑤
【分析】 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