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素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6 15:4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第一部分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构思技巧。语言特点。描写人物方法。结构。
二十三、语言风格: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二十四、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二十五、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二十六、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宽容、朴素、简朴......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积极向上、坚定不移、见义勇为拾金不昧 勤奋好学......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形式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E.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三: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E.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
2.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D.总结全文
E.照应题目
F.引人深思
3.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等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事物的…特点)。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排比】: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哲理: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注意和思考(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加强语气
六、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联想、想象、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1)对比:通过…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的特点。
(2)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3)象征:象征了….,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4)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5)照应:和…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6)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7)巧设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8)详略: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七、人物描写作用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
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八、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环境描写的作用
G.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环境: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一种……的气氛,表达了(突出了)……
九、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十、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十一、记叙线索
【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题目);
2.以“事” (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
【作用】: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十二、插叙 的作用
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
【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十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的品质,表达了......感情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的品质,表现了......的道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之情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十四、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十五、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
十六、赏析优美词语(主要有三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C.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赏析句段从四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比喻,拟人);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十七、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十八、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⑤递进。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⑤否定、讽刺、反语
十九、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二十、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先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二十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二十二:诗文佳句赏欣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十三: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