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6 19: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二生物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
B. 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
D. 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减少
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突触前膜,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B.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 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引起
D. MAOI的作用原理是破坏单胺类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降低
3.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 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
D. 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 下列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B. 躯干相应部位面积越大,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就越大
C. 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可以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进行控制
D. 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从而使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5.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加快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
B. 促甲状腺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细胞合成的
D. 激素分泌后需要经过血液运输才能到达人体全身各处
6. 人体某激素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激素H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会导致(  )
A. 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B. 脂肪的合成增多
C. 血糖浓度下降 D. 肌糖原水解为血糖
7. 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 只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才能调节生命活动
C. 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D.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机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上
8. 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B. 图中①~⑧都能识别抗原
C. 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
D. 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9. 下列4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4)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
A. 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①②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8 9.4 20.1 9.1 1.3 0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 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 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11.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温度参与树木年轮形成的调节,也参与冬小麦春化作用的调节
D.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如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等
12.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某个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则这个种群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很多,对于生活隐蔽的猛禽猛兽等适合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调查
D. 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就会越来越大
13.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6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60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A. 120只 B. 240只 C. 135只 D. 300只
14.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网捕捉,统计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A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为衰退型
B. 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可用标记重捕法
C. 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 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15.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 使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利用了这些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点
C. 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标记重捕法
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受水分、温度、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16. 牧场某区域因受到雷击引发火灾焚烧殆尽。为了恢复该地的群落结构,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试验。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第一年初人工播种多种草本植物种子)。调查试验期间这两种样地草本植物的类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样地类型 初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自然恢复样地(种) 0 8 13 16 22
人工干预样地(种) 0 29 25 22 22
A. 自然恢复样地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 人工干预加快了牧草地的群落结构恢复速度
C. 第四年两类样地的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相同
D. 自然恢复样地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逐年下降
17. 下列有关荷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18.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
B.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C.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物质循环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19. 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
B. 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 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20.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汉字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
B. 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C. 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
D. 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1.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
B. 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C. 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D. 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行为信息
B. 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
D. 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3. 某淡水湖滨人工湿地的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和芦苇等植物,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浅水区的各种植物“错落有致”,提高了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B. 浅水区与深水区的水生植物的差异构成了湿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人工湿地的动植物活动因气候而呈现出的无规律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
D. 美化沿湖景观和改善湖泊水质只体现了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和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叫做碳循环
B. 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在该湖泊内独立地进行
C. 能量为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提供动力
D. 生产者与分解者的部分生理活动是完成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25. 烧荒、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而利用一些耐旱的乔木(如柽柳)、灌木(如沙棘)来建立草场防护林,是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①向②、②向③的转变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次生演替的方向
C. ①向②转变后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垂直方向上不具有分层现象
D. 调查草场防护林的物种丰富度,可同时使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图是某患者体内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B分别为_________,细胞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2)图中激素A作用于垂体属于__________调节机制,正常人体内通过①②过程能维持激素A含量的相对稳定;若图中抗体与激素B的作用相似,则该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会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在免疫学上,该病称为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可有效缓解该患者的病症。
27. 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__________。
(2)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所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其中A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3)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法。
(4)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_,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8. 向光性应答反应是植物有效获取光能的重要方式,不同植物向光机理不同。分析回答:
(1)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当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的照射时,尖端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向光侧,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运输到尖端下部,导致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侧细胞生长速度________背光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金丝雀离草的生长具有__________作用。
(2)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解释1认为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解释2认为单侧光照破坏了向光侧的生长素。为了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图中数字代表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填“解释1”或“解释2”),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而是由MBOA(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引起的。某生物实验小组为了验证该结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部分实验设计方案。
①请在答案卡对应图中完善实验设计方案_____。
②按补充完整的方率进行实验,需要统计实验结果的数据有___________。
29. 看图填空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蓝细菌具有很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的强大的___________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镉(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镉可通过________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上图为能量流经某动物的示意A、C代表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如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____________(填“构成”或“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稻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
(3)河蟹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合理地优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
(4)在“藻类→底栖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_____________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6)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______________用于生长;②河蟹______________的行为,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③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宁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二生物 简要答案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A
【25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②. 浆细胞 ③.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2) ①. 负反馈 ②. 偏高 ③. 抗体的作用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进行抑制
(3) ①. 自身免疫病 ②. 免疫抑制剂
【27题答案】
【答案】(1)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①. 被捕食者 ②. A的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且多于B
(3) ①. 取样器取样 ②. 样方
(4)年龄结构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高于 ②. 慢于 ③. 促进
(2) ①. 解释1 ②. 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总量相同,且D中右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左侧
(3) ①. ②. 甲、乙、丙、丁中生长素含量和MBOA(抑制生长的物质)含量
【29题答案】
【答案】(1) ①. 优势物种 ②. 抵抗力稳定性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 ①. 同化量 ②.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30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构成 ②. 分解者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
(3) ①. 捕食 ②.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河蟹的粪便 (5)种间关系
(6) ①. 光、CO2和无机盐 ②. 捕食稻田昆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