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10: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习目标
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
四年级
1.认 写“雷达、
横七竖八”等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弄清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4.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的联系,激发学
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
四年级
自读课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会读
蝙 蝠
启发
即使
敏锐
biān



ruì
系着

铃铛
danɡ
苍蝇
证明
障碍
荧光屏
yinɡ
zhènɡ
zhànɡ
yínɡ
pínɡ

识字捉蝙蝠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
四年级
科学家 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Page 8
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
四年级
  夜
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Page 9
为了弄清楚
四年级
,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列表格)
Page 10
完成第一次试验记录表。
试 验 条 件
试 验 情 况 第 一 次 试 验 蒙住蝙蝠的 __________ 结 果
眼睛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四年级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四年级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第二次试验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把蝙蝠的耳 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三次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依靠嘴。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讨论交流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
四年级
句子1
嘴和耳朵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
四年级
句子2 嘴
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试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呢?
四年级
说一说哪个结论更科学。
Page 14
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
四年级
  丢 三次两次实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Page 15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造句练习
小学语文
根据“反复”、“证明”的
四年级
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
四年级
复 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军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军说得对。
Page 17
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
四年级
  它 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过渡句
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
四年级
雷达通 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天线
荧光屏
超声波
无线电波
讨论交流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
根据鲸鱼的流线型发明了潜水艇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写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四年级
发明雷达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热爱科学
受到启发
蝙蝠和雷达
蝙蝠夜间飞行
提出问题
反复试验
不断研究
揭开秘密
为飞机装上雷达
结构梳理
字词练习
( )
一、比一比,再组词。

( )

( )
竖笛
坚持

( )

绳子
苍蝇

( )

( )
研究
贫穷
二、选词填空。
启示
启迪
2.这本读物能( )孩子们的心灵。
启示
启迪
件事( )我们,遇事要
四年级
1.这 冷静,不要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