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复习题二 声现象
期末复习
1.(2022·株洲)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2. (2022·怀化)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 禁止鸣笛
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学校周围植树
C
D
3. (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D
4.(2022·江西)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振动
音调
5. (2022·十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所示)。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________处控制噪声。
空气
音调
声源
6. (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所示,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 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 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 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 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B
7.(2022·福建)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所示。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_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_。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___。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
N
小
振动
不能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共15张PPT)
复习题九 简单机械
期末复习
1. (2022·十堰)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能省力的是( )
A
2.(2022·随州)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得很紧。某些地方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某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配重水泥块(重为G)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是动滑轮
B.拉力F=2G
C.拉力F做的功为3Fh
D.拉力F移动的速度与配重G上升的速度相同
B
3. (2022·陕西)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塔式起重机。已知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在匀速起吊330 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g取10 N/kg。下列分析和计算错误的是( )
A. 起重机的吊臂AOB可视为杠杆
B. 物体上升2 m,滑轮组所做有用功是6.6×103 J
C. 物体上升2 m,滑轮组所做总功是1.1×104 J
D. 增加起吊物体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减小
D
4. (2022·衡阳)晚饭后,妈妈带着小涛和他两岁的妹妹到文化活动中心玩跷跷板,如图所示,图中的转轴相当于杠杆的________,妈妈和妹妹的总重力比小涛的重力大,跷跷板水平平衡时,小涛比妈妈离转轴______(填“远”或“近”);若妈妈放下怀抱中的妹妹(妈妈的位置不变),为了保持跷跷板水平平衡,小涛应适当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转轴。
支点
远
靠近
5. (2022·泰州)建设中的常泰大桥为斜拉索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如图所示为小华制作的斜拉索大桥模型,她用长30 cm、重5 N的质地均匀分布的木条OA做桥面,立柱GH做桥塔。OA可绕O点转动,A端用细线与GH上的B点相连,桥面OA实质是一种________(填简单机械名称)。保持桥面水平,细线对OA的拉力F=________N;将细线一端的固定点由B点改至C点,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由此小华初步了解到大桥建造很高桥塔的好处。
杠杆
5
减小
6. (2022·原创)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手动压汁机,可以轻松实现无声榨汁。图乙是压汁机的简化示意图。压汁时,撑杆AOB可以看作一根绕O点转动的杠杆。请在图乙中画出:
(1)压汁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2)作用在B点的阻力F2。
7.(2022·眉山改编)(多选)小廖同学家里正在修建楼房,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力为9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6 m,工人对绳子施加的拉力F为475 N。忽略绳重和机械之间的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做功为2 850 J
B.动滑轮的重力为50 N
C.拉力F做的额外功为600 J
D.如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950 N的物体,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
BD
8.(2022·遂宁)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将一桶淡水从地面转移到船上(杠杆始终保持水平)。挂在A端的桶重100 N,内部底面积为600 cm2,桶内装有800 N的水,水深1 m。重600 N的工作人员用绳子竖直拉住B端,工作人员的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300 cm2,OA∶OB=1∶3。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
A.水对桶底的压强为1.0×104 Pa
B.水对桶底的压力为600 N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375 N
D.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0×104 Pa
C
9.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
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________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____(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
A. 增大绳重 B. 减轻动滑轮重
C. 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匀速
0.6
0.075
62.5%
大
无关
B(共16张PPT)
复习题六 力与运动
期末复习
1. (2022·包头)如图所示,在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冰壶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最终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动冰壶时,手对冰壶的力小于冰壶对手的力
B. 冰壶被掷出后滑行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冰壶被掷出后滑行过程中,惯性逐渐减小
D. 冰壶由滑行到静止,运动状态改变
D
2. (2022·泰州)如图所示,虚线是小华抛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运动轨迹,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皮球将( )
A. 保持静止
B.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
3. (2022·扬州)如图所示,汽车头枕能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保护司机( )
A. 前行时突然刹车
B. 前行时撞上前车
C. 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
D. 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
D
4.(2022·荆州)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B
5. (2022·江西)“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如图所示,航天员在空间站演示摆球实验:拨动摆球后,摆球绕固定点持续转动,其运动状态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在此过程中,摆球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改变
具有
6. (2022·广安)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 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
大气压
11
7. (2022·苏州)图中降落伞沿与竖直成30°的方向匀速下落,画出重物A的受力示意图。
8. (2022·临沂改编)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竖直挡板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斜面上,请作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O为小球的重心)。
9. (2022·广州)如图所示,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10. (2022·泸州)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压力F将重为10 N的物体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竖直墙壁上。当压力F为30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F为25 N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为10 N
B. 若物体匀速下滑的速度为0.2 m/s,则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5 W
C. 物体在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15 N
D. 保持25 N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施加20 N的拉力可使物体匀速上滑
D
11.(2022·百色)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选择如下器材:长木板、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
(1)根据____________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__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图中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实验中发现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图甲的大,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
甲、乙
粗糙
控制变量
(5)该小组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重新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与图甲测得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此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6)该小组在实验中发现较难保持木块匀速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于是他们改进实验,如图戊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实验过程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更易操作。
错误
不需要(共22张PPT)
复习题七 压强和浮力
期末复习
B
2.(2022·河南)两同学分别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计A所受浮力较小
B. 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
C. 两密度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
D. 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不同
A
3. (2022·常德)如图所示,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液面等高。则( )
A. 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
B. A受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
C. 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D. 甲杯和乙杯的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
B
4. (2022·苏州)屋顶风帽是利用自然风使风帽旋转实现室内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它不用电,无噪声,节能环保。只要速度为0.2 m/s的微风即可让其轻盈运转。风帽转动时其内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______,室内的污浊气体在__________作用下被排出。水平方向的风,从不同方位吹来,风帽的转动方向________。
小
大气压
相同
5. (2022·龙东地区)将一未装满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则倒立时水对瓶盖的压强是____________Pa;正立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F1,倒立时水对瓶盖的压力为F2,则F1______(填“>”“=”或“<”)F2。(g取10 N/kg)
1.2×103
>
6. (2022·云南)如图所示是颇具名气的云南建水紫砂陶茶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小孔的作用是使壶内液面上方的压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强。若茶壶和水的总质量为0.5 kg,壶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 cm2,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
等于
1×104
7. (2022·贺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底面积均为0.01 m2,甲容器内盛有体积为3×10-3 m3的水,乙容器内盛有深度为0.35 m的酒精,则甲容器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从甲、乙两容器内抽出________m相同高度的液体后,液体对两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3
0.1
8. (2022·北部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度Δh,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Δ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ρ甲=8×103 kg/m3,乙的边长为20 cm,则乙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kg/m3,甲的质量是________kg,图中A点横坐标是________。
3×103
8
4
9. (2022·苏州)洗水果时,发现芒果比油桃大,放入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图甲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浮芒______F浮桃;用天平正确测量油桃的质量,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油桃的质量是________g;芒果的体积一定______(填“>”“<”或“=”)82.4 cm3。
>
82.4
>
10. (2022·眉山)如图所示,图甲是小东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块不吸水的实心圆柱形合金体,从空中逐渐浸入水中的情景。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该合金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h的变化图象。合金体从接触水面到刚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合金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变大
4.0×103
11.(2022·郴州)
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容器中放入一个正方体和一个球体(假设两物体都不沾水),两物体静止后状态如图所示,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3 000 Pa,已知正方体和球体的体积比为2∶1。现将正方体取出,液面下降了4 cm。再把球体取出,液面又下降了2.5 cm。此时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2 200 Pa。则正方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球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0.8×103
1.6×103
12. (2022·娄底)如图甲所示,一个棱长为10cm、重为9 N的正方体物块M,水平放置在一个方形容器中,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0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图乙中a的值为______cm。(g取10 N/kg)
漂浮
9
13. (2022·福建)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中,用几根一端封有相同橡皮薄膜的玻璃管进行实验,在5号管中装入盐水,其他管中装入水,如图所示。
(1)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________的大小。
(2)根据图甲中三支相同玻璃管薄膜鼓起的程度,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或________有关。
(3)图乙中,4号管上段更粗,下段与2号管粗细相同,两管中水的总长度相同,发现两管薄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得: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都________。
(4)图丙中,5号管和2号管的液柱长度相等,利用5号管和2号管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是否有关。
(5)为了探究液体长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选用2号管和6号管进行实验,6号管水柱比2号管水柱长,实验时需控制两管水柱的________相等。
压强
深度
无关
密度
深度
14. (2022·三市一企)如图所示,小丽利用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物块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c: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如图A所示,可知圆柱体重______N;B步骤中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N。
(2)分析C步骤与______(填字母)步骤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
(3)比较B步骤与E步骤的数据,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能够支持猜想b的一个生活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2.4
0.4
D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船载货越多,吃水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2.4×103
15. (2022·随州)2022年5月15日新闻,“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项目组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浮空艇从海拔4 300 m的营地升空到9 000 m,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假设在此前的一次实验中,浮空艇(表皮很薄的气囊)体积为9 000 m3,内部充有氦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0.2 kg/m3,浮空艇的表皮及外壁仪器舱总质量为2×103 kg,浮空艇用缆绳系在一辆锚泊车上(如图),该浮空艇周围空气的密度为1.2 kg/m3,g取10 N/kg,缆绳的重力不计,仪器舱体积可忽略不计。求:
(1)浮空艇内气体的质量;
(2)浮空艇所受到的浮力;
(3)为了有效控制浮空艇,要求锚泊车的重力是缆绳拉力的三倍,则锚泊车的质量是多少?(共18张PPT)
复习题三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
1. (2022·广州)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 ℃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 ℃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 16 ℃ B. 30 ℃ C. 47 ℃ D. 70 ℃
C
2. (2022·泰安)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
A. 露生成
B. 雾产生
C. 霜形成
D. 冰消融
C
3. (2022·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B
4. (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升高湿纸的温度
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A
5. (2022·眉山)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A
6. (2022·常德)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 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D. 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B
7.(2022·牡丹江)通过观察图中的两个温度计,______图是寒暑表,______图是体温计,甲、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乙
甲
38.5
-5
8. (2022·宜昌)如图所示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______的特点。
晶体
熔化吸热
9. (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液化
放出
10. (2022·新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水的沸点很______(填“高”或“低”)。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水会瞬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
低
汽化
放出
升高
液化
均匀
12.(2022·黔东南州)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应将________(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碎冰
受热均匀
-3
晶体
13. (2022·临沂)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________(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
94
变大
错误
加热时间过长,应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共24张PPT)
复习题四 光和透镜
期末复习
1. (2022·黔东南州)某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为了安全,他应该( )
A. 迎着灯光继续行驶 B. 闭眼缓慢行驶
C. 停下车靠边避让 D. 用手遮挡灯光行驶
C
2. (2022·原创)如图是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所描写的“乌篷船”,它小巧灵活,穿梭在阡陌纵横的水道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岸上的树在地面形成影子,其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B. 船桨在水面处好似折断了,是光折射形成船桨的实像
C. 船篷能阻挡阳光中的红外线对船舱中人的伤害
D. 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
3. (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
4. (2022·自贡)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5. (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C
6. (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A
7. (2022·绍兴)如图所示,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 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 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
8. (2022·内江)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为f<u<2f
B. 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 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D
9. (2022·黄孝咸)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___(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________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
三棱镜
色散
10. (2022·广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m。
反射
虚
5
11.(2022·乐山)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用眼疲劳就可能患上近视眼。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为矫正视力需要佩戴______(填“凹”或“凸”)透镜。
12. (2022·甘肃)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前
凹
凸透镜
会聚
13.(2022·随州)小聪同学在鱼池边欣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常言道“眼见为实”,在这里却是“眼见为虚”。设真实的鱼尾上有一点A,在小聪眼里这一点“跑到了A′的位置”,如图所示,请画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光路图(只需用一条光线的光路示意即可,并保留作图痕迹)。
14. (2022·毕节)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15. (2022·赤峰)教学楼门厅里竖立着一面平面镜,一只小蜜蜂以图中虚线所示路线从镜前飞过,蜜蜂在镜中的像( )
A. 大小不变,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 大小不变,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 变大,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变大,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16. (2022·扬州)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O2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A
17. (2021连云港)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____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______移动。
左
光的折射
右
18. (2022·衡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
较暗
刻度尺
大小
不变
虚
19. (2022·眉山)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同一高度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0
投影仪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LED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
有利于健康(环保、安全等)(共9张PPT)
复习题五 质量与密度
期末复习
C
2.00
铝
c
2×103
4. (2022·怀化)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怀化市某乡积极发展本地特色养蜂产业。该乡的小张同学学习了密度知识后,了解到蜂蜜品质与密度有关,他和同学想在实验室测量自家蜂蜜的密度。
(1)他首先应该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
(2)小张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________放在正确的位置。
(3)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蜂蜜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m总=________g。
②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中,其体积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烧杯总质量为32.4 g,则所测蜂蜜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细心的同学发现量筒的侧壁上粘有蜂蜜,他们认真分析得出蜂蜜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水平台
游码
62.4
1.5
偏大
5. (2022·重庆A卷改)小晨同学买了一个小吊坠(如图甲所示)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吊坠的密度,进行鉴定。(g取10 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1)将解去挂绳的小吊坠放在已调好平衡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后放入5 g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
A. 向右移动游码
B.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C. 取出5 g的砝码
(2)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小吊坠的质量为_______g。
C
24
(3)先向量筒中加入30 mL的水,将重新系好挂绳的小吊坠轻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小吊坠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小吊坠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偏小(共7张PPT)
复习题一 机械运动
期末复习
1.(2022·广州)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A. 步长约为2 m
B. 每分钟步行15 km
C. 平均速度为4 km/h
D. 步行3 km用时15 min
C
2.(2022·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
B
3.(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0~10 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 0~30 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 10~20 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 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B
4.(2022·毕节)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________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0.1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5.(2021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 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 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 km/h。求: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