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七 年 级 历 史
注意事项:
1.此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家畜饲养、房屋样式等方面有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 民族性格和宗教不同
C.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2.《尚书》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最早记有“禅让”之事。其中,《尧典》中有“尧舜禅让”,《大禹谟》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贤德之人 B.实力强大 C. 治水功绩 D. 领地众多
3.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4.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剧,下列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的是( )
A. 周武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5.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不仅是大国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各国经过改革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加强
C.各国君主争当霸主 D. 各国君主维护旧制度
6.诗人岑参在《石犀》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
C. 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 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7.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8.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9. 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由此可见,他们都提倡( )
A. 减免徭役 B. 以德化民 C. 以农为本 D.严刑峻法
10.《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 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
11.“公元26年,即光武帝称帝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 秦朝 B.西汉 C. 东汉 D.东晋
12.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A.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反对感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 创立宗教组织
13.“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物产交流。下列由中原传入西域的物产是
( )
A.瓷器、铁器 B. 核桃、丝绸 C.良种马、石榴 D.胡萝卜、香料
14.《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这体现了作者重视( )
A 养生防病 B.辩证施治 C. 望闻问切 D.强身健体
1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加剧了分裂割据 B.都发生在长江流域
C.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D. 都是大规模的水战
16.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的出现与以下哪一选项有直接关系( )
A. 实行世袭制 B.分封诸王 C. 政治腐化 D.北方各族内迁
17.历史上被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宋、齐、陈、梁 B.宋、齐、梁、陈C.陈、宋、梁、齐 D.陈、齐、宋、梁
18.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文化; 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 )
A.民族政权并立 B.民族融合加强 C.中外交往频繁 D.国家统一稳定
19.如图所示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都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龙门石窟汉化趋势明显,呈现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孝文帝改革 B.佛教影响
C.张骞通西域 D.丝绸之路开通
20.华罗庚曾在著作中这样评价一位中国古代名人: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位文学家。……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华罗庚评价的名人是( )
A.刘徽 B.钟繇 C.祖冲之 D.顾恺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材料二:武王伐纣后,封开国功臣姜尚于齐……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材料一中夏朝建立于何时 (1分)
(2)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最终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逍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连续组织了多项规模巨大的土木工程。公元前 213年“筑长城”,公元前 212 年“为直道”。又在渭河以南营造以阿房宫为主体的宫殿体系。秦始皇陵即骊山工程也有数十万人进行施工。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 该事件有何历史地位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秦朝的短命而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中线路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2分)
(2)你认为谁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 (1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3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轮、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胡族与汉族杂居。 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材料二:魏主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
材料三:少数民族的方髨、圆凳也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南北朝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
(1)材料一中的“胡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写出两个即可,2分)
(2)材料二与哪次改革有关 (1分)“魏主”改“拓跋氏”为“元氏”的意图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这些生活情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1分)
25.(6分)请结合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CADAB 6-10DABCDB 11-15CDAAC 16-20BBBBC
非选择题
21.⑴约公元前2070年。⑵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
22. (1)大泽乡起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秦朝的暴政;(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 (1)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将中国的丝绸、漆器等商品转运到欧洲。
(2)张骞;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重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 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24.(1)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是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5. 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