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会飞的孩子第二课时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8.7%。怒江简介 第一段(第1~8自然段):初见怒江,感受其奔腾的气势与惊险。 第二段(第9~16自然段):写阿江热情带“我”一同“飞”过江面,去看他的学校。 第三段(第17~19自然段):看到怒族孩子在江上无惧无畏地飞来飞去,我祝福他们有美好的未来。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大家都来说一说 阿江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以我认为阿江是一个——————的小孩为句式说话。 大声朗读课文1~8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标出。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的?用波浪线标出有关句子来,并反复读一读。 2、找出写怒江环境险峻的句子,仔细品读。 3、课题是“会飞的孩子”,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怒江的险?滚石、溜索、会飞的孩子,让我见识了大峡谷的惊险。 我刚站住脚,就听一阵稀里哗啦的滚动声,无数石块从天而降,几乎贴着我的鼻尖飞落大江,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滚 石 只见他张开双臂,像鸟儿扑扇翅膀一样向我飞来。眨眼工夫,他就飞过了惊涛滚滚的江面,飘然落地,站在我面前。会飞的孩子 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怒族孩子的勇敢、过溜技术熟练。这样的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溜索 那宽阔粗犷的江面上悬着一座“桥”,那是一根钢丝溜索,纤细得很容易被忽略。他在腰间系了一道绳搭在溜索上,整个人悬空,难怪我感觉他是“飞”过来的。 怒江的怒果然名不虚传,只见那江水像是受不了两岸危崖的夹击,怒气冲冲从上游奔涌而来,在狭窄险峻的河道里横冲直撞,激起的狂涛如风吼雷鸣,震得山谷轰轰作响。 一条同样狭窄险峻的公路与咆哮的江流平行,通往峡谷深处。公路上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汽车如同在跳摇滚,颠得人无法坐稳。环境的险峻 课题是“会飞的孩子”,作者花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怒江的险,这样更能体现怒族孩子的勇敢、乐观。(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怒江的奔腾气势。)(写路险突出怒江的险)学习第9~16自然段自由朗读9~16自然段,思考: 1、当孩子邀请作者过江去看看他们的学校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2、作者飞在半空中后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看着那晃荡的溜索,我心里直发怵,实在没胆量将自己拴挂到那根孤悬颤抖的细索上去。 飘飘悠悠就落了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竟是从那根细细的溜索上“飞”过来的极度 恐惧、害怕 飞行的快乐及战胜了恐惧的惊喜。体会心情齐读课文17~19自然段,讨论交流: 1、建在危崖上的学校好不好?他们为什么鼓动“我”去看他们的学校?2、“会飞的孩子”中的“飞”与“飞得更高更高,更远更远……”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阿江他们再三邀请我去看他们的学校,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学校,爱学习,也喜欢在空中飞行的快乐,希望我能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前一个是指借溜索悬空渡江,后一个是指怒族孩子理想的腾飞。 课文通过“我”在怒江边认识了一个会飞的孩子——阿江,以及阿江和他的同学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表现出怒族孩子坚强的意志,表达了“我”对怒族孩子的美好祝愿。 1、讨论:阿江这群怒族孩子的童年生活幸福吗?为什么? 2、课外阅读,了解有关少数民族孩子独特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对孩子们深沉的爱。 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这群怒族孩子、你们都是幸福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和怒族孩子一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勇敢、快乐、充满希望地去生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