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三单元《学做一个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B.目前,人文经典处境尴尬,先贤圣哲的门前荒草丛生,少人问津,娱乐场所却人满为患。
C.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2.下列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演讲质朴无华,然而大家却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也被他追求人格完美的诚挚深深感动。
B.他虽然是个工人,但是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喜欢民族音乐。
C.本打算趁国庆长假,外出旅游,没想到天公不做美,这不,两天两夜一直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D.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在天文学方面,崭露头角。
B.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C.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人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D.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后,小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D.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他都是锱铢必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C.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他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②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
③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
④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
⑤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做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②⑤① D.③④②⑤①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做学术研究的对象,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仅仅是学者的读法。 。
①惟其如此,不同时代的个人在阅读它们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
②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
③真正的经典应该在当下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
④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
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典属于每一个人,理应有多种读法
⑥因为经典不仅仅属于历史,还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个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
A.④②③⑥①⑤ B.④②③①⑤⑥
C.③⑥①⑤④② D.③⑥④②①⑤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强调“知政失者在草野”,是对“草野智慧”的欣赏,是一种可贵的“平民意识”,它体现了执政者的宽广胸怀。
B.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C.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会留下伤感的东西,但如果失去名家散文,则会留下缺憾。因为,每一个大师都是生活的代言人,都是智慧的播撒者。
D.一个人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等等。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 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今天下午,商务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向第一批430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授牌并颁发证书。
C.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试验方法到程序动作、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酝酿了三、四年的时间才正式推出了中国NCAP项目。
D.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10.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集宁一中全体教师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将一所不足三千人学校创建成中国百强中学,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 。
12.《清平乐·村居》中写老人的句子是: , 。
13.《清平乐·村居》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的诗句
是: , 。
14.《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试着写出反向立意的句子: ,
15.《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 , 。
1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
18.《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
19.《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
20.《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感叹历史、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①
万里西风吹羽仪②,独传霜翰③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明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随军北征。②羽仪:行军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③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颔联的“迷”“点”两字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唐]韦庄 [宋]郭震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图表内容反映出的现象是: (不出现具体数据)。
(2)针对以上现象,请从一个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4.根据语境,在①②③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①;是珠落玉盘的琵琶,②;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③;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2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
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韧: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校:计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C(名不虚传,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D(句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2.【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B没有转折关系。C“两天两夜一直没停”与“又”矛盾。D否定失当。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多指青少年)。B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文中误作"不可理解"之意。C茕茕孑立:指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文中误为"一个人孤独站着"。D醍醐灌顶:指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悟。文中显然把它与"如雷轰顶"混同。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4.【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B望文生义,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使用对象错,“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D感彩错误,“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贬义词。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5.【答案】B
【知识点】不合逻辑;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项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后半句是觉悟"高低",前面应改为"开会是否积极发言"。C项"对知识进行总结"不通,应改为"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能说"三字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③句为总起句,放在段首;第④句和②⑤分别讲喝酒和做诗,先谈喝酒再谈做事,与总起句的“酒有别肠,诗有别才”相照应,同时也可以通过衔接词“做诗也是一样”来判断。第①句谈到学力的影响并总结全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纵观本题中的6句话,只有第④句中的代词短语“这一种读法”可以同横线的上文连接起来,故知应以此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和B,它们的不同点在于③之后的连接,⑥紧接③继续谈“经典”,而①的“惟其如此”则没有所指代得词语。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9.【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冒号管辖范围不清,“一个人”前的逗号应改为句号;C“三四年”表示约数,“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该项中的顿号应该删掉;D层次不清,第一个“靠教育”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0.【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句中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B.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C.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11.【答案】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答案】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答案】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1.【答案】(1)“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溶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写出皎洁的月光在幽静江面上跳跃闪动的情态,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2)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首联借白雁南飞含蓄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颔联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颈联的眼前之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知识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炼字。答题的步骤:先解释该字的语境意,然后结合语句描述画面。“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的体现方式,借助景物、事件表达情感,直接表达情感。这首诗歌中,作者既借用景物来表达情感,又借助各种手法表情达意,同时又直抒胸臆。前两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用“万里西风”实写了边塞大漠的荒凉,而颔联又转而联想到了江南温婉清丽的景致。形象真切地表达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同时,前两联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边塞环境的荒冷艰苦与家乡的温婉清丽相对比。突显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尾联直抒胸臆,“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点评】炼字的题目,找诗歌的“诗眼”,“诗眼”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诗歌内容围绕某个词语展开,第二,某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中相当关键,起到统领全诗或成为诗歌前后转折的纽带。
22.【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烘托、衬托、有声有色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但回答时务必联系全诗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韦诗所表达的是一种潇洒掩盖下的伤感,郭诗表达的是一种主客之间愉快交谈的一种欢愉心情。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23.【答案】(1)随着年龄的上升,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
(2)关注文化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应该从青年人抓起。
【知识点】图文转换;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反映出年龄的变化与阅读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由数据变化趋势得出阅读规律。提出的建议要注意有合理性,本题可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人文素养”“爱护眼睛”等角度提出。合理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这张统计图的内容,概括出其统计结果,然后用简要的文字概述出来。
24.【答案】①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②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③曹雪芹的梦中泪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由②③之间已给出的句子分析,前后句句式相同,意思相近,修辞相同。由此推知所需填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也应构成符合以上特点。注意:①处句中要有朝代,②处句中喻体必须是某种器物③处句中必须和某个名家有关,且使暗喻合理。本题从续写的内容和形式好像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具体要求只能从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5.【答案】荷花在绿意葱茏的夏日独芳,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孤高;
腊梅于千里冰封的雪地含笑,意在感召我们:不要放弃。
【知识点】仿写句式;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照例句,并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要求写两句话,几项条件缺一不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认真审题,勾画出题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还要仔细阅读例句,揣摩语境,寻求句式上的特点,筛选关键词,提炼句式的框架;最后反复揣摩句子内涵,注意把握仿句感情的统一性,内涵的一致性。总之,仿写句子既要求形似,还要求神似。
【点评】仿写句子要按照例句的句式,结合例句的修辞,仿写的句子不仅在外形上要像,在意境上也要像。
1 / 1《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三单元《学做一个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B.目前,人文经典处境尴尬,先贤圣哲的门前荒草丛生,少人问津,娱乐场所却人满为患。
C.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校:计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C(名不虚传,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D(句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2.下列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演讲质朴无华,然而大家却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也被他追求人格完美的诚挚深深感动。
B.他虽然是个工人,但是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喜欢民族音乐。
C.本打算趁国庆长假,外出旅游,没想到天公不做美,这不,两天两夜一直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D.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B没有转折关系。C“两天两夜一直没停”与“又”矛盾。D否定失当。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在天文学方面,崭露头角。
B.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C.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人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D.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后,小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多指青少年)。B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文中误作"不可理解"之意。C茕茕孑立:指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文中误为"一个人孤独站着"。D醍醐灌顶:指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悟。文中显然把它与"如雷轰顶"混同。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D.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他都是锱铢必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B望文生义,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使用对象错,“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D感彩错误,“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贬义词。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C.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他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答案】B
【知识点】不合逻辑;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项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后半句是觉悟"高低",前面应改为"开会是否积极发言"。C项"对知识进行总结"不通,应改为"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能说"三字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②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
③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
④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
⑤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做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②⑤① D.③④②⑤①
【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③句为总起句,放在段首;第④句和②⑤分别讲喝酒和做诗,先谈喝酒再谈做事,与总起句的“酒有别肠,诗有别才”相照应,同时也可以通过衔接词“做诗也是一样”来判断。第①句谈到学力的影响并总结全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做学术研究的对象,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仅仅是学者的读法。 。
①惟其如此,不同时代的个人在阅读它们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
②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
③真正的经典应该在当下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
④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
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典属于每一个人,理应有多种读法
⑥因为经典不仅仅属于历史,还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个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
A.④②③⑥①⑤ B.④②③①⑤⑥
C.③⑥①⑤④② D.③⑥④②①⑤
【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纵观本题中的6句话,只有第④句中的代词短语“这一种读法”可以同横线的上文连接起来,故知应以此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和B,它们的不同点在于③之后的连接,⑥紧接③继续谈“经典”,而①的“惟其如此”则没有所指代得词语。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强调“知政失者在草野”,是对“草野智慧”的欣赏,是一种可贵的“平民意识”,它体现了执政者的宽广胸怀。
B.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C.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会留下伤感的东西,但如果失去名家散文,则会留下缺憾。因为,每一个大师都是生活的代言人,都是智慧的播撒者。
D.一个人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等等。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 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今天下午,商务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向第一批430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授牌并颁发证书。
C.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试验方法到程序动作、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酝酿了三、四年的时间才正式推出了中国NCAP项目。
D.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冒号管辖范围不清,“一个人”前的逗号应改为句号;C“三四年”表示约数,“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该项中的顿号应该删掉;D层次不清,第一个“靠教育”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0.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集宁一中全体教师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将一所不足三千人学校创建成中国百强中学,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A.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句中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B.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C.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 。
【答案】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清平乐·村居》中写老人的句子是: , 。
【答案】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清平乐·村居》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的诗句
是: , 。
【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试着写出反向立意的句子: ,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 , 。
【答案】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感叹历史、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知识点】名句;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①
万里西风吹羽仪②,独传霜翰③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明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随军北征。②羽仪:行军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③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颔联的“迷”“点”两字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溶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写出皎洁的月光在幽静江面上跳跃闪动的情态,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2)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首联借白雁南飞含蓄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颔联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颈联的眼前之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知识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炼字。答题的步骤:先解释该字的语境意,然后结合语句描述画面。“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的体现方式,借助景物、事件表达情感,直接表达情感。这首诗歌中,作者既借用景物来表达情感,又借助各种手法表情达意,同时又直抒胸臆。前两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用“万里西风”实写了边塞大漠的荒凉,而颔联又转而联想到了江南温婉清丽的景致。形象真切地表达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同时,前两联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边塞环境的荒冷艰苦与家乡的温婉清丽相对比。突显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尾联直抒胸臆,“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点评】炼字的题目,找诗歌的“诗眼”,“诗眼”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诗歌内容围绕某个词语展开,第二,某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中相当关键,起到统领全诗或成为诗歌前后转折的纽带。
2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唐]韦庄 [宋]郭震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烘托、衬托、有声有色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但回答时务必联系全诗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韦诗所表达的是一种潇洒掩盖下的伤感,郭诗表达的是一种主客之间愉快交谈的一种欢愉心情。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图表内容反映出的现象是: (不出现具体数据)。
(2)针对以上现象,请从一个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随着年龄的上升,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
(2)关注文化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应该从青年人抓起。
【知识点】图文转换;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反映出年龄的变化与阅读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由数据变化趋势得出阅读规律。提出的建议要注意有合理性,本题可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人文素养”“爱护眼睛”等角度提出。合理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这张统计图的内容,概括出其统计结果,然后用简要的文字概述出来。
24.根据语境,在①②③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①;是珠落玉盘的琵琶,②;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③;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答案】①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②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③曹雪芹的梦中泪
【知识点】语句连贯;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由②③之间已给出的句子分析,前后句句式相同,意思相近,修辞相同。由此推知所需填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也应构成符合以上特点。注意:①处句中要有朝代,②处句中喻体必须是某种器物③处句中必须和某个名家有关,且使暗喻合理。本题从续写的内容和形式好像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具体要求只能从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
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韧: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荷花在绿意葱茏的夏日独芳,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孤高;
腊梅于千里冰封的雪地含笑,意在感召我们:不要放弃。
【知识点】仿写句式;学做一个人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照例句,并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要求写两句话,几项条件缺一不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认真审题,勾画出题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还要仔细阅读例句,揣摩语境,寻求句式上的特点,筛选关键词,提炼句式的框架;最后反复揣摩句子内涵,注意把握仿句感情的统一性,内涵的一致性。总之,仿写句子既要求形似,还要求神似。
【点评】仿写句子要按照例句的句式,结合例句的修辞,仿写的句子不仅在外形上要像,在意境上也要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