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组集体备课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01
02
03
04
05
06
说教学过程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重难点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材
C
ONTENTS
目 录
07
说反思
本章教材分析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之路来探索遗传的奥秘。这不仅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科学家访谈”相呼应,还是对初中教材介绍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内容的深入,也体现了假说一演绎法在揭示遗传规律中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本质打基础。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基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提出假说、建立模型、模拟实验、建构概念等教学活动;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分析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从中体验科学探索过程、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的初步认识。
、
本节教材分析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学目标
1.基于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和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认同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一些相关概念,知道了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基本概念,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还将继续深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学习本节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遗传学现象。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高一学生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重点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离定律。
(2)假说一演绎法。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演绎法的研究思路。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法
学法
演示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教学法
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知识偏难,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仅仅靠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重点,所以可以分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加快问题的解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第1课时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产生质疑进入新课
基于事实,产生质疑
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设疑、分析、推理,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提出假说
认识孟德尔,走近实验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解释现象,提出假说
课后思考,继续探究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第2课时
通过模拟实验建立模型、体验假说,突破思维难点
模拟实验,体验假说
演绎推理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归纳概括,精练规律
归纳、概括分离定律,体会假说一演绎法
运用规律,反馈提升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创设情境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布置任务合作探究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2.材料:豌豆
(1)闭花受粉,是指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
(2)花较大,易于杂交实验。
(3)自花传粉,两性花在为开放时,其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得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进行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即可靠,又容易分析
(4)周期短,子代多。
(5)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母本人工去雄
①
雄蕊
自花传粉
开花前(花蕾期)
外来花粉
人工授粉
②
母本再套袋隔离
高茎豌豆的花
矮茎豌豆的花
①
②传粉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3.人工异化授粉
如何判断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高茎
787高茎 277矮茎
×
P:
F1
F2
矮茎
(杂交)
(自交)
3 ∶ 1
×
高茎
(子一代)
(亲本)
(子二代)
高茎
784高茎 276矮茎
×
矮茎
(杂交)
(自交)
3 ∶ 1
×
高茎
正交
反交
子二代出现矮茎是偶然吗?
可用融合
遗传解释
是
否
不能用融合
遗传解释
颗粒遗传
考虑
统计
其它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吗?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高茎
787高茎 277矮茎
×
P:
F1
F2
矮茎
(杂交)
(自交)
3 ∶ 1
×
高茎
(子一代)
(亲本)
(子二代)
现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茎。
方法:人工异化传粉进行正交、反交。
问题:为什么F1都是高茎 矮茎消失了吗?
说明: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问题:根据上述分析和下方的遗传图解,尝试对性状分离现象做出解释。
DD
dd
D
d
Dd
P
配子
F1
高茎
矮茎
高茎
×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问题:根据上述分析和下方的遗传图解,尝试对性状分离现象做出解释。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Dd
D
d
Dd
D
d
DD
Dd
Dd
dd
F1
F2
配子
高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2
1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实践 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测交:
Dd
×
dd
(F1高茎)
(隐性纯合子)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隐性亲本的配子仅携带隐性基因,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作用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
4.分离定律——总结归纳,提出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分离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核心内容:
思考:是否所有生物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2)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
发现问题:无论正交和反交,F1都表现高茎,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
①生物体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核心)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演绎推理:①测交(预期结果)
②验证(实际结果)
结果一致
分离定律
三.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三.归纳总结、反思升华
归纳总结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巩固练习
03
四.巩固练习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巩固练习】
1.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本案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串引领科学思维
设计本节教学结合教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其对假说的验证作用。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的思维,并使科学思维在每个问题中得到细化与深入。模型、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仅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引领,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实践。
反思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
2. 巧设问题情境,图表归纳重方法引导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引导学生对孟德尔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观察,并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将现象与原理联系起来,再辅以符号和图解进行说明。这样做不仅将抽象的思维和方法符号化、图像化,更利用符号和图解促进学生理解假说一演绎法与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进一步控掘本节 “思维训练”的材料,并结合这一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本节涉及的科学方法,以小组形式设计育种方案,提升学生对概念与方法的应用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反思
说教材
说目标
说学情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