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27 10:50:3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题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大量考古学家对二里头文化多次进行考古发掘,你认为这里最不可能出土的文物应当是(  )
A.玉佩 B.瓦罐 C.铁锄 D.骨针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
A.二里头爵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编钟 D.人面方尊
【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强音。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河南二里头 B.河南安阳 C.四川三星堆 D.湖北随州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于(  )
A.二里头 B.偃师商城 C.郑州商城 D.殷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
①遗迹  ②遗物  ③墓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6.(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2011年12月11日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巨型坑编号为五号基址,先前发掘的第一号宫殿基址在二里头遗址的(  )
A.东部 B.西部 C.中部 D.北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7.(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出土遗物有(  )
①青铜器 ②玉器 ③陶器 ④石器 ⑤骨角器和蚌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8.(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不能够说明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的考古现象有(  )
A.墓葬的形制 B.陪葬器的数量
C.陪葬品的种类 D.墓地所处位置
【答案】D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从墓葬的形制与陪葬品的数量和种类,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图可以反映出两位死者生前的什么差异(  )
二里头文化有大量殉葬品的墓葬 二里头文化无殉葬品且尸骨重叠的墓葬
A.贫富差异 B.墓葬习俗差异
C.社会地位等级差异 D.文化背景差异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两图所反映的墓葬差异不仅是有无随葬品,更在于右图中的死者为骨骸重叠,四肢姿势也不正常,这显然是非正常的埋葬,很有可能是奴隶制在丧葬方面的表现,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等级不同,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我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青铜人造像是 (  )
A.“殷墟”出土 B.三星堆遗址出土
C.二里头遗址出土 D.秦始皇陵出土
【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迄今我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青铜人造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最早”、“最大”入手即可。
1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
A.交子 B.清明上河图 C.司母戊鼎 D.青花瓷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A、B两项均出现于北宋时期,C项属于商朝时期的青铜器,D项出现于元朝。故由题目中的时间“夏商时期”即可选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铜斝。另外在该遗址也发掘了不少铜渣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铜渣”“铜镞”“铜锥”即可选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
A.国家体制完备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代表,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  )
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 ②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③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故排除含有第④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掘就成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用于盛酒的青铜酒器,这说明 (  )
A.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
B.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发达
C.夏朝的农业耕作水平日趋成熟
D.酒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饮品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形成于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故A、B两项的表述错误;D项中“普遍的”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夏朝的农耕水平日趋成熟,故有剩余粮食用来酿酒,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6.(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时期,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它被称为“书写中国之最的地方”,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就在这里被发现。该作坊所属的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答案】A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我国工商业的政策是“工商食官”,即官府控制了社会上的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者和商人食政府的俸禄,为官府服务。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 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 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D项应为夏朝的文化,故排除;商朝统治后期,盘庚迁都于殷,巩固了商朝的统治,故排除A、C两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产,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8.(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二里头宫殿是中国最早的帝王宫殿;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灵魂安息之所,也是王权的象征;帕特农神庙是伯里克利时期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第一号宫殿基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该宫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保存较好的宫殿遗址
B.在基址内发现了水井
C.还没有地下排水设施
D.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规模宏大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在基址内发现了陶水管,呈长筒形,一端粗,一端细,该发现说明有地下排水设施”,故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我们可以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符号表及二里头宫殿遗址群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②当时可能产生了规模较大的国家
③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商代的遗址 ④当时已经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权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是夏代的遗址,故第③项的表述错误;第④项开始于秦朝,晚于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时间“夏代”,故排除;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2012年1月18日在陕西发现西周最大池渠遗存,出土大量残陶器瓦片,对于出土陶器来说,最有特色的当属二里头文化,其特点是(  )
A.形制多变
B.种类繁多
C.形制多变、种类繁多
D.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各种纹饰
【答案】A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各种纹饰”属于A项的内容,C项又包括A、B两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表明二里头遗址的手工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是(  )
A.布局 B.建筑 C.设施 D.工坊
【答案】D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有铸铜、制陶、制骨等各种手工业作坊,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表明这里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题
2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以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传说,禹在早年克己为公,全力治理黄河,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分册
请回答:
(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如何?为什么?
(2)用上述文献和考古资料说明为什么夏朝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答案】(1)孔子倾向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因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向往原始社会公有制时代。
(2)从文献材料看,夏朝已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并拥有军队、监狱、刑法,已经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从二里头文化考古材料看,宫殿遗迹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大量礼器、祭器的出土,证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伊洛①竭而夏亡。
——《国语·周语》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经过:正式发掘自1959年秋季开始,至1978年春季告一段落,共计二十次。工作分前后两个阶段。1959年秋季至1964年春季,发掘九次。1972年秋季至1978年秋季,发掘十一次。
——摘自历史
【注释】①伊洛(河)在现今的偃师西部。
(1)你能找出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吗?
(2)通过材料二我们对二里头遗址有哪些了解?
【答案】(1)据材料一等文献的推测,确定研究地点“偃师”,然后出现了材料二中的发掘情况。
(2)二里头遗址长宽各2公里,地下普遍堆积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层;四周均发现了历史遗迹;出土文物众多:有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1)结合文献和考古发掘之间联系的角度思考。(2)从发掘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主旨。
2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纹饰拓本
(1)材料反映了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上的哪些纹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出土陶器的特征。
【答案】(1)有篮文、方格文、绳纹、弦纹、花边纹等纹饰。
(2)总体特征是:形制多变、种类繁多。①质料:灰陶、泥质陶、夹砂灰陶所占比例较前增大。②形制:二里头文化各期的陶器也存在变化,如:一期以平沿平底为主;三、四期以卷沿圆底为主等。③纹饰: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刻划、拍打和压印的各种纹饰。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1)直接从材料反映的内容分析概括。(2)从形制、种类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
1 /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题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大量考古学家对二里头文化多次进行考古发掘,你认为这里最不可能出土的文物应当是(  )
A.玉佩 B.瓦罐 C.铁锄 D.骨针
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
A.二里头爵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编钟 D.人面方尊
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强音。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河南二里头 B.河南安阳 C.四川三星堆 D.湖北随州
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于(  )
A.二里头 B.偃师商城 C.郑州商城 D.殷墟
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
①遗迹  ②遗物  ③墓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2011年12月11日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巨型坑编号为五号基址,先前发掘的第一号宫殿基址在二里头遗址的(  )
A.东部 B.西部 C.中部 D.北部
7.(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出土遗物有(  )
①青铜器 ②玉器 ③陶器 ④石器 ⑤骨角器和蚌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不能够说明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的考古现象有(  )
A.墓葬的形制 B.陪葬器的数量
C.陪葬品的种类 D.墓地所处位置
9.(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图可以反映出两位死者生前的什么差异(  )
二里头文化有大量殉葬品的墓葬 二里头文化无殉葬品且尸骨重叠的墓葬
A.贫富差异 B.墓葬习俗差异
C.社会地位等级差异 D.文化背景差异
10.(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迄今我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青铜人造像是 (  )
A.“殷墟”出土 B.三星堆遗址出土
C.二里头遗址出土 D.秦始皇陵出土
1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
A.交子 B.清明上河图 C.司母戊鼎 D.青花瓷
1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铜斝。另外在该遗址也发掘了不少铜渣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1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
A.国家体制完备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1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  )
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 ②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③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掘就成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用于盛酒的青铜酒器,这说明 (  )
A.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
B.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发达
C.夏朝的农业耕作水平日趋成熟
D.酒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饮品
16.(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时期,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它被称为“书写中国之最的地方”,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就在这里被发现。该作坊所属的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17.(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 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 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18.(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19.(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第一号宫殿基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该宫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保存较好的宫殿遗址
B.在基址内发现了水井
C.还没有地下排水设施
D.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规模宏大
20.(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我们可以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符号表及二里头宫殿遗址群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②当时可能产生了规模较大的国家
③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商代的遗址 ④当时已经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权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2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2012年1月18日在陕西发现西周最大池渠遗存,出土大量残陶器瓦片,对于出土陶器来说,最有特色的当属二里头文化,其特点是(  )
A.形制多变
B.种类繁多
C.形制多变、种类繁多
D.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各种纹饰
22.(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表明二里头遗址的手工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是(  )
A.布局 B.建筑 C.设施 D.工坊
二、材料分析题题
2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以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传说,禹在早年克己为公,全力治理黄河,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分册
请回答:
(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如何?为什么?
(2)用上述文献和考古资料说明为什么夏朝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24.(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伊洛①竭而夏亡。
——《国语·周语》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经过:正式发掘自1959年秋季开始,至1978年春季告一段落,共计二十次。工作分前后两个阶段。1959年秋季至1964年春季,发掘九次。1972年秋季至1978年秋季,发掘十一次。
——摘自历史
【注释】①伊洛(河)在现今的偃师西部。
(1)你能找出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吗?
(2)通过材料二我们对二里头遗址有哪些了解?
25.(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纹饰拓本
(1)材料反映了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上的哪些纹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出土陶器的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2.【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3.【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4.【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5.【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6.【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8.【答案】D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从墓葬的形制与陪葬品的数量和种类,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两图所反映的墓葬差异不仅是有无随葬品,更在于右图中的死者为骨骸重叠,四肢姿势也不正常,这显然是非正常的埋葬,很有可能是奴隶制在丧葬方面的表现,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等级不同,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迄今我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青铜人造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最早”、“最大”入手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A、B两项均出现于北宋时期,C项属于商朝时期的青铜器,D项出现于元朝。故由题目中的时间“夏商时期”即可选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铜渣”“铜镞”“铜锥”即可选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代表,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故排除含有第④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形成于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故A、B两项的表述错误;D项中“普遍的”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夏朝的农耕水平日趋成熟,故有剩余粮食用来酿酒,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A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我国工商业的政策是“工商食官”,即官府控制了社会上的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者和商人食政府的俸禄,为官府服务。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D项应为夏朝的文化,故排除;商朝统治后期,盘庚迁都于殷,巩固了商朝的统治,故排除A、C两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产,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8.【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二里头宫殿是中国最早的帝王宫殿;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灵魂安息之所,也是王权的象征;帕特农神庙是伯里克利时期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在基址内发现了陶水管,呈长筒形,一端粗,一端细,该发现说明有地下排水设施”,故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C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是夏代的遗址,故第③项的表述错误;第④项开始于秦朝,晚于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时间“夏代”,故排除;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宏伟的宫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A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各种纹饰”属于A项的内容,C项又包括A、B两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2.【答案】D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有铸铜、制陶、制骨等各种手工业作坊,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表明这里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1)孔子倾向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因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向往原始社会公有制时代。
(2)从文献材料看,夏朝已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并拥有军队、监狱、刑法,已经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从二里头文化考古材料看,宫殿遗迹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大量礼器、祭器的出土,证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答案】(1)据材料一等文献的推测,确定研究地点“偃师”,然后出现了材料二中的发掘情况。
(2)二里头遗址长宽各2公里,地下普遍堆积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层;四周均发现了历史遗迹;出土文物众多:有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1)结合文献和考古发掘之间联系的角度思考。(2)从发掘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主旨。
25.【答案】(1)有篮文、方格文、绳纹、弦纹、花边纹等纹饰。
(2)总体特征是:形制多变、种类繁多。①质料:灰陶、泥质陶、夹砂灰陶所占比例较前增大。②形制:二里头文化各期的陶器也存在变化,如:一期以平沿平底为主;三、四期以卷沿圆底为主等。③纹饰: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刻划、拍打和压印的各种纹饰。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1)直接从材料反映的内容分析概括。(2)从形制、种类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