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位置和范围
(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范围: 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2.自然环境
(1)山河分布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冷湿。
(3)气候:由于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5)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排雪;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保温。
3.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2)农业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
不利条件: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3)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存在问题: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社会条件: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工业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和铁路线。
2.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③工业基础雄厚。不足:水资源不足。
3.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2)解决措施:节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开发新能源;更新设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3)大庆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大庆工业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因为大庆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延吉市接待游客逾90万人次。延吉成为网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发达的工业
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④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
⑤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详解】延吉成为网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①交通便利、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④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⑤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①③④⑤正确;吉林省延吉市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②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为振兴东北经济,东北各地依托冰雪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读东北雪期始期、终期和积雪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雪期:降雪最初日期到次年最终日期的天数),完成2——3小题。
2.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最长的是( )
A.哈尔滨 B.齐齐哈尔 C.沈阳 D.大连
3.与延吉相比,长春的最大积雪厚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长春( )
A.纬度较高 B.地势较高 C.植被较少 D.距海较远
【答案】2.B 3.D
【解析】2.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其南部较北部气温高,一般规律是东北地区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厚度变大。读图可知,四个城市雪期由长到短依次是齐齐哈尔、哈尔滨、大连、沈阳,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延吉积雪厚度高于长春,因为延吉位于山脉迎风坡,且离海较近,长春距海较远,D正确。两地纬度相差不大,A错误;长春地处东北平原腹地,地势较低,B错误;植被对积雪厚度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4.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
B.该区域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C.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D.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答案】B
【详解】东北三省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A正确;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B错误;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C正确;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夏季高温多雨,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5——6小题。
5.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6.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崎岖②气候严寒③交通不便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M为松嫩平原,N为辽河平原,两地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故B正确,ACD错误。选B。
6.图示北部地区为大、小兴安岭山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①③正确;图示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②正确;图示北部地区有黑龙江、松花江流经,水源丰富,④错误。即①②③正确,④错误。选C。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7——8小题。
7.图中区域①和②分别代表是( )
A.辽河平原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B.三江平原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C.成都平原和沪宁杭工业基地 D.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8.以下关于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优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B 8.C
【分析】7.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东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图中①是三江平原;②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B正确,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读图分析可知,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铁路网稠密,面临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地是新中国的“重工业摇篮”;该区域水能资源缺乏,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C。
读图,回答9——10问题。
9.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临太平洋
B.地形结构呈环状排列,四周高中间低
C.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D.北部、东部与俄罗斯、蒙古陆上相邻
10.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D.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答案】9.C 10.B
【解析】9.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处在太平洋西岸,但东北的东侧没有太平洋出海口,南临渤海、黄海,A不正确。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嫩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B不正确。东北地区的山脉大多呈东北- -西南走向,C正确。东北地区北部与俄罗斯相邻,西部与蒙古陆上相邻,东部与朝鲜相邻,D不正确。故选C。
10.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不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和高粱等。排除ACD,故选B。
11.读“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分布简图”及“东北三省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 。
(2)图中甲山脉是 ,山脉的南侧降水比北侧多,原因是 。
(3)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与长江流域相比,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是 。
(4)阴影部分是中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基础条件是 。(1条即可)
【答案】(1)俄罗斯
(2) 长白山脉 南侧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3)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 纬度高,热量不足
(4) 辽中南 矿产资源丰富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分布简图”及“东北三省位置图”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东北地区的邻国、山脉、降水分布、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工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得,A是俄罗斯,该国家与黑龙江省隔黑龙江相望。
(2)图中甲山脉是长白山脉,山脉的南侧降水比北侧多,原因是南侧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3)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与长江流域相比,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是:纬度高,热量不足。
(4)阴影部分是中国工业基地即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基础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等。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0.9%以上,收获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九连丰”,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东北担当。
材料二:按照人均400千克粮食需求量计算,2020年东北地区粮食可剩余量达到1.29亿吨(1290亿千克),输出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材料三: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及哈尔滨气候资料图。
(1)东北三省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当地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地形类型)地区
(2)东北三省2022年产粮逾1430亿千克,其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有 、玉米、大豆、水稻等。
(3)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 ,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是 。
(4)东北三省连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简析该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一条即可)
【答案】(1) 旱地 平原
(2)小麦
(3) 高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4)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气候雨热同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分析】本题以东北三省为材料,涉及东北地区的耕地、农作物、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可知,东北三省主要位于半湿润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当地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区。
(2)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生产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由题目可知,东北地区的粮食商品率高,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而本地消耗的粮食少。
(4)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该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土壤为黑土,有机质高,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13.读东北林区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林而建】
在祖国的东北部,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古时人迹罕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国家成立了许多林业局,并从各地抽调职工和军人,开山辟林。 渐渐地,这里的城镇出现了,原始大地走入了现代。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和伊春市气候资料图和东北林区民居景观图。
(1)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兴安岭、 和长白山脉附近。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简要分析古时这里人迹罕至的原因 。
(2)上图中的房屋是林区建设初期的民居,这些房屋具有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大等特点,且与多数砖砌院墙不同,东北林区的院墙常用木板制成,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当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林而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指的就是东北木材外运。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的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立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半壁江山,森林为东北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3)伊春市被称为“祖国林都”,除了直接出售木材以外,举例说出伊春市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木材附加值。
【因林而衰】
“一木独大”是曾经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里长期重采伐、轻培育,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了“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发展将何去何从
(4)过度砍伐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两危”的原因 。
【因林而转】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伊春市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
(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北林区的转型与发展建言献策。
【答案】(1) 小兴安岭 位置偏远,纬度高,气候寒冷。
(2)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利于保温;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屋项坡度大利于排雪;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3)家具制造;加工板材;木雕;工艺品等。
(4) 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湿地面积锐减;气候恶化等。 重采伐、轻培育;气候寒冷树木成材周期长;森林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
(5)植树造林、挂斧停锯、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中草药、野生菌等);发展冰雪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教育等。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呈。
【详解】(1)读图可知,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附近,其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干燥,位置较为偏远,故古时这里人迹罕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利于保温;该地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屋项坡度大利于排雪;该地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直接出售木材以外,举例说出伊春市还可以家具制造、加工板材、木雕、工艺品等提高木材附加值。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长期重采伐、轻培育,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过度砍伐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湿地面积锐减;气候恶化等。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林区的转型与发展可植树造林、挂斧停锯、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等。
14.读图“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B 海洋、C 山脉、① 平原、② 工业基地
(3)①平原由 、 、 三条河流冲积而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耕地类型为 ,作物熟制为 。
(4)②工业基地以 (重/轻)工业为主,发展的有利条件:这里有丰富的 、 、 等自然资源;交通方便,图中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哈尔滨、 、和沈阳等省级行政中心的铁路干线名称为 线。
【答案】(1)北方
(2) 俄罗斯 渤海 大兴安岭 三江 辽中南
(3) 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旱地 一年一熟
(4) 重 煤 铁 石油 长春 京哈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邻国、东北地区的地形、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的地区主要是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俄罗斯,是我国邻国,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与我国接壤,B是渤海,是我国内海。C是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①是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这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三江平原位于中温带,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所以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其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读图可知,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发展的有利条件:这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临渤海和黄海,水路交通都很便利,图中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等省级行政中心的铁路干线名称为京哈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位置和范围
(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范围: 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2.自然环境
(1)山河分布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冷湿。
(3)气候:由于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5)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排雪;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保温。
3.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2)农业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
不利条件: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3)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存在问题: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社会条件: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工业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和铁路线。
2.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③工业基础雄厚。不足:水资源不足。
3.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2)解决措施:节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开发新能源;更新设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3)大庆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大庆工业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因为大庆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延吉市接待游客逾90万人次。延吉成为网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发达的工业
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④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
⑤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为振兴东北经济,东北各地依托冰雪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读东北雪期始期、终期和积雪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雪期:降雪最初日期到次年最终日期的天数),完成2——3小题。
2.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最长的是( )
A.哈尔滨 B.齐齐哈尔 C.沈阳 D.大连
3.与延吉相比,长春的最大积雪厚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长春( )
A.纬度较高 B.地势较高 C.植被较少 D.距海较远
4.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
B.该区域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C.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D.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5——6小题。
5.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6.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崎岖②气候严寒③交通不便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7——8小题。
7.图中区域①和②分别代表是( )
A.辽河平原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B.三江平原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C.成都平原和沪宁杭工业基地 D.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8.以下关于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优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图,回答9——10问题。
9.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临太平洋
B.地形结构呈环状排列,四周高中间低
C.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D.北部、东部与俄罗斯、蒙古陆上相邻
10.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D.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11.读“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分布简图”及“东北三省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 。
(2)图中甲山脉是 ,山脉的南侧降水比北侧多,原因是 。
(3)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与长江流域相比,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是 。
(4)阴影部分是中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基础条件是 。(1条即可)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0.9%以上,收获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九连丰”,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东北担当。
材料二:按照人均400千克粮食需求量计算,2020年东北地区粮食可剩余量达到1.29亿吨(1290亿千克),输出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材料三: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及哈尔滨气候资料图。
(1)东北三省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当地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地形类型)地区
(2)东北三省2022年产粮逾1430亿千克,其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有 、玉米、大豆、水稻等。
(3)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 ,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是 。
(4)东北三省连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简析该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一条即可)
13.读东北林区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林而建】
在祖国的东北部,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古时人迹罕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国家成立了许多林业局,并从各地抽调职工和军人,开山辟林。 渐渐地,这里的城镇出现了,原始大地走入了现代。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和伊春市气候资料图和东北林区民居景观图。
(1)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兴安岭、 和长白山脉附近。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简要分析古时这里人迹罕至的原因 。
(2)上图中的房屋是林区建设初期的民居,这些房屋具有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大等特点,且与多数砖砌院墙不同,东北林区的院墙常用木板制成,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当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林而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指的就是东北木材外运。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的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立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半壁江山,森林为东北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3)伊春市被称为“祖国林都”,除了直接出售木材以外,举例说出伊春市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木材附加值。
【因林而衰】
“一木独大”是曾经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里长期重采伐、轻培育,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了“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发展将何去何从
(4)过度砍伐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两危”的原因 。
【因林而转】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伊春市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
(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北林区的转型与发展建言献策。
14.读图“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B 海洋、C 山脉、① 平原、② 工业基地
(3)①平原由 、 、 三条河流冲积而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耕地类型为 ,作物熟制为 。
(4)②工业基地以 (重/轻)工业为主,发展的有利条件:这里有丰富的 、 、 等自然资源;交通方便,图中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哈尔滨、 、和沈阳等省级行政中心的铁路干线名称为 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