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课本以传统水墨图相配,画面中清波微漾,莲叶用浓绿晕染,姿态舒展,一派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形,点粉成色,尽显清雅高洁。荷花红莲相互掩映,俯仰向背,错落有致,整幅画面烘染出夏日莲荷的郁郁生机。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色彩明丽,意境开阔,名为送,实为留,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教学目标】
认识“晓、慈”等五个生字,会写“荷”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热爱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师:亲爱的孩子们,又见面了,很高兴见到你们,还记得我是谁吗?生:
师:真是一群有礼貌的孩子。看到你们这么可爱,老师想和你们成为朋友,可以吗?生:
师:那我真是太荣幸了。既然我们是朋友了,那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很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因为我觉得诵读经典诗词,人生自有诗意。孩子们,看,这是今年我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 24节气倒计时,每一个节气后都有一句相呼应的经典诗词,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更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浪漫和骄傲。那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生:喜欢。
师:那我要考考大家。来,看图片猜古诗。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来吧,孩子们,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一起读。
师:好听。原来我们有相同的爱好。孩子们,你知道,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创作了一句又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今天梁老师想邀请你们和我一起走进经典诗词,去感受古诗那如画的美。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刚才这首小池是谁写的 生:杨万里
师:是呀,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被称为一代师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来,齐读课题。课前的时候我们对古诗进行了预习,那现在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我很期待你们的表现,请看挑战一:我是识字小能手,第一组生字,谁来读?(请看第二组,难度升级,读完之后,说一说你的发现孩子们,读好生字是读好古诗的基础,请看挑战
我是读诗小达人。
师:谁来读?恭喜你们顺利通过了预习挑战。现在让我们结合学习单,共同走进杨万里这首美如画的古诗。先看活动一:长长诗题我来学诗题有点长,谁来读一读?
师:瞧,谁能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个字?(出示字卡:晓)如果读正确了,我就把这片莲叶送给你,它就可以生长在黑板上。我请笑得最好看的孩子来读。师:字正腔圆,你是大家的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师:孩子们,读好生字很重要,但是记住它才更优秀。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 1:生 2:孩子们,你们瞧,晓字的偏旁是(日字旁),所以它离不开(太阳)晓就是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慢慢升起来就是一天的什么时候?(早上)真聪明,所以晓的意思就是(早上)瞧,识字多么有趣,我们通过一个字的偏旁,还能理解一个字的意思呢。请你记住这个小窍门。师:我们再来看这长长的诗题,除了晓字,你还有什么发现?预设 1生:有个寺庙,净慈寺。
师:小眼睛真亮,它可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名寺呢。来,孩子们,一起喊一喊它的名字?所以请问晓出净慈寺是什么意思?生:早晨从净慈寺里出来。
师:理解的很准确。细心的孩子一定还有别的发现?预设 2生:送林子方
师:联系作者,把话说完整,谁送林子方?师;所以诗人和林子方是一对。。。生:好朋友孩子们,一个送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什么诗?生:送别诗。
师:所以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吗?生: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师:理解了它的意思,我们就来明明白白地读一读诗题。
师:读得很流利,要是能把节奏感读出来就更好了。瞧,我们的小帮手神奇的魔法棒来了,遇到它的时候稍微停一停,你一定能读的更有感觉。生读师:来,孩子们,齐读诗题。你们看,当我们读懂意思,学会方法再读时,就读得就更好了。
三、初读感受
师:孩子们,经典诗词永流传,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杨万里,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夏天,去瞧一瞧那时诗中美丽的景色。请看:小小诗人我来当,我们先来读一读古诗,注意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要注意读好诗中后鼻音的字。
师:读完就做端正了,好习惯。看得出来,你们都读得非常地用心。现在我想请读书小能手读给大家听,谁是呀。
师:这里有两个后鼻音的词特别难读(词卡毕竟、映日)
师:现在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回到古诗中,谁再来完整地读一遍?师:他不但把这两个后鼻音的词读得很好,而且还把每句诗最后一个押韵的后鼻音的字读得很好,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掌声。
师:孩子们,联系读诗题的方法想一想,读好古诗,除了读出韵律美,还要注意什么?生:注意节奏。
师:是呀,孩子们,古诗有它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现在谁来关注着这两点,再读一读?孩子们,看到你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一读。那现在我们来合作读,看看我们的默契如何?你们读题目和作者,然后我读每一句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可以吗?晓出,起师:那接下来男生女生合作读,看看你们的配合怎样。注意规则有变,还是一起读题目作者,但是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明白了吗?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古诗吧。三、赏读共悟师:哇,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诗中的那一幅美景呢。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州西湖的美景可是举世闻名呀,这些都很美,但是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觉得什么时候的西湖最美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活动三去感受一下。孩子们,你发现了吗?诗人杨万里觉得什么时候的西湖最美。生:六月的西湖师:从哪里发现的?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所以,难怪杨万里会这样说:生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孩子们,大胆想一想毕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到底
师:是呀,杨万里他真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生:和其他月份的景色不一样
师: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生:最美带着你的赞美一起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那这不同于别的季节的美景,又是怎样一幅画呢?瞧:读吧。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读着读着这两句诗,你发现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呢?生:莲叶、荷花
师:你看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事物,写出了它的独特之美。那这西湖的六月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且看,你来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咦,这究竟是怎样的莲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师引导:孩子们,我们来感受一下,打开你们的手,我们这样就是一大片的莲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挤我,我挤你,哇,莲叶好多呀,这就是,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所以这接天莲叶带给你什么感觉?说说看。生:
师:带着你的思考和体会,谁有信心读出这种无穷碧的感觉。生读:
师:这无穷碧的莲叶,太美太壮观了。(板贴无穷碧)孩子们,除了这挨挨挤挤、一望无际的莲叶,你还看到了?
师:你来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孩子们,这一个个灵动的汉字,共同组成了这首诗美丽的画面。瞧,荷这个字还是本课要写的生字呢。师:来,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生:
师:孩子们,要想写好它,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生:来,孩子们,小手举起来,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注意心里的小嘴巴跟着老师一起说。它是上下结构,先写草字头,注意横要适当的拉长,两竖往内斜,还要注意左竖稍短且低,右竖稍长且略高,再写下边的何字,撇要写得舒展,再写竖,撇中间起笔写竖,横也要舒展,比草字头长一点,再写口,最后一笔竖钩要写得最低。明白了吗?
师: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赶快摆好坐姿,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一尺一寸一拳头。在你桌面的小荷花上写一写,写得好的同学,你的小荷花,有机会绽放在黑板上。
师:写完的孩子,可以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写的更好看。孩子们,瞧,有了他们的小荷花,我们的黑板是不是美得像一幅画啦!好啦,轻轻地把铅笔朋友放下,老师相信只要认真书写,你一定能成为小小书法家。
师:现在把荷送回诗句中,细心的孩子肯定发现了,这里有个词别样,大胆想象一下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生:特别
师:放进去读,还可以说什么?生:非常映日荷花非常红师:是呀,就是特别,就是非常,就是十分的意思。师:孩子们,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别样红的荷花?
师:满足你们的小心愿。
那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个时候的荷花别样红呢?生:
师:是呀,我们一定要聚焦到这个映字上。你能给它组个词吗?这是识字的第二个小窍门孩子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站在太阳下,我们的小脸蛋是什么颜色的?所以这美丽的荷花在太阳的映照下,它也会显得特别红,是不是?现在我们就是一朵朵小荷花,在太阳的照射下,荷花好红好美呀。读出别样红的感觉,男生来: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有人都陶醉了是吗,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深呼吸,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荷花清香呢!女生美美地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荷花开得多红呀,这时,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洒在湖面上,你看到了这样的荷花,一起读: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别样红的荷花真是太美了。(板贴:别样红)
师:(配乐)孩子们,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这一红一绿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许再厉害的摄影师,都拍不出当时的情景,但是在那个清晨,诗人杨万里看到了,你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真有感情
师:那个清晨从此变得与众不同,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一起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此时此刻,诗人杨万里最想和谁一起欣赏这美景。生:林子方。
师:是呀,孩子们,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二人一起在朝中做官,他们经常一起商议国家大事,有时还一起吟诗作对,游山玩水,可是这样的时光也许一去再也不复返。相见时难别亦难,此时的杨万里多么希望把他给挽留下来呀。
师:孩子们,学到这里,你发现诗的小秘密了吗?明明是在送别朋友,为什么诗中描写的只有西湖的美景呢?生:我觉得诗人是想把这么美的景色送给林子方。
师: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就是(板贴以景寄情)。既然这样的美景都留不住你,那我便把这美景写成诗赠与你。临别时把美景送给朋友,这就是以景相送。再读古诗。
拓展学习
师:现在让我们从这西湖的美景中走出来,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诗题中的“送”字上。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日才能再相见,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就把这种离别之情,寄托在古诗当中。像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不同形式的送别之情,有以歌相送的古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还有以酒相送的古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孩子们,其实我们中国人还有独有的浪漫送别方式。看,这是我们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折柳寄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别亲朋,这一习俗从古老诗歌吟唱至今从未断绝。今天梁老师便以柳相送,希望我们今天相处的这段美好记忆能永远留在你们心中。我相信:送时折柳别,相逢终有时,让我们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