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二首-《绝句》
【教材分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
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弄清诗句的含义。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对比中品味用词,想象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感受色彩美,色彩丰富,表达诗人欢快的心情。对比中品味用词,想象中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诗,是杨万里写的。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首吗?对,他写的诗像画画一样,里面有很多的颜色。比如说到荷叶的颜色,你会想到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话?那荷花呢?
2.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诗,这位作者也很像一位画家,因为他的诗中有很多很多的颜色。名字叫绝句。板书课题“绝”,一类字,讲解,组词。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了解“绝句”。在这一环节,首先回顾上节课《古诗二首》中学习过的第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点出荷花、荷叶的颜色丰富,由此引出今天学习的古诗“颜色还要多”,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初步感知,认读词语,引读中感受对账。
由《经典诵读》中学生熟知的杜甫所写的另外一首《绝句》引入,引导学生质疑,自己发现问题,,由“五言绝句”引出“七言绝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出示第一组词语黄鹂,白鹭。学生读。这两个事物的名称都和什么有关?怎么去分辨呢?根据图片认识。
白鹭长得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块儿活动,有时候会排成一字往天上飞,于是就有了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么除了白鹭会上青天,看图(大雁、大树),他们也会怎样?可以改编诗句。
出示第二组词语: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重要的发现?这几个词的第一个字都有什么特点?(颜色)词语放入前两句诗中再读。
出示第三组词语,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东吴具体指什么?你周围有没有姓吴的人?他们都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姓氏?“吴”,一类字,田字格中讲解。
自由读整首诗。前两行描写颜色,读了前两句,如果让你来画,你觉得会用上哪些颜色?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着颜色来读。
要求读出不同的重点:这里有什么鸟?这里鸟的数量?(分享读书方法,重读、适当拖音读等方法)同桌互读。
根据语文园地中学过的读书方法,读诗句。从读中发现,作者观察的顺序?(由近到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发挥想象,读诗句要求读出颜色,读出景物,读出数量等,让学生将静态的诗句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到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内容美。】
想象情景,朗读中感受画面之美
小鸟多么活泼可爱,他不可能一动不动吧?想象,他们会在树上干些什么,带着想象读出画面。
读“窗含西岭......”这句,师生合作读,前后分开读。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这样对着读也很有意思。
让同学们找插图,窗户在哪儿?想象西岭在窗户的什么方向?窗户和西玲比谁大?“含”,同学们嘴里含过什么?问题:窗户小,西岭大,窗户怎么把西岭含进去?我们学校的窗户可以把高新塔含进去吗?“指缝含老师”可以做到吗?重点品味“含”字的妙用。(采用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品味“含”字的妙用,学生既学会有效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又较为轻松的理解了“窗含西岭”这一难点,对比“含”“岭”字形。)
聚焦字词,品析中感悟用词之妙了解杜甫。老师觉得杜甫不仅是诗人,是个画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诗句每行都有数字,两个、一行、千秋雪、万里船。其实千和万都是虚指。同学们还积累过哪些带千和万的诗句?带千和万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诗中使用数字的特点,加以拓展。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之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全班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后降低难度,由积累诗句到自主说词,体会数字在古诗中使用的妙处。】
指导写字。“岭”、“含”。观察这两个字相同之处,今和令写法相似,但是放到不同的位置,宽窄不同。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运用多媒体评价修改。
(六)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